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

杨静峰

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心肺康复病区 上海 200431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作为护理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6min步行距离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6min步行距离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康复;早期护理;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危险性较强的心血管疾病,若治疗不当可直接导致死亡。传统临床医疗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需保持卧床休养至少2周,避免活动增加心脏负担,帮助疾病恢复。但现代心脏康复治疗研究发现,早期适当活动不仅不会加重病情,反而帮助心脏康复[1]。本文分析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抽取我院于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我院确诊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护理对象。发病部位如下:前壁31例,下壁40例,复合壁17例。对患者进行Kllip心功能分级,其中Ⅰ级49例,Ⅱ级39例。排除标准: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意识清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3:21,年龄均值(66.7±0.3)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4:20,年龄均值是(67.4±0.2)岁,年龄、性别经过比较后,P>0.05。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同样的药物治疗,主要有单硝酸异山梨脂等利尿剂,爱维心等中成药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患病后第一周需绝对卧床休息,不进行任何康复运动,在患病后第2周以卧床为主,适当进行少量运动。

研究组:开展早期心脏康复活动活动护理,实施方法如下:①在入院1-2d,需叮嘱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病房内要安静。避免肢体活动加重心脏负担,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熟悉医疗环境和医疗方法,使患者安心配合治疗[2]。②入院3-4d。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如自主翻身、活动关节等。将床头抬高30°,提升患者的卧床舒适感。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活动的安全性和重要性,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③入院5-6d。指导患者以坐位休养,在床旁坐位进食,可保持静坐,每次15min为宜。耐心与患者沟通,认真解答患者的提问,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康复心态。④入院7-8d。患者可在床边站立,不得超过2min,避免劳累。护理人员要注意帮助患者做好下床准备,强调注意事项,在下床前卧床休息10min。⑤入院9d预后。患者可逐渐适应室内活动,注意有人看护,避免发生危险[3]。逐渐引导患者独立自理生活,如自我进食、洗漱和如厕等,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护理人员要限制患者的活动时间和范围,强调活动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6min步行距离,结合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综合效果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表示方法如下:(5fa0e9fa771ae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n,%),检验方法对应是SPSS17.0软件中的t和X2法,只有当检验结果P<0.05时,P<0.05。

2 结果

2.1住院时间和步行距离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6min步行距离长,组间数据比较有意义,见表1.

1 两组患者步行距离和住院时间数据统计(n,5fa0e9fa771ae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

6min步行距离(m)

研究组

44

10.5±0.6

351.5±0.4

对照组

44

16.4±0.5

168.1±0.5

t值

-

14.87

32.89

P值

-

P<0.05

P<0.05

2.2并发症例数

研究组共出现3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5例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见表2.

2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比较(n,%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便秘

总计

研究组

44

1

2

3(6.82)*

对照组

44

4

11

15(34.09)

注:与对照组相比*,X2=9.56,P<0.05。

3 讨论

传统临床治疗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住院休养4~6周,其原因在于坏死的心肌愈合呈瘢痕需要5周或以上时间,此时活动可增加心脏负担,增加猝死风险。随着CUU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普及,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24h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风险较高,随后的风险呈指数性降低,因此适当活动并不会造成心肺负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的应用建筑缩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在患者治疗期间进行早期活动有助于扩张动脉扩张,形成动脉侧支循环,提升心肌供血量,降低动脉压,调节血脂,促进心脏功能恢复[3]。长期卧床导致肌力下降,患者食欲下降,胃肠功能减弱,增加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早期心脏康复活动护理遵循患者的恢复进程,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早期康复护理的认知,加强心理疏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可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增加心肌储备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预后[4]。结合本次研究数据比较可知,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住院时间短,步行距离长,并发症少,证实早期心脏康复活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活动护理可提升康复效果,安全可靠,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培,周观林.康复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04):1-4.

[2]邓雪莲,雷慧,潘冬云.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24):184-186.

[3]王娟,黄妙冰,卢黛娜.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9):44-46.

[4]卓茹.不同心脏康复程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康复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04):43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