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3

不同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分析

李娟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CVC-RI)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88例肿瘤化疗后CVC-RI患者为研究主体。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均是44例。A组专科护理,B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各项FACT(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均低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B组为29.55%,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肿瘤化疗后CVC-RI患者行专科护理可改善其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情况,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CVC)能够减少在化疗期间的组织坏死或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可降低并发症与药物血液毒性的发生率[1]。化疗作为肿瘤患者的常规疗法,需要借助CVC技术进行长期治疗,以减轻治疗痛苦度。但CVC-RI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预后性。研究中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间入本院治疗的88例肿瘤化疗后CVC-RI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不同护理干预对CVC-RI患者的影响,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间入本院治疗的88例肿瘤化疗后CVC-RI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CVC-RI的诊断标准为:中心静脉的皮下血管流向呈现出红斑,且伴有疼痛和弥漫性特征;出现高热、置管处按压疼痛症状;穿刺部位出现弥漫性红肿或排出脓性分泌物。纳入标准为:年龄<80岁;可长期参与研究;出于自愿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存在认知、语言或精神障碍;伴有其他严重合并症;预估存活期短于3个月。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44例。A组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范围是41-75岁,平均(60.15±0.58)岁;化疗次数为2-6次,平均(4.02±0.11)次。B组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范围是40-76岁,平均(601.58±0.42)岁;化疗次数为2-7次,平均(4.13±0.09)次。上述数据对比并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护理方法

B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健康教育、穿刺护理、药物护理和注意事项讲解等。A组给予专科护理,具体为:

1.2.1 病情观察

统计患者的穿刺部位、病原菌种类、导管类型、留置时间等基本资料,并评估风险因素,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根据护理方案针对性观察病情变化,如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穿刺点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等,如果出现此类反应,护理人员应当取相应的渗液或者导管内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此外,护理人员应当定时进行细菌培养,采集患者导管内 5ml 血液,在血液培定时进行养瓶中进行中进行血培养检查,定期检查敷料情况,记录敷料更换时间,并创建个人档案。

1.2.2 应用超声技术

应用超声技术评估局部组织情况和血管走向,并观察血流速度与血管内膜等情况。以超声数据为基础科学选择置管位置,以确保护理安全。

1.2.3 消毒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后 1d,对于存在潮湿和污染的情况立刻更换敷料,更换敷料的过程中,需戴好无菌手套才能碰触,切勿用手直接触摸患者穿刺部位,避免发生感染,需要沿着导管的方向,揭开贴膜,并观察患者穿刺口是否出现红肿和渗血的情况。 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应采取最大限度无菌屏障防护措施,使用乙醇(75%)和洗必泰(2%)进行30s皮肤消毒,使用聚维酮碘(10%120s皮肤消毒,消毒时应利用机械力,并自然晾干。 与此同时,再使用沾有消毒液的一次性棉片对肝素帽进行接口消毒处理,需要注重肝素帽的松紧程度,确保病原菌不被侵入 ,以避免感染。

1.2.4 导管护理

每隔24h更换1次输液装置,使用生理盐水(大于10ml)进行正压封管,输液前使用注射器将其抽回血。若有凝血情况应抽尽凝固血液后再行输液治疗。如置管部位覆盖无菌纱布,并每隔24-48h进行1次更换。

1.2.5 感染护理

拔管后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利用红外线照射,使用地塞米松联合庆大霉素进行治疗,若病情加重则立即报告医生。

1.3 临床观察指标

利用FACT评分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包括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情感状况,分数与生命质量呈反比;记录患者的导管脱出、导管异位、血行感染、穿刺点感染、堵管、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FACT评分用(x±s)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情况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FACT评分

A组的各项FACT评分均低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FACT评分(x±s,分)

分组

例数

生理状况

功能状况

社会家庭状况

情感状况

A组

44

12.94±2.15

12.13±3.11

14.05±2.96

11.21±1.62

B组

44

16.98±2.34

17.96±3.43

20.16±3.43

17.68±1.76

t

-

8.433

8.352

8.946

17.941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并发症情况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B组为29.55%,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并发症情况[n(%)]

分组

例数

导管脱出

导管异位

血行感染

穿刺点感染

堵管

穿刺点渗血

静脉炎

发生率

A组

44

1(2.27)

1(2.27)

0

0

1(2.27)

1(2.27)

1(2.27)

11.36(5/44)

B组

44

2(4.55)

2(4.55)

1(2.27)

1(2.27)

2(4.55)

2(4.55)

3(6.82)

29.55(13/44)

x2

-

-

-

-

-

-

-

-

4.470

P

-

-

-

-

-

-

-

-

0.035

3讨论

肿瘤患者发生CVC-RI的几率较高,约为9.1%-12.4%。其发病过程与年龄、置管时间、病情程度、化疗时间、激素使用和合并症等因素相关[2]。当CVC-RI发病后,应给予科学的专科护理,以缓解病情,改善预后。其中,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患者的触痛或发热等症状,其通过健康档案定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调整,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动态性[3]。应用超声技术可合理确定置管位置,及时发现血流速度或血管走向等异常情况,可保证置管的安全性,从根源上规避感染情况。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源,降低感染率[4]。导管护理可防止堵管或异位等情况,通过正压封管等技术保证导管的封闭性,避免因导管内部滋生细菌而引发并发症。感染护理则能够控制感染,防止发生更为严重的并发症[5]

结果为:A组的各项FACT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1.36%)低于B组(29.55%)(P0.05)。

结语 :综上所述 ,采用有效的专科护理能够改善该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感染,进而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该护理方式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方案加以推广

[6]


参考文献

[1]伊纪瑛.肿瘤化疗专科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04):58-60+68.

[2]于凤枝.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治疗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4(11):213-214.

[3]陈兴苗.肿瘤化疗患者 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8(11):208-208.

[4]严昭仪.优质护理干预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7(17):189-190.

[5]张漪.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0):99-100.

[6]周鹤丽,于晓杰.影响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5):20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