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与未合并高血压的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合并与未合并高血压的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张席军

会东县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   615200


【摘要】目的:分析合并高血压与未合并高血压的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合并高血压组与未合并高血压组,每组49例。采取CT与超声心电图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住院时间以及血压值。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临床体征并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以及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超声心电图及CT诊断后发现,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并无明显差异,但合并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压水平明显较高,因而在临床确诊中可将血压值作为临床诊治参考依据。

【关键词】合并高血压未合并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


肥厚型心肌病主要特征为左心室非对称肥厚,主要表现为临床特征异常、心肌功能异常以及心肌形态异常等,常发生在青壮年群体中,少数患者在患病之后,并无明显症状,而有的患者则会合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甚至还会发生昏厥[1-2]。对于高危患者而言,存在较高猝死风险,而大多数患者会存在轻度残疾,且相较于正常人寿命不会明显缩短。高血压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动脉压升高,会引发患者出现肾衰竭、血管瘤、心脏病、中风等疾病,该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厚症状,其中合并高血压与未合并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是引发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厚的主要病因。本次研究分析合并高血压与未合并高血压的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以期能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合并高血压组与未合并高血压组,每组49例。常规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0,最高年龄为82岁,最低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60.2±6.4)岁;实验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最高年龄为80岁,最低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60.0±6.5)岁。对比两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采取CT与超声心电图进行诊断,超声心动图图像根据2003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指南进行采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住院时间以及血压值。

1.4统计学

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对其统计的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进行数据检测校验;此外,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数据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与临床体征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临床体征并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 对比两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与临床体征(n=98%

指标

未合并高血压组

合并高血压组

x2

P值

晕厥

8(16.3)

5(10.2)

0.7982

<0.05

呼吸困难

26(53.1)

23(46.9)

0.3673

<0.05

胸痛

28(57.1)

24(48.9)

0.6555

<0.05

胸闷

32(65.3)

33(67.3)

0.0457

<0.05

听诊存在杂音

35(71.4)

31(63.2)

0.7424

<0.05

心功能1级-2级

40(81.6)

34(69.4)

1.9865

<0.05

2.2对比两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压水平与住院时间

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以及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对比两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压水平与住院时间(x±s

分组

例数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住院时间

未合并高血压组

49

105.72±12.28

179.28±25.72

7.35±2.07

合并高血压组

49

113.45±20.62

199.57±10.19

11.28±3.72

T值


2.2546

5.1339

6.4620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

高血压作为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发病周期较长,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3-5]。在现有世界范围内,高血压的发病率都是相对较高的,很多患者在发病后其自身症状会出现明显改善,而很多患者由于高血压诱导会出现心肌病,如肥厚性心肌病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所以临床研究中对于该病的研究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科学的诊断和分析,能够了解患者患病情况,对其自身治疗工作实施具有一定帮助。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两组患者诊断分析后得出,两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并无明显差异,但合并高血压组患者住院时间、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由此说明在诊断合并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与未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时,可将患者血压值作为诊断依据,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在当前临床研究中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相应的患者诊断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超声心电图及CT诊断后发现,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并无明显差异,但合并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压水平明显较高,因而在临床确诊中可将血压值作为临床诊治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高直,汪卫建.探讨心脏超声造影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研究,2020,28(05):144-146.

[2]陆静.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4):185-186.

[3]张慧慧,丁明岩,朱芳.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耳口膜性狭窄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0,31(01):71.

[4]郭健,陈远忠.Selvester QRS心电图评分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24):4039-4042.

[5]张耀,范秀凤.合并高血压与否的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