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3

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石新星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索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的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剂量为8 g / d的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持续45天。在治疗的第0、15、30和45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性(PTA)的变化和副作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PTA均显着改善。实验45 天后,实验组血清TBil的降低和PTA的升高均优于对照组,实验45 天后实验组TBil的降低率和PTA的升高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有显着性差异(P <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乙酰半胱氨酸的主要副作用是导致患者产生恶心、呕吐和皮疹等,没有严重的副作用。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显着降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Bil水平并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PTA,具有良好效果治疗,值得进行临床应用。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cetylcysteine (NAC) injection on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were selected,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Each group of 60 peop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n intravenous dose of 8 g /d acetylcysteine, For 45 days. On days 0,15,30 and 45, Clinical symptoms, liver function, prothrombin activity (PTA) and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Serum total bilirubin (TBil) and PTA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 The decrease of serum TBil and the increase of PT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45 days of experiment. The decrease rate and the increase rate of PT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45 days of experi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main side effects of acetylcysteine are nausea, vomiting and rash. Conclusion: Acetylcystein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The serum TBil level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T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have good effect and ar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acetylcysteine;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clinical efficacy



乙酰半胱氨酸作为人体细胞内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前体,主要通过促进人体GSH物质的合成,从而减少人体细胞所受到的氧化性损伤。在国外的医学领域,NAC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因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引起的药物性肝衰竭。近年来,医学界还研究证实了NAC对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衰竭也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作用[1]。本研究对于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配合综合疗法应用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计划》、《肝硬化诊断与治疗指南》[2],从我院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人。

对照组中男性19名,女性11名,平均年龄(41±13.6)岁;实验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42±12.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历程和状况(关键临床症状和测试指标)时,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方法时是,给予患者能量混合物、维生素、肝细胞增殖因子、支链氨基酸、白蛋白和血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3],添加核苷类抗病毒药、抗感染药、抗肝性脑病药、止血药以及免疫调节剂等,但不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一次乙酰半胱氨酸,将8g的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融入250ml,质量分数为10%的GS溶液,每天进行一次静脉注射,持续45天[4]

1.3 观察指标 

治疗的第0、15、30和45天观察到临床症状(如疲劳、恶心、呕吐、腹胀等),观察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和凝血酶原活性。

1.4有效性评估

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凝血酶原活性(PTA)是评价肝细胞损伤程度的主要指标。因此,考虑到血清谷胱甘肽酶和肝脏疾病的临床症状缓解,评估疗效是否有效的方向主要是降低TBil和增加PTA[5]

①非常有效:治疗结束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TBil降低60%以上,PTA升高30%以上。

②有效:治疗结束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TBil降低30%至60%,PTA升高15%至30%。

③无效:治疗结束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因并发症而死亡或因病情恶化而自动出院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TBil的减少量少于30%,PTA的增加量少于15%。

总有效率=(非常有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χ2检验进行比率比较, P <0.05代表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PTA均显着改善。实验45 天后,实验组血清TBil的降低和PTA的升高均优于对照组,实验45 天后实验组TBil的降低率和PTA的升高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有显着性差异(P <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两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组别

n

非常有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实验组

30

8

17

5

83.33%

对照组

30

6

11

13

56.67%

P<0.05







(2)在实验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接受NAC治疗期间,患者皆无产生较为严重的副作用,部分患者会产生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症状,发生率为30%(9/30).


3讨论

肝功能不全患者机体合成GSH量不足,消耗GSH量过多。作为治疗药物的NAC可以容易作为小分子物质渗透入患者体内细胞,并脱乙酰基后成为GSH合成的前体,通过增加肝脏组织中GSH的含量来促进GSH的合成并增强患者的肝脏组织功能,增强患者抵抗自由基和毒性伤害的能力。同时,NAC可以作为体内一氧化氮(NO)的分子载体,增加NO的生物利用度,发挥NO的生理作用,促进狭窄的微循环血管舒张,并有效地增加氧气供应。将血液释放到组织中并纠正组织缺氧,防止进一步的细胞死亡。近年来有学者表明NAC具有抗HBV的作用。其机理如下:HBsAg含有更多的半胱氨酸残基,二硫键在HBsAg抗原活性和二聚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NAC可以打开二硫键并破坏HBsAg的结构并破坏HBV颗粒的聚集。

本研究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的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剂量为8 g / d的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持续45天。在治疗的第0、15、30和45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性(PTA)的变化和副作用。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PTA均显着改善。实验45 天后,实验组血清TBil的降低和PTA的升高均优于对照组,实验45 天后实验组TBil的降低率和PTA的升高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有显着性差异(P <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乙酰半胱氨酸的主要副作用是导致患者产生恶心、呕吐和皮疹等,并没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得出以下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显着降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Bil水平并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PTA,具有良好效果治疗,值得进行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砚青, 陈辉, 王鲁文,等. 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9, 19(3):140-142.

[2]夏刚.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58例临床疗效观察[J]. 华西医学, 2009(05):1239-1240.

[3]王娜, 石小枫, 郭树华,等.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疗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8, 16(7):487-489.

[4]刘柳. 静脉注射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028(005):142-143.

[5]石小枫, 郭树华, 吴刚,等.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5, 5030(001):118-1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