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 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在颌面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颌骨 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在颌面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程皓

鹤岗鹤矿医院 黑龙江 鹤岗市 154100

【摘要】:目的 针对颌骨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在颌面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74例颌面复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颌骨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窗口均1期愈合,内固定微型钛板无松动、断裂,内固定钛钉无脱落。术后患者面部外形基本对称,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 颌骨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颌骨CT三维表面重建;头颅模型;颌面复杂骨折 应用效果

CT 3d reconstruction of jaw bone and application of cranial model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maxillofacial fractur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jaw CT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skull model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maxillofacial fractures.Methods a total of 74 patients with complex maxillofacial fractur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19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ll of them underwent jaw CT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cranial model treatment, and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Windows of all patients healed in the first stage, and the titanium micro-plates of internal fixation did not become loose or break, and the titanium nails of internal fixation did not fall off.The postoperative facial appearance of the patients was basically symmetrical, the occlusion relationship was good, and the opening degree was normal.Conclusion CT 3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cranial model are helpful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and displacement of complex maxillofacial fractures, and facilitate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rgical procedures, which ar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 CT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reconstruction of jaw bone;Skull model;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lex maxillofacial fracture

颌面骨折是临床创建的外伤性急诊疾病,发生率较高。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传统的CT扫描虽然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线,但是面对更加复杂的骨折无法从整体上显示骨折部位的其他详细信息。随着颌骨CT三维重建功能及头颅模型的不断完善,通过CT扫描后对骨折部位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变为可能,三维CT影像具有较好的立体感,分辨率高,可以准确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对颌骨骨折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74例颌面复杂骨折患者,均行颌骨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治疗,效果理想,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74例颌面复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颌骨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治疗,其中男38例,女36例,年龄16~56岁,平均(32.4±4.1)岁。74例患者中包括36例车祸伤,19例坠落伤,11例砸伤,8例撞伤。

1.2方法

1.2.1仿真头颅模型制作

患者行颌面骨CT扫描,扫描方式采用螺旋扫描,层厚1mm,螺距1.5,1mm重建,经三维软件图像处理后,获得颌面骨正位、侧位、测斜位、颅底位的立体照片。然后将患者的CT扫描数据从CT室Magic软件处理后传输至PC机上。通过Mimics软件将CT的二维数据转化成三维数字模型,并且将生成的三维数字模型修整后以STL的格式输出,将转化后的数据输入到COLYTECH激光快速成形机,以0.12mm间距重新分层并且完成各层的轮廓编辑和激光的运动轨迹计算,快速成形机以预先计算好的加工程序加工模型,模型修正,拔出废料。

1.2.2术前准备

完善患者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的同时,根据患者CT扫描三维表面重建影像资料,进行全面诊断。评价患者面部外形以及骨折范围和骨折段移位方向、程度。仿真头颅模型制作完成后,在其引导下,制定手术计划:设计手术切口,预先估计内固定所需的钛板形状和数量,其中15例患者在三维仿真头颅模型上移动复位骨折块,并根据其骨折线确定内固定钛板的固定部位,预先弯制钛板外形使之贴合复位后的颌骨表面,使之在固定断端两侧骨段的同时尽量减小应力。

1.2.3手术实施

74例患者均经鼻腔插管全麻,按各自术前设计的隐蔽切口,暴露不同部位的骨折线,恢复颌面骨的正常位置,利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其中15例患者根据术前仿真头颅模型预制的钛板,经严格消毒后,按术前设计固定的部位,稍做调整,使之能完全贴合骨面,检查患者咬合关系、张口度和面部外形,固定钛板后缝合切口。术后以颌间结扎加以颅颌绷带固定3~4周。

2结果

74例患者均在仿真头颅模型的引导下进行手术,切开复位,以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中缩减骨折断端移位情况与头颅模型完全一致,其中15例患者术前预制钛板稍作调整既可固定于预先设计固定部位。所有患者窗口均1期愈合,内固定微型钛板无松动、断裂,内固定钛钉无脱落。术后患者面部外形基本对称,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正常。

3讨论

面部骨折的特殊性源于其薄弱而惊奇OA的骨性支架,丰富的血运,与颅底相邻的位置及由其构成的重要结构:口腔、鼻腔和眼眶,同时,引起骨折的暴力大小、方向、着力部位的多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患者伴有颅脑损伤,全身多处骨折的胸腹脏器的损伤,颌面部骨折已开始错位愈合,患者的容貌、口腔功能受到了极大影响。颧骨、上颌骨与颅骨在普通X线片上常重叠显示,二维CT检查能反应骨折,但难以得出直观的图像。对复杂颌面骨折的移位程度、骨折断端间的位置关系,根据X线片和二维的CT很难准确的作出完整的判断。本组病例都通过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表面重建,直观的体现了患者的颅颌面骨折全貌,便于全面、准确的诊断和确定治疗计划。

当前螺旋CT三维表面重建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骨骼系统中。快速成型技术集计算机模拟设计、机械工程、机械加工和新材料等技术成果于一身。目前,三维表面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在临床上最主要的应用是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首先通过对患者的面部外观差,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的评价,在三维CT图像的引导下,全面的判断和评价患者骨折对其功能和外形的影响。在根据三维CT制作的模型上,模拟手术过程:复位骨折断,选择内固定钛板的数量和外形,根据复位后骨架外形弯制钛板。本文在术中发现,患者骨折形态与三维仿真头颅模型所示完全一致,15例患者术前模型外科预制的内固定钛板在骨折段复位后,在预先设计固定的位置仅需稍作调整即可完全贴合骨面,术前预弯钛板一般应用于下颌骨粉碎性骨折需重建钛板植入来稳定其外形,而上颌骨或者面中部其他骨由于在骨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和肌肉等多方面与下颌骨的显著差异,一般不需使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窗口均1期愈合,内固定微型钛板无松动、断裂,内固定钛钉无脱落。术后患者面部外形基本对称,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正常。

综上所述,颌骨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先勇. 头颅颌面骨骨折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7,18(13):16-17.

[2]戚治宇.浅析三维CT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8):340-340.

[3]费新华,周峰.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29):35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