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探究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梁泽东 马建忠 尹蕴锋 王乙洵 高伟

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为了更好地提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确保其能为后续市政道路通行提供理想保障,必然需要结合具体施工技术操作进行严格把关,切实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重点围绕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手段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首先从施工准备和现场施工操作两个层面探讨了技术操作要点,然后又具体介绍了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希望具备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1.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必要性

市政道路工程具有系统性,沥青路面施工是其整个施工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施工质量将对市政道路整体运行效果产生影响,直接关乎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对此,施工单位需要对工程施工情况全面了解,采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做好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为工程整体质量提供保障。

2.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2.1摊铺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验收下承层施工质量,并做好清理工作,确保所有施工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底、中面层可基于走线法展开施工作业,关于表面层较为可行的是平衡梁法,根据拌和站的工作能力合理调节行走速度,整个摊铺作业要具有持续性。实际施工中,不允许出现随意变换速度的情况。以现场气温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合理调节摊铺温度,通常为110~165℃,且在摊铺作业时要及时检查施工质量并记录好相关信息。做好摊铺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摊铺机熨平板的温度≥65℃。基于双机梯进式的方法展开施工作业,2台设备间距为10~20m,并要控制好2幅重叠宽度,具体以5~10cm为宜。为确保摊铺质量,需注重对现场施工情况的检查与记录,并将所得信息及时告知操作人员。部分边角区域较为特殊,不具备摊铺机作业条件,可转为人工摊铺的方式。

沥青摊铺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故要求施工所用的沥青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经拌制形成沥青混合料后,在后续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管控措施,此阶段的温度控制尤为关键。另外,施工前需安排专员全面检查摊铺机,使其在摊铺宽度、速度等参数上都要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以实际工况为基准灵活调整参数,确定合适的自卸车位置,具体以停在摊铺机前方20cm处为宜。摊铺施工应遵循缓慢、匀速的原则,为摊铺机作业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避免发生碰撞现象而影响摊铺质量;卸料车工作过程应保持稳定,控制好混合料高度,具体需要在螺旋布料器的螺旋叶片以上。摊铺机需遵循匀速的原则稳定运行,并展开持续性施工作业,施工现场安排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监管工作。若施工中使用的是普通型混合料,此过程中摊铺机速度以2~6m/min较为可行;若为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摊铺作业时则需要适当放慢速度,具体为1~3m/min。

2.2碾压

2.2.1初压。结束摊铺作业且材料温度较高时展开,此环节不可出现摊移、发裂现象,采取的是由外侧向路中逐步延展的工艺流程,此处碾压带宽度需介于轮宽的1/3~1/2,所用设备为轻型钢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作业时确保振动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2.2.2复压。此环节以重型轮胎式压路机为宜,部分情况下诸如振动压路机或钢轮压路机也较为可行,通常要持续碾压4~6遍。

2.2.3终压。此环节广泛使用到双钢轮压路机,部分情况下也可使用振动压路机(依然要确保振动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持续碾压至少达3遍,设备作业速度为2~4km/h。

2.3路面接缝处理

关于各类路面接缝,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做好以下4点工作:

2.3.1考虑到梯队作业的基本特点,可采取热接缝的方式,在碾压过程中预留20~30cm宽,该处不采取任何操作,作为高程基准面为后续摊铺作业提供帮助。完成剩余部分的摊铺后,需随即骑缝碾压,以达到消除缝迹的效果。

2.3.2关于半幅施工作业,此时热接缝的方式不具可行性,以人工顺直刨缝为宜。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清理边缘处,并撒上适量黏层沥青。正式摊铺作业时,在已结束面层上的重叠宽度需达到5~10cm。选择合适的碾压工艺,首先在结束压实作业的路面上行走,在该处碾压新铺层10~15cm,在此基础上再针对新铺部分展开压实作业,以达到有效处理接缝的效果。

2.3.3针对横接缝的处理,此环节作业应使用3m直尺检查端部,分析该处平整度情况,将多余部分切除,随后在端部涂上适量的沥青,再进入到正式摊铺环节。完成接缝处的摊铺作业后,应再次检验平整度,针对不满足设计要求之处实行人工处理的方式。关于横向接缝的碾压作业,基于双轮双振压路机进行横压,此环节应调节好压路机位置,在已经结束压实作业的混合料层上进行施工,向新铺层伸入的宽度需要达到15cm。每结束一次碾压作业,都需要向新铺混合料移动,单次距离约15cm,基于此方式持续施工作业,完成整个新铺层的压实处理后,进行纵向碾压。

2.3.4关于纵向冷接缝的处理,应注重上、下层缝的错开距离,通常需达到15cm。

3.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3.1加大材料控制力度

为了更好提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效果,注重材料方面的把关是基本条件,技术人员需要切实围绕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而言,除了要重点把握好各类基本原材料的质量性能以及相应拌制处理外,在温度控制方面需予以高度重视,促使其能在后续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用中表现出理想效果。结合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而言,往往还需要表现出较强的全过程性特点,技术人员需要从原材料的选用、拌制过程、运输以及现场操作等多个环节入手进行严格全面把关,最终优化整体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效果,避免该方面存在质量隐患问题。

3.2规范机械设备操作

对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操作而言,质量控制工作往往还需要重点把握好机械设备方面的有效应用,促使相关机械设备的应用比较规范,避免该方面出现的威胁。首先,机具的选择应该予以严格把关,结合不同施工环节以及施工技术操作要求进行审查,确保机械设备的应用比较匹配,避免因为型号不适宜,或运行性能不佳,最终影响到操作执行效果。在后续机械设备的操作中,应从操作人员入手进行把关,确保操作人员具备更强胜任力,对于机械设备比较熟悉。在长期施工建设过程中,针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有效养护和检修同样不容忽视,应该确保相关机械设备始终处于理想的运行状态。

3.3做好验收工作

为更好确保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效果,注重验收工作同样有效,验收工作的执行可以更好了解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效果,对于缺陷问题及时明确,并且采取较为适宜的策略予以调整,杜绝施工质量问题遗留现象。比如对于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就需要严格把关,采取3m直尺或其他先进检验手段进行分析,优化整体施工效果。

结语

沥青路面是现代市政道路事业中的主要应用形式,为提升施工质量,需选择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施工技术,并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质量控制策略,全面确保施工质量,提升市政道路的耐久性,推动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兴洋.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20):75-76.

[2]陈永兴.浅议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8(3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