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融合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3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融合的研究

孙莉丽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的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信息技术扩充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环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和教材的局限性,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尽管如此,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仍然简单地使用PPT教学,认为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能学好英语,其实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方法。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内容。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高职院校

引言

进入到21世纪,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教育已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学校教育方式尤其是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已作为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趋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堂内容有机融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教育不再是建立英语教学网站,或提供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而是提供智能化的在线学习平台。这样的平台有很强的交互性,它不仅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与学习者进行智能化的互动,而且能够为教师、学生、管理者、研究者提供交流的空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虽然教育信息化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高职院校也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制度,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有相当部分教师信息素养差强人意,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中依然存在着多方面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研究,将为高职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各种机遇,也为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提供非常丰富的资源,同时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及平台,为转变传统教学的管理模式,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给予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信息技术和大学英语课堂融合的教学内容设计

2.1利用校园网络辅助大学英语传统课堂

在大学英语传统课堂中融合“大学英语学习系统”中的听说和写作板块内容。“大学英语学习系统”是我校引进的以校园网为基础,注重和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软件。

2.1.1要求学生利用校园网完成听说板块学习任务(每周一次)

(1)课前:学生登录系统,完成每单元单词听写、句子模仿跟读等课前作业。(2)课中:教师利用系统,总结作业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辩论、即兴演讲等口语练习。(3)课后:学生登录系统,完成每单元听力理解等课后作业。

2.1.2要求学生利用校园网完成写作板块学习任务(每周一次)

(1)课前:学生登录系统,查看教师在系统中推送的新通知,按照写作具体要求撰写命题作文,提交命题作文。(2)课中:教师利用系统分析学生个人习作,总结梳理学生写作共性问题,展示学生个人佳作,指导学生评析、学习、借鉴同伴作文。(3)课后:学生登录系统,查看作文体检报告(作文得分、语法纠错、评语与建议等内容),修改作文,浏览资源范文,完成写作中常用语法的练习和测验。

2.2构建以微课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教材每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分别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把微课等与大学英语传统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度融合,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

2.2.1课前

建立班级云端,上传微课视频,要求学生查看并完成每个教学单元的微课作业,微课作业以要求学生拍摄并上传微视频为主。课前微作业可以有效节约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学生也会有更充裕的时间了解新单元的教学内容。

2.2.2课中

首先,教师检查学生课前作业完成情况,播放并点评学生制作的微视频;其次,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辅助传统教学,微课视频内容均为教师自行录制,内容丰富详实,如:授课导入环节的主题微课视频,课文中时代背景资料、文化注释、语言点等微课视频,课后练习重点、难点微课视频;

2.2.3课后

要求学生查看班级云端中教师上传的微课视频。课后微课视频中以教师在英语网站截取的互联网资料为主,如:英文电影片段、英美国家真人秀、英语高端访谈节目、英美名人演讲、欧美经典英文歌曲等。微视频中播放相关视频、音频资料后,教师都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内容完成各种形式的作业,如:口语作业、阅读任务、翻译任务等。课后教师合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就能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

2.3评价互动促进融合

“互联网+”环境下,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还体现在教师实现作业管理、小组评分、自评他评等的智能化,教师通过轻松的一键检查和批改作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点评,置顶分享,点赞积分等用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减轻批改作业的负担。通过手环感应、App分组评分小程序等对于小组的活动计时、随机抽签等,进一步促进融合。课堂评价说到底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支持学生不断主动改善学习,培养学生各种技能以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让学生了解并学习贯穿于学习始终的“自我评价”技能。指导、鼓励学生正确使用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不断反思自己的“元认知”,鼓励学生有能力、有意愿来批判性地、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

