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张玮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大连 116027

【摘 要】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432例我院收治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试验样本,依照摸球法分为A、B两组,病例数同为216例,各自的术式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上的差异。结果:相较于A组,B组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VAS评分、ODI评分低,各项均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双节段

临床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极高,如若出现了神经根压迫的情况,则进行保守治疗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需要积极开展手术治疗。传统开放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方式会影响腰椎稳定性形成,难以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双节段腰椎间融合术在术后可以保证较大的腰椎活动范围,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应用能够保证极佳的中远期疗效[1]。本文选择432例我院收治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试验样本,先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432例我院收治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试验样本,依照摸球法分为A、B两组,病例数同为216例。A组:男、女患者比为120:96,年龄31-78(52.7±4.3)岁;病程在12-26个月间,平均病程为(14.8±3.6)个月;B组:男、女患者比为122:94,年龄32-79(53.5±4.2)岁;病程在13-27个月间,平均病程为(15.1±3.5)个月。加以对比后,两组间的差异为P>0.05,可作本次比较。

    1. 方法

实施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的为A组:给予硬膜外麻醉,选择俯卧位,于C臂透视下定位病变节段,后弓,做正中切口,将皮肤、背部筋膜依次切开,棘上韧带不可切断,顺着骨膜进行剥离,对椎板进行牵拉,使用椎板钳将部分关节突关节内侧、上下位椎板咬除,促使其形成1cm左右的骨窗,将黄韧带分离后切除,探查突出的神经根、髓核,将神经根牵开,以免发生损伤,将部分后纵韧带切除后,最后将突出的髓核摘除。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为B组:于局部麻醉下开展手术,选择健侧卧位,于C臂透视下定位病变节段,后弓,以18号穿刺针顺着椎体上关节突进针,直至抵达椎间盘内,按照1:9的比例用2ml的亚甲蓝和欧乃派克对2ml的染色造影剂进行配制,造影检查髓核染色情况,顺着穿刺针将导丝置入,同时于中心处做切口,长约1cm,将工作套管插入,再给予椎间盘射频消融和纤维化紧缩成形术,对硬膜囊进行观察,待其恢复自主搏动后利用穿刺针通过通道将5ml的浓度为30mg/L的医用臭氧注入。

    1. 观察指标

术中需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需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0分视为无痛,10分视为最痛[2];评定ODI(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得分越低,证明功能越强[3]

1.4 统计学评析

作数据处理时用到的工具为SPSS22.0软件,(5fa0cb0fbb43e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可用以表示的为计量资料,进行对比予以t检验,P<0.05可代表的是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与B组比较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多,VAS评分、ODI评分更低,均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如表1所示。

表 1 对比2组手术效果的不同(5fa0cb0fbb43e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VAS(分)

ODI(分)

A组(n=216)

64.24±32.17

67.60±12.53

1.34±0.25

11.73±3.48

B组(n=216)

89.65±30.05

9.43±4.30

0.84±0.21

8.81±2.33

t

8.4832

64.5354

22.5070

10.247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相比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双节段者会有更明显的临床症状及更加复杂的临床体征,相应的临床治疗难度也会增加。若患者属于腰椎不稳或无明显椎管狭窄的情况,临床会优先选择椎板减压和髓核摘除,然而会造成较大的创伤,术后腰椎失败综合征的发生危险较高。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是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和革新的背景下提出的,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比较常用,创伤小,预后佳,但缺点是需要将伤关节突切除和对椎间孔进行扩大[4]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实现了将椎间孔作为入路摘除突出髓核的目的,同时有效减压神经根、脊髓,通过射频消融术可对椎间盘组织的活力进行保留,让术后脊柱的稳定性得以维持。相关研究证实[5],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但由于该术式的手术适应症比较有限,是否适用于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还有待探讨,临床相关试验并不多。此次研究中,A、B组进行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ODI评分的对比,2组间的差异非常明显。提示选择该术式进行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同样可以取得理想效果,缓解腰腿痛。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彭琨翔,袁峰,朱俊,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39(07):518-521.

[2] 仇继任,闫光华,葛艺,等.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9,18(06):586-589.

[3] 吕会强,卫建民,王小明,等.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对照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03):313-314+316.

[4] 李建波,吕昕刚,刘民义.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11):63-65.

[5] 段亮,祁洁,刘海勇,刘军,等.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32(0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