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定位斜刺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足底定位斜刺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的应用

黄丽环

广东祈福医院 广东 广州 511400

【摘要】目的:研究足底定位斜刺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10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参照组运用直刺法采血,实验组运用足底定位斜刺法采血,观察两组运用价值。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与滤纸血斑质量合格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时,运用足底定位斜刺法,能够保证血标本质量,提升检测结果准确率,此法值得于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足底定位斜刺法;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运用效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以早期发现、诊断、治疗为目的母婴保健项目,主要为了减少出生缺陷,筛查代谢性、先天性疾病,避免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情况。血片采集是疾病筛查的重要步骤[1],采集质量会影响检查结果。所以,选择良好的采血技巧、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非常重要。本文以我院新生儿为例,分析了足底定位斜刺法在疾病筛查采血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 基础资料

在2018年5月-10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正常新生儿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具体划分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60例,均为足月新生儿;参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2:28,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35:25,对比两组基础资料,统计学无意义(p>0.05)。

    1. 研究方法

新生儿喂养后1-1.5小时,予常规沐浴后行新生儿足底采血,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5-28度,操作者要在同一时间段内对两组新生儿采血。参照组给予常规直刺法,操作者左手握住新生儿足部,按摩足底采血部位后,使用75%酒精消毒后待干,用力握住脚踝,右手在足跟的内侧或外侧垂直进针,穿刺深度为2-3mm,去掉第一滴血后,依次收集三个血斑,采血后用消毒棉签按压进行止血。实验组先评估新生儿足底血运情况,对于新生儿足底血运不佳的,先采用50度左右热毛巾给予新生儿足底热敷5-10分钟,再采用足底定位斜刺法,操作者同样握住新生儿足部,按摩采血部位后,用75%酒精消毒后待干,右手在新生儿足踝外侧向足底外侧缘做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相交的部位即为采血点[2],针头呈35-40度斜刺进针,深度约为2mm,采血方法同参照,刺血后用消毒棉签按压止血。

    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采血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滤纸血斑质量。

    1. 统计学意义

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值检验,用均数平方差(`x±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用百分比(n,%)显示;若p小于0.05,说明统计学符合意义。

  1. 结果

2.1 采血时间对比

从表1可以得知,不同采血法后,实验组采血时间较短,与参照组比较,统计学体现意义(p<0.05)。

1:两组采血时间分析(5fa0ebb9f06d1_html_394c79c628d3a10.gif

组别

例数

采血时间(min)

实验组

60

1.53±0.24

参照组

60

3.02±0.58

t值


18.3871

P值


0.0000

2.2 穿刺与滤纸血斑质量分析

表2显示,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滤纸血斑质量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显示意义(p<0.05)。

2:两组穿刺情况、滤纸血斑质量对比[n%]

组别

例数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滤纸血斑质量合格率

实验组

60

58(96.67%)

57(95.00%)

参照组

60

52(86.67%)

50(83.33%)

X2


3.9273

4.2272

P值


0.0475

0.0397

  1.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筛查逐渐重视,新生儿出生后,对其进行疾病筛查,能够判断新生儿是否存在先天性及代谢性疾病等,为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3]。血液检查是疾病筛查的主要手段,而血液标本的质量也会间接影响检查结果。对于新生儿来说,其血管脆弱,一般选择足底进行采血。相关性文献报道,在国内外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中,足跟内外缘是采血较为理想的位置,而近几年的报道显示,足跟外侧缘采血成功率高于内侧缘,且采血时间缩短,效果得到临床认可。

临床中,在新生儿足底内外侧部位穿刺采血,很难做到一次性成功,且血斑很难达到8mm,常规的直刺法很容易到达脂肪层[4],但脂肪层血管少,血运并不丰富,导致采血失败,需要重复穿刺。操作者用力握住新生儿足跟,可以恢复局部血运,但也会出现组织液、脂肪溢出的情况,给血片质量带来影响。足底定位斜刺法是新型穿刺法,其依据解剖特点,将足跟外侧小隐静脉的分支作为穿刺点,此部位汇聚浅静脉,血运丰富,穿刺后能够尽快出血,一次成功率比较高。操作时,只需要轻轻握住足跟即可,不用太用力,就能采集到合格的标本。新生儿在穿刺时,难免会出现哭闹情况[5],若此时采血时间长、反复穿刺则更会加重家长担忧,甚至引发纠纷,而足底定位斜刺法的运用,解决了此方法的难题,能够缩短采血时间,减轻了新生儿痛苦,保证了血片质量。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新生儿进行足底定位斜刺法采集血片,操作者左手轻握新生儿的足部,力道适度,间接放松,使新生儿足跟部能够自然充血,采取足底定位后,操作者右手持采血针呈35-40度角斜行刺入深度约为2mm,可见血液流出,去掉第一滴血后即可依次收集血斑。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采血时间较短,而参照组的直刺法需要较长的采血时间,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67%,滤纸血斑质量合格率为95.00%,参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6.67%,滤纸血斑质量合格率为83.33%,由此可见,新生儿足底定位斜刺法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依据新生儿的特点,在其疾病筛查采血中,给予足底定位斜刺法,能够保证血液质量,对提高血斑采集成功率有积极意义,其效果优于传统直刺法。

【参考文献】

[1]安晓梅.不同采血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甘肃科技,2019,35(12):103-104,53.

[2]韦奕羽,潘颖群.游泳后斜刺法采集足跟血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4):138-139.

[3]陈绍会.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2018(17):22.

[4]丁志娟,马竟芝,李成清.定位斜刺法和单手挤压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151-152.

[5]李锦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采血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8):1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