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人流术与药物流产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3

无痛人流术与药物流产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观察

林秀英

晋江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 晋江 362200

【摘要】目的 探究无痛人流术与药物流产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的终止妊娠患者200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患者到院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流产措施。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时间、出血量、出血时间、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9%,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观察组患者疼痛时间(6.38±1.42)min、出血量(51.37±6.46)ml、出血时间(6.38±1.18)d、不良反应发生率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时间(35.37±4.48)min、出血量(14.37±3.28)ml、出血时间(59.23±8.83)d、不良反应发生率69%,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药物流产,无痛人流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有效的控制了患者出血量、出血时间,缩短疼痛时间,同时无痛人流术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痛人流术;药物流产;应用效果

人工终止妊娠术主要包括无痛人流术与药物流产,药物流产又称为药物抗早孕,是一种非手术终止早孕的方法,具有安全、简便、副反应轻等特点。无痛人流术是指妊娠在14周以内,因遗传病、疾病、预防先天性畸形儿出生以及非法妊娠等因素所采用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1],具有安全、简便、出血量少等特点。无痛人流术与药物流产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终止妊娠术[2],但由于流产方式不同,所导致的患者术后情况也不同,为了研究此两种流产方式的利弊,我院对无痛人流术与药物流产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统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的终止妊娠患者200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患者到院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10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29±2.1)岁,怀孕周期为(4-7)周,平均周期为(5.5±0.8)周,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9.5±2.5)岁,怀孕周期为(3-8)周,平均周期为(5.5±1.2)周,两组患者在年龄、怀孕周期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流产,怀孕患者在完善各项检查并排除禁忌症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早晨空腹服用米非司酮50mg,晚上服用25mg,连续服用2d,或一次性服用米非司酮200mg,服完米非司酮后,服药的第3日早上口服米索前列腺600μg,每次服药前后至少空腹1小时,并观察是否有孕囊排出,若怀孕患者无孕囊排出,可继续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或者将药物放置在阴道,米索前列醇每日摄入不得超过1200μg,服用药物后继续观察6h,若仍无无孕囊排出,则需要采用其他终止妊娠方式。

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人流术,进行严格的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组织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象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尿HCG检查及B型超声波检查等,且身体素质均满足无痛人流手术要求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入手术室,连接监护仪,检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在进行手术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使用丙泊酚1mg/kg+1μg/kg芬太尼进行静脉推注,推注速度控制在3min以内,当麻醉效果达到理想平面后,取患者膀胱截石位,按顺序对外阴和阴道进行消毒,并铺消毒巾,取窥器扩张开阴道,对宫颈及阴道进行消毒,并使用宫颈钳夹持宫颈后唇,之后采用子宫探针,沿着子宫位置的方向,对官腔的深度进行探测,确定宫腔深度后,使用子宫颈扩张器扩张子宫颈口,然后取电动吸管的末端与橡皮管相连,对患者子宫内口与子宫底之间上下反复移动,将子宫内容物吸尽。手术中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追加药量,若手术中发现异常现象及时进行相对应的处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性护理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子宫收缩欠佳患者,可肌注10U宫缩素,确保患者生命质量。

1.3判定标准

治疗有效判断标准:显效,胚胎组织完全排出或被干净吸出,阴道出血量减少;有效,部分胚胎组织排出或被吸出,阴道仍出血,经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残留部分胚胎组织;无效,胚胎组织无排出或被吸出,经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孕囊仍存在。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时间、出血量、出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感染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X±S)表示,使用X

2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9%,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

100

38

51

11

89.0

观察组

100

68

32

0

100.0

X2

18.065

7.434

11.640

11.640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疼痛时间、出血量、出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时间(6.38±1.42)min、出血量(51.37±6.46)ml、出血时间(6.38±1.18)d、不良反应发生率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时间(35.37±4.48)min、出血量(14.37±3.28)ml、出血时间(59.23±8.83)d、不良反应发生率69%,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时间、出血量、出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n)

疼痛时间(min)

出血量(ml)

出血时间(d)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100

35.37±4.48

14.37±3.28

59.23±8.83

69.0

观察组

100

6.38±1.42

51.37±6.46

6.38±1.18

6.0

X2

16.193

13.495

9.283

84.672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手术流产是常见的避孕失败后人工补救方法,可分为负压吸引术与钳刮术,负压吸引术主要适用于妊娠周期为6~10周,钳刮术主要适用于妊娠周期为11~14周[3]。人工流产手术时间短,一般不需要麻醉,但由于也是手术操作,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因此,常需麻醉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即无痛人流术。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麻醉药物也不断向多样化发展,如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吗啡、哌替啶等。虽然麻醉药物都能起到是使人短暂昏睡、镇痛等效果,但是不同的麻醉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也有所不同。由于早期妊娠患者的特殊性,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心脑综合征等,如不引起高度重视,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丙泊酚为烷基酸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常与硬膜外或脊髓麻醉等同时应用,也常与镇痛药、肌松药及吸入性麻醉药同用,亦可单独使用本品进行麻醉,常见于各种小手术或诊断操作时。静注后迅速分布于全身,40秒钟内可产生睡眠状态,进入麻醉迅速、平稳,对呼吸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且镇痛效果较弱,从而对患者质量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而芬太尼为苯基丙酰胺类药物,属于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具有起效快、镇静镇痛持续时间长等显著优点,再联合丙泊酚药物进行麻醉,从而达到更加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但由于无痛人流术存在一定风险,易出现并发症,如生殖系统感染、子宫穿孔、宫腔粘连、漏吸等,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无痛人流术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患者饮食、饮水,同时向患者详细的询问其病史,确定患者身体是否能进行无痛人流术;(2)术中需检测BP、SpO

2、HR,给予一定的氧气吸入,并控制药物注入速度;(3)术后注意阴道流血等情况,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用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同时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等护理措施。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9%,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观察组患者疼痛时间(6.38±1.42)min、出血量(51.37±6.46)ml、出血时间(6.38±1.18)d、不良反应发生率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时间(35.37±4.48)min、出血量(14.37±3.28)ml、出血时间(59.23±8.83)d、不良反应发生率69%,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对于药物流产,无痛人流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有效的控制了患者出血量、出血时间,缩短疼痛时间,同时无痛人流术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素云.无痛人流术与药物流产结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9):139-140.

[2]王飞.无痛人流术与药物流产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0(07):118.

[3]张艳萍.无痛人流术与药物流产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15(14):390-391.

作者简介:林秀英,女1976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优生婚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