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意愿视阈下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创业意愿视阈下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研究

唐洁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要:近年来,自主创业成为有效打破大学生就业难局面的途径,大学生的个人创业意愿作为自主创业的首要条件,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创业激励环境以及相关资金的支持等,对此大学生不仅需要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同时学校应承担主要角色,加强创业教育,政府和社会引导学生正确创业。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

前言:大学生创业意愿决定其创业行为,每个人的创业意愿受自身条件与不同环境影响有所差异,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特殊形式,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个体创业意愿是影响其行为开展的重要因素,创业意愿指个体有意识的规划未来的创新企业,创业者只有具备创业意愿才能顺利开展创业活动。对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其创业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探究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是大学生创业领域研究的热点。

1大学生创业意愿现状

1.1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水平不高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数在逐年增加,同时就业需求不断增加,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大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大学生相关创业实践较少,导致其创业意愿十分低下,同时存在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达标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呈现出消极状态,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将不利于发挥大学生创业优势,打击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1.2创业政策的影响较小

尽管地方政府、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以及人力资源保障部的相关意见,陆续出台了多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存在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同时在金融、财政等领域的政策存在一定制约,使得政策与收益人之间未建立直接联系,大学生对于相关政策的内容了解甚少,影响相关政策落实进度,使得部分优惠政策失去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1.3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较大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偏向于传统领域,在科技创新方面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创业较少。由于创业的大部分支持赖于家庭支持,大部分传统家庭对大学生创业持高风险态度,因此在家庭支持上,大学生创业意愿比较消极。同时当前大学生的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对于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较低,决定了大学生的创业层次在传统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减少影响科技发展的进步。

2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大学生自身影响因素

首先,高校学生创业是一种基于社会实践的行为和活动,需要创业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创业理念、创业技能以及创业经验,其中包括基础通用理论知识以及具体创业方向专用知识。基础理论知识中包含商业行情分析能力、法律法规认知度等,同时,专用知识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创业项目所需具备的技术层面技能、技术等,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营销学、商品经济学等方面。其次,无论是社会人员还是大学生,其自主创业活动的前提是创业主体具备良好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简单地说,就是创业人员对特定项目的创业动机、渴求度等。再次,创业能力是保障创业项目有效开展的基础,要求创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核心领导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学习认 知能力以及果断的事件决策能力。最后,创业思维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包含大学生系统性思维、进取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等,在同行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大学生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创业思维,才可以使所开发、创办的产品、服务以及公司、企业得以长期发展,并获取相应商业利益和社会收益,良好的体现出自身的创业价值。

2.2环境因素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客观因素

政府创业激励政策营造的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影响,如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地方政府对新成立公司政策制定更加宽松,中央政府对初始创办企业税务给予负担较低。地方政府具有优先扶持新成立企业的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劣势。创业初期,企业各方面资源较其他企业均值低,可能为企业长远发展带来依赖性。国家政策中很多资金申请不够公开透明,大学生创业实际操作中对政府资金申请难以实现。以新兴产业为主的企业价值难以评估,评审不准确情况下难以落实扶持政策。政策环境的不利影响会削弱大学生创业的意愿。

2.3缺乏启动资金

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大学求学的过程中很少是通过自己工作来承担其花销,大学阶段的经济来源普遍是靠家长供给,所以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渠道较少。当下正处于一个信用危机的时代,大学生对于大额贷款的运用更是少之又少,大学生的经济情况普遍比较拮据。许多学生的家庭情况比较普通,其父母并没有能力提供大量资金,大学生创业面临资金问题。由于大学生的偿还能力有限,银行也不愿过多地放贷给大学生,启动资金问题扼杀了一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想法。

3基于创业意愿的对策与建议

为充分改善大学生创业认知,调动其创业积极性,本文根据以上实证研究得出几点建议。

第一,学生对创业行为的认知方面要培养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创业意向。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才能更好的培养创业意向。大学生要重视知识的学习,锻炼学习知识的能力,重点学习创业方面的知识,提升品质和综合素质,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抗压能力,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在校学习期间,应努力提升和丰富学识,制定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才能循着目标一步一步实现。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的培养需要大学生不断的完善自身,从自身出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对市场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基于自身创业的条件,全面综合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更好的提高创业能力。

第二,家庭方面需要家长摒弃传统的就业观,支持孩子自主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开放和科学的教育模式,培养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子女的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学校方面,要开展创业以及就业指导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力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动手能力,为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活动中心以及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施展的空间。此外,学校要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知识的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了解创业知识,在娱乐的同时获得创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兴趣。

第四,社会方面,宏观上来说,国家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各个部门要实施监督,推进优惠政策的落实,保障这些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增强其创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王紫红,刘艺雅,吴玲霞.“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20(03):101-105.

[2]唐锦玥,李琬,孙斌栋.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海市13所高校的调研数据[J].现代商业,2020(06):148-151.

[3]滑涵睿,李可欣,张楠,刘子贤,王帅,宋晓慧.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效果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1):164-165.

[4]黄声巍,黎红艳.家庭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4):21-23+26.

作者简介:唐洁(1984-)女,汉,河北,讲师,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视角的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SQ17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