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柱断脱治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抽油杆柱断脱治理措施探讨

梁右才 张粉灵 李海战 杨娥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王窑采油作业区

摘要王窑老区,开发时间较长,油井井下管柱使用年限较长,受使用年限影响,近年来发现抽油杆更换增多,因抽油杆损坏影响修井井次增多,因此,有效解决抽油杆问题刻不容缓。通过对近几年采取的抽油杆断脱治理措施效果评价,我们提出了治理措施,为我区原油稳产,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抽油杆;断脱;治理;稳产

前言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我区井筒状况日益严重,套损井增多,结垢、结蜡等情况造成油管、油杆及抽油泵的工作环境逐年恶化,造成油井维护性作业频繁,仅一年时间就更换腐蚀油管57井次8779米,更换损坏油杆21井次2390米,更换光杆137根。根据现场调查抽油杆脱扣和抽油杆断分别占小修井次比例的5.2%和5.7%,已成为制约油田持续有效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寻求合理有效的防断脱技术迫在眉睫。

1 抽油杆断脱原因分析

通过统计发现抽油杆上部(500米以上)断脱所占比例24%,中部断脱所占比例22%,下部断脱34%,杆柱断脱主要集中在800米以下。

导致抽油杆断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抽油杆超期限使用;2、H2S腐蚀;3、油井结蜡导致载荷增大;4、最大拉应力破坏,抽油杆疲劳引起断裂;5、复杂的斜井井眼轨迹造成抽油杆偏磨;6、抽汲参数偏大,造成液击现象。实际上,常常是两种或多种因素并存造成了抽油杆断脱。

2 治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2.1 参数优化

根据系统效率测试结果,对参数偏大井进行参数优化调整。

2.2 采用防腐抽油杆

通过对我区抽油杆腐蚀严重井更换防腐蚀抽油杆后,平均检泵周期多延长200余天。

2.3 采用新型防蜡工具

采用声波降粘防蜡器、强磁防蜡器、空化防蜡器和稀土永磁防蜡器,从作用机理和防蜡工具的使用效果看,空化声磁耦合防蜡技术的综合应用比其他工艺更具有好的防蜡优势,它可以克服单一防蜡工具效率较低,防蜡效果不够稳定的现状,并且可以通过相互强化、叠加、补充等作用,使防蜡效果更好。

2.4 应用抗硫缓蚀剂减轻杆柱腐蚀

目前,H2S腐蚀是造成王窑杆柱断裂的最主要原因。在解决了杆柱偏磨、杆柱组合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后,杆柱断裂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由于抽油杆使用年限过长,加之H2S的腐蚀,王窑杆柱断裂问题依然严峻。为寻求有效解决途径,先后采用了下防腐棒和加抗硫缓蚀剂等化学防腐措施,从目前使用的情况分析,化学防腐有一定的效果。

2.5 应用防偏磨扶正器

防偏磨扶正器使用方法是连接在两根抽油杆之间,其自身能随抽油杆柱旋转而旋转,因此其主要功能除起扶正抽油杆,防止抽油杆与油管内壁偏磨外。根据现场起出油管杆偏磨情况的分析,制定适当的扶正器应用规范。

2.6 采用油井间开,抑制“液击”损害

王窑是低渗、低压、低产的三低油田,由于地层供液能力弱,深井泵充满程度低,部分油井存在间歇出液现象,供液不足井占总井数的50%以上,油井“液击”现象严重,冲击载荷和振动载荷对整个抽汲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尤其对抽油杆柱工况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部分供液不足井上采取间开,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电能,同时可以减少由于低液面造成的对于抽油杆柱“液击”所造成的损害,延长油杆使用寿命,减少断脱。

3 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措施建议

3.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杆柱腐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治理;

(2)油井结蜡问题依然严重,需要寻求更实用有效的清防蜡手段;

3.2 下步措施建议

1加大抗硫缓蚀剂使用力度,探索更有效的防腐工艺技术

王窑试验使用抗硫缓蚀剂效果较好,已推广使用抗硫缓蚀剂。另外,目前防腐除了运用防腐抽油杆、加入抗硫缓蚀剂以外,我们进一步努力需求,更有效的防腐办法。

2)寻求更有效的清防蜡手段

长2油层高含水油井结蜡速度快,针对其进行清防蜡对我们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应寻求更有效的清防蜡手段,力争在化学清防蜡、机械清防蜡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3)使用标准光杆

从标准光杆在王窑区的使用情况来看,效果是比较明显的,能够有效解决光杆腐蚀断脱问题。因此,下步建议对尚未使用的普通光杆全部更换为KD级防腐耐磨标准光杆。

4)优化杆柱组合,完善扶正防磨

目前王窑作业区有近一半的油井悬点载荷超出理论载荷。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油井结蜡速度过快;杆柱组合不合理。因此下步在搞好油井清防蜡的同时,对全区油井杆柱优化设计,进行合理调整;及完善油杆的扶正防磨措施。

5)加快超期限使用抽油杆更换速度

对有些超期限使用的抽油杆及时制定更换措施,不能等变形、腐蚀了再进行更换,否则容易发生抽油杆断脱等事故。尤其是Φ19的抽油杆更容易出现断脱情况,在检泵时需特别留意。

6)寻求更有效的清防蜡手段

长2油层高含水油井结蜡速度快,针对其进行清防蜡对我们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王窑作业区应用的强磁防蜡器和空化防蜡器效果比较明显,下步建议加大使用力度。除此之外,还应寻求更有效的清防蜡手段,力争在化学清防蜡、机械清防蜡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7)优选工作制度,抑制“液击”损害

王窑区块是低渗、低压、低产的三低油田,由于地层供液能力弱,深井泵充满程度低,部分油井存在间歇出液现象,供液不足井占总井数的70%以上,油井“液击”现象严重,冲击载荷和振动载荷对整个抽汲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尤其对抽油杆柱工况有很大的影响。为此,采用优化工作参数和间开采油技术来降低“液击”对抽油系统的损害。

1)优化工作参数;主要是对长期低液面井进行调整,降低“液击”对抽油系统的损害,同时提高抽汲泵效。治理思路是:从断脱频率较高井试验入手,以提高抽汲泵效、减少杆柱断脱、节约能源消耗为目的,进行参数优化调整,确保井筒长期正常。

2)间开采油技术;针对“液击”现象,另一种有效的治理方式是间开。目前主要是采用人为确定间开井工作制度的方法,结合液面、功图等资料,以不同间开制度试验,对比效果,不断摸索、筛选适合王窑区的单井间开制度。目前,共实施间开井试验96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日产液量基本平稳,泵效提高,漏失井减少。

参考文献:

[1]胡光强.李赵飞.王东塞.关于托甫台地区抽油杆断脱的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方法[J].新疆石油科技.2012,(3).107-108.

[2]抽油杆断脱原因在认识及下步防治措施探讨[J],孙浩楠

[3]抽油杆断脱原因剖析及防治措施探讨[J],李娟;王新;石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