2.4借力VR技术,做英语教学中以前做不了的事情

调查显示,对孩子的“感官刺激”,激发其“无意识探索”,可有效地促进脑发育,开发脑潜能。具体来说,可通过孩子的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将环境中的大量信息传入孩子大脑,经过大脑的组织分析,加工处理,进行有效地取舍,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发出指令,致使产生相应的交流动机。由此多次循环重复,可使孩子在“无意识探索”中,在开心地玩耍中获得空间知觉、观察力、专注力、记忆力、语言艺术能力,进一步升华,促进想象、思维推理、语言表达等能力。孩子的大脑,最主要就是通过这样朴素自然的学习方式,迅速而健康地发育成熟起来,并构建了多元智商的。参与到英语教学中的VR技术配合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就可以很好地对感知教育进行研究和挖掘,让孩子们通过感觉产生一定的知觉,再通过进一步的实践产生属于自己对语言的认知。学生通过VR沉浸式学习,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及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通过VR学习数据,了解学生掌握难点,以学定教。VR和人工智能语音技术能够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创造特定的沟通场景。学生在技术支持下成为绘本世界中的一员,参与到绘本故事的世界,与情节中不同的AI进行沟通。绘本故事本身具有的环境特性、角色设定、故事逻辑可以很好地配合VR、AI课程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开口讲话的动机,这时孩子们就可以应用预习中记忆并理解的知识,完成自己的沟通意愿,在课堂上完成学以致用。孩子们独立的观看VR可以和场景中的AI进行交流,要比独立的观看书本和视频获得更强烈的感官学习、行为学习、实践学习。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用最便捷的设备体验最丰富的课程,可与传统课堂教学完美融合,辅助课堂教学。基于VR感知、AI交互,创建学生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考试辅导的学生语言教育体系;实现教师备课结合学生预习数据,教师讲课解决学生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课后轻松统筹监管学生复习情况,并且教师的教学研发获得数据支持的教师教学辅助体系;打造学校教学管理、内容资源管理、活动管理平台,为学校提供易复制的优质教学资源体系。这是一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体系,符合英语课本知识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安全、便捷、低成本的方法,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获得具有真实感的任务,产生语言交流的动机,再通过虚拟人物的AI交流,学习语言技能。这种学习形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5高职院校应该重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义

积极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校园培训,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信息技术专家进行针对性培训,也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培训。利用当今“互联网+”信息飞速发展时代,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样的专题化系列的培训,引领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跟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步伐,跟随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尽可能熟练掌握各类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的融合,从而提高高职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综合能力,更好更快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2.6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功能齐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建设满足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设施,完善信息化教学的一系列设备等。可以全面推进“教室革命”,对学习环境进行改造,打造网络互动教室、手机互动教室、远程互动教室等多种类型的智慧教室,有了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设施,更有利于教师利用网络等条件进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2.7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与奖励制度

只有有效的机制,才能促进教师积极探索更有效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才能促进教师持续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最终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2.8结合网络平台App,把课堂40分钟外的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

从某种角度看,信息技术就是学习的工具。我们要根据学习的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工具。所有的工具都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如“互联网+”环境下的App,能营造教授他人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公平的展示表达的机会,解决40分钟课堂展示表达的难题。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以目标驱动促进对文本故事记忆和初步理解,为在课堂活动中应用作铺垫。本课例中,教师通过设计以下的环节,实现有机融合。环节一:思维导图成果展示环节抽签,随机选择小组派代表展示梳理得出的思维导图;通过用抽签工具公平的展示学习成果,同时促进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和专注度;通过分层任务对展示和观摩的孩子分别达到语言组织、知识梳理和倾听、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环节二:拓展练习环节写下大灰狼想说的话,在讨论区留言通过故事续写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习层次。通过信息化平台给每个同学发声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加强互学互评,学生互相评价,点赞与学习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基于“互联网+”环节下的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课堂,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行业运用者,教师则是引导者和帮助者,而自主性学习活动恰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实施以上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定位容易出现问题,如过分强调师生分离,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交由学生自己完成等。

结语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单元内容灵活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从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丹丹.浅析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52.

[2]殷和素.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内涵诠释[J].外国语文,2011(3):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