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材料 巧投放——区域材料投放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小材料 巧投放——区域材料投放之我见

马艳萍

江苏省无锡市羊尖镇严家桥幼儿园

活动背景: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因此,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使各个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操作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时间发生:

观察地点:中7班教室

观察对象:晨晨

年龄阶段:中班第一学期

活动情景:

情景一:

科学区新游戏:“旋转小花”---晨间自由活动,晨晨来到科学区问:“老师,这是什么?”我说:“这是旋转小花。”他还是用疑惑的眼神,歪着头看着我,我知道了他没听懂,就解释说:“利用这些材料让这朵小花在这盆子里转动起来。”他摆弄着这些材料——晃晃瓶子中的水,小心地把盖子拔了,然后又看看瓶子,果断的按下按钮,喷出了水来。“叽咕、叽咕……”开心的在盆中喷了半瓶的水,水多把整个盆子铺满了,然后看看我把小花迟疑的一放,放在了盆中,与其说是在盆中,不如说是在水里,小花慢慢的转了起来,他看着转动的小花开心的说:“老师转了,老师转了”引来了好多小朋友的围观。

情景二:

“叽咕叽咕……”他还在喷水,喷了喷,看看瓶子,继续喷,喷了13下,终于喷不出水来了,又把半个“小花”放了进去,双手握着盆子的两边轻轻的晃动,晃了6

次小花顺利的转了起来,脸上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就这样玩了36秒,于是加大了幅

度,把盆倾斜到了45度,3晃下来,盆子里的水都晃了出来,看见我在看他,他一

脸尴尬,低下了头。

情景三:

“老师,水没有了,怎么办?”一脸做错事的表情,扭扭捏捏的来到我身边。我说:“自己去灌呗。”他一听飞快的,像逃跑的样子去了洗手间,14秒后得意的出了,“老师,我把它灌满了。”一蹦一跳的回到座位上,对游戏的小朋友说:“没有水了可以自己去里面灌的。”说完又在盆子里“叽咕叽咕”的按了4下。放下瓶子,看见对面的瓶子水不多了,就说:“我帮你去灌水吧?”说完马上那个要去那瓶子了,可是对方动作比他快,说“不要。”他无奈的说:“好吧。”就又把“小花”一丢,丢进了盆中,晃动起了盆子,小花又转动了起来。

解读幼儿的变现:

晨晨小朋友有着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他能及时的发现区域里的新游戏,及时与老师交流,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大胆的孩子,还及时的去摆弄材料,他还能主动的探索,那些材料的操作及玩的规律,及时的把小花转动起来,可以看出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当他成功的转动时,从他的脸上看出了成功的喜悦。具体分析如下:

健康领域:心理健康对于人来说超越身体健康。能一直保持开心的状态对于孩子来说十分的重要,把自己的开心与他人分享也是孩子的基本能力,当晨晨成功的转动小花时,他开心的告诉了老师,也传染了其他小朋友。他还能控制好自己手部的力度来使小花平稳的转动起来,可见比较协调,会随需要调节力度。

语言领域:语言是交流的的工具。语言的发展在运用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的环境。当自己遇到问题时愿意与他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讲述比较的连贯。同时也能与同伴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主动要求帮助同伴灌水,告诉同伴哪里可以取水……表述基本完整。

科学领域:科学活动是用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激发兴趣的活动。晨晨小朋友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新游戏,还是一个比较喜欢接触新事物的孩子,能主动的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可见他十分的好奇,还能动手动脑探索物体材料并乐在其中。

社会领域:孩子与孩子的交往是社会性活动的一面,也是反映孩子社会交往的一基本场合。能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是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活动中还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游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他人,还主动要求去帮助别人,有乐于助人的精神

提供有益的指导策略:

  1. “多”材料的提供,满足、提升幼儿的兴趣。

科学活动比较明显的现象是操作性强,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种对材料的摆弄,来发现一些现象。所以材料对科学活动十分重要。

★材料准备“足”

材料准备“足”是指有充足的材料。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无论哪个年龄短的孩子都离不开操作。因此充足的材料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所以在准备时要考虑到幼儿是否感兴趣,这样的活动孩子的参与率如何,一个游戏的循环要多长时间,这样是否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再投放相应的材料。一般情况下刚投放进去时材料是可以多一些,随着孩子的兴趣及新游戏的增多可以适当的减少。

  • 材料选择“精”

材料选择“精”是指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精心。《纲要》明确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过活动的条件。而“丰富”不等同于“种类多”,在材料的选择上更应注重材料对操作活动的使用价值。如:在旋转小花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小花”,在探索旋转的时候可以使一个小花旋转、也可以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还有,除了能使乒乓球做的小花旋转,还能不能用其他材料做的小花旋转呢?这就要小朋友在操作实践中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了。

★材料投放“准”

材料投放“准”是指材料摆放的位置、料的作用及投放的时机。位置准,要放在幼儿能观察到的,及时发现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幼儿第一时间发现,及时操作。材料的作用准是指能根据活动的需要投入,有一定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投放的时机准是指,在幼儿需要的情况下及时给予,而不是一次性全部投进去,或者迟迟没有新增。所以在这次活动中,当发现幼儿对这个活动能很成功的玩起来和有很浓的兴趣时,教师要及时的把更高一层次的材料投放进去,

5f65611c494b4_html_cd7cefe7a467611d.jpg5f65611c494b4_html_60fa30052ac12485.jpg :像迷宫一样的底板(阻碍由少到多),

(图1)这样准确的材料、及时的投放让幼

儿有更浓的兴趣及操作欲望。

  1. 提供相应的支持性策略,丰富幼儿的经验。 (图 1)

  新《纲要》中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适当的指导者,解决问题的鼓励者,也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根据区域的特点,支持性学习策略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什么是支持性学习策略呢?所谓支持性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具体方法的运用等,又称为外部学习法。

5f65611c494b4_html_5f5a4116e9c9f92a.jpg 图示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已成为一位无声的教师,与环境创设相呼应,使区域活动中的孩子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操作的要求,更好地参与活动,使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有明显的提高,如,在旋转小花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对小花旋转的把控程度逐渐增加“小花”的个数,

但这不是教师用语言去提示他们,而

是无声的在环境布置上贴上图示(图2),

让孩子自己理解,主动探索。还可以在底

5f65611c494b4_html_e589084493b0795a.jpg

(图2)

板上增加一些障碍,教师可以投放一些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己制作自己想要的底

板,这样让幼儿对小花旋转的探索有个更加深入的研究 。

(图3)

总之,我们教师是材料的提供者,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还要善于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表现行为,及时调控。还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与引导,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