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桂林山水诗赏析二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6-04-14
/ 1
本篇选自《峤西诗钞》。作者俞廷举,广西全州人,乾隆戊子(1768年)举人,官四川营山县知县。著有《一园诗文集》。本篇诗共30句,前六旬为第一个层次。用“比较法”与“尊主抑宾法”,说桂林山水,具有清、秀、奇、古,惬人心胸之特色,这是牵连断续之“太华山”(即西岳华山)所不能企及的,也是藏垢纳污多多的五湖四海之水所不能望其项背的。这六句,是全诗之总冒,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椽笔挥洒,气象阔大。第7句到16句是诗的第二个层次,真是“状难写之景,如有目前”。说,桂林山水,天下无双、青罗碧玉,早有美喻,显得十分特殊。其山从个体去看,则每一座山峰都是突兀而冲刺天衢(即天空)的;从整体去看,则仿佛是万笏(¨,古时臣朝见君王时,手中所执用的狭长手板,有玉做成的,有象牙做成的,也有用竹片制成的)千笋。平空铺立。而且这些山峰,各自独立,前无来龙,后无去脉,彼此互不依傍,一如人间品格孤高之贤俊,更如天上悬空高挂之明月。而其水呢,“百川到底”,每一处从水面到水底都如明珠那样通明透亮,可作为人们用来映照容貌眉须之明镜。这,就对桂林山水之形神,作了多角度(从个体到整体。从仰视到俯视)、多层次(从拟物到拟人。从自然屙陛到社会属性)与富有动态感的描写,并于描写中寄寓了作者独到而高尚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