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9
/ 2

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研究

刘海霞

迁安市审计局, 河北 唐山 064400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Accrual Basis in Account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LIU Hai-xia

Qian’an City Audit Office, Tangshan 064400, China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活动中逐步完善管理体制。运用权责发生制的行政管理中,可以促进事业单位提升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质量,同时进一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论文围绕浅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的必要性和行政事业单位内权责发生制的实践运用,三个维度展开详细解读。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gradual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in economic management activities. The use of accrual basis administration can promote institutions to improve the timeliness, comprehensiveness and accurac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further promot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accrual basis, the necessity of accrual basis in the use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the practice of accrual basis i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three dimensions of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实践运用

accrual basis;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态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也得到逐步完善和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财务管理上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采用权责发生制管理经济事务弥补传统收付实现制的不足。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来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实施会计监督、办理决算相关业务并协助单位开展预算工作等经济活动,从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金使用,有效地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1]

2 浅析权责发生制

2.1 权责发生制概述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本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处理有关经济业务的一种制度。凡在本期发生应从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的费用,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支付或未付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发生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收到或未收到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实行这种制度,有利于正确反映各期的费用水平和盈亏状况。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2]。 

2.2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传统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收付实现制处理经济业务。这一制度是将企业的收入、费用及利润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用权责发生制确定企业的收入、费用及利润时,费用必须依其同收入的关系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就必须采用折旧方法、摊销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等人为的方法。在现金收付基础上,会计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考虑预收收入预付费用、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的问题,会计期末也不需要进行账项调整,因为实际收到的款项和付出的款项均已登记入账,所以可以根据账簿记录来直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并加以对比以确定本期盈亏。这一制度在债务确认及核算环节存在诸多弊端,无法真实披露单位的债务问题。而

权责发生制的运用则可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无法实现的问题,进而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时应用权责发生制可使财务工作中的全部债务数据更为细化、更为真实准确。

3 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的必要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中,权责发生制可以有效地将收支节约内容反映出来,体现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原则。财务人员使用权责发生制实现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3]

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它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充分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业务发挥有效的管理智能,实现实际运行成本中核算的准确度。运用权责发生制可有效防止偷税漏税问题发生,有利于税收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权责发生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防范债务风险的必要措施,在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前通过权责发生制评估风险,提升其债务风险防范意识。

4 行政事业单位内权责发生制的实践运用

4.1 权责发生制在税收中的核算运用

在我国现行税法中,针对收入及支出的部分会计计量通过权责发生制实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税收核算中,运用权责发生制真实的反应内部税收缴纳,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财务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来记账,真实反应单位中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确保国家税收收入。税务会计的信息是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财务人员一套完整的财务活动资料,为企业的财务报告编制和税务会计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税务会计核算结果真实的反应在税务报表上,方便税收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后稽查工作的开展[4]

4.2 权责发生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

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其计量范围内所包含的折旧核算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权责发生制对单位内固定资产的账目价值及折旧价值做出更加准确的列支,将购置或固定资产予以资本化,形成资产管理权和使用权并将其作为资产入账。为相关资产管理决策者提供掌握与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从源头上避免造成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浪费问题[5]

4.3 权责发生制在收支管理中的运用

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主要通过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审批获得,财务收入以事先制定原则完成的,所收入的款项除规定外的其他资金全部上缴,权责发生制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使其更精准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为后续单位预算审批提供依据。权责发生制的收入及支出发生,根据是挂钩已经真实产生来给予确认,真实的反应单位本期的收支信息,在完成收入支出表时科学、合理、反应盈亏问题[6]

4.4 权责发生制对会计科目变化中的运用

行政单位在运用权责发生制需要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在资产类会计科目下增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付款”“无形资产”和“累计摊销”等账目。同时,取消“暂付款”科目。对于负债类会计科目而言,增加“应付账款”“应缴税费”“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对原有的“暂存款”科目进行细分。净资产类科目增加“待偿债净资产”“财政拨款结余”“财政拨款结转”等账目,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全面而真实的运行情况[7]

5 结语

通过对比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在经济活动中的利弊,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工作中运用权责发生制,解决债务等关键问题,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有效化解债务风险。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活动,权责发生制在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及问题,无法全部反应财务情况。为此,还需要广大从业人员在运用过程中扬长避短,从而有效地开展会计实务工作[8]

参考文献

[1]李娜.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7):22-23.

[2]张海英.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探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2):82-83.

[3]施玲.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J].中国市场,2017(20):259-260.

[4]魏建英.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2):16-17.

[5]肖天宇.探究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J].商情,2017(51):9-10.

[6]邱永福.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11):125-126.

[7]陈瑶.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运用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35):42-43.

[8]王丽.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