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正畸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卫生宣教及效果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对正畸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卫生宣教及效果评估

郝四芳 王君 侯晓丽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分析正畸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卫生宣教及效果。方法:选择正畸患者400例,观察组开展改良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开展传统健康教育。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左下4、右上4的菌斑染色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其他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正畸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卫生宣教的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正畸;改良口腔卫生宣教;效果评估


固定矫治器存在高效性和精确性特点,是目前正畸治疗主要矫治器,在正畸治疗的同时,患者由于矫治器及附件存在,导致患者口腔卫生维护困难大大增加,容易发生口腔内环境改变,尤其是牙齿及其周围组织环境改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牙周组织损害、釉质脱矿等不良问题。对正畸治疗患者进行分析,一般是12岁~18岁青少年,不够重视口腔卫生,高发青春期牙龈炎,另外,患者多数为住校生,开展正畸治疗过程中,若患者不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以及有效祛除菌斑,可导致患者发生牙龈增生、牙龈炎、刷牙出血等,部分患者甚至发生牙龈肥大。给予正畸治疗患者采用传统口腔健康教育[1],护士面对面向患者讲解刷牙方法,对于正畸矫治者来说,只是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参与。本组选择400例患者,分析了正畸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卫生宣教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择正畸患者400例,抽签分组,知情入组,观察组200例,各项数据:男女分别是121例、79例,年龄分布是5岁至22岁,中位15.5岁,对照组200例,各项数据:男女分别是122例、78例,年龄分布是4岁至21岁,中位15.0岁。经统计学检验,二组患者资料为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传统健康教育:面对面为患者讲解刷牙办法,没有菌斑染色以及宣教模型,其他操作同观察组。

观察组开展改良口腔卫生宣教:利用牙齿模型以及牙刷,为患者直观讲解刷牙正确办法,采用Bass水平震颤法来刷牙,患者牙龈缘和托槽周围是刷牙部位,刷牙时间控制在3min至5min,选择小头牙刷来刷牙,指导患者完成现场演示,至患者掌握之后,将教学停止。护士应指导患者咀嚼菌斑染色剂片,将牙齿菌斑堆积情况显示,菌斑积聚多的地方颜色深,提示卫生状况差,这一举措可以促使患者对菌斑积聚最多牙齿进行直观了解,宣教时,对刷牙重点部位进行针对性讲解。本研究采用多媒体宣教方式,以图片及动画的形式[2],把以上内容表现出来,应用真实病例,告诉患者不良口腔卫生严重危害,在矫治过程中,将多媒体口腔卫生宣教视频反复观看并详细介绍菌斑与龋病关系[3],建议使用正畸牙刷及牙间刷,为患者指导正确刷牙方法。

1.3效果分析[4]

1个月后,到院为患者实施再次检查,开展菌斑染色检查,纵轴、横轴分别是中切牙、上牙下牙,分区口腔牙齿,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评估患者牙龈区菌斑的厚度及量过程中应用正畸菌斑染色指数。

0、1、2、3判定标准依次是:龈缘区无菌斑;牙面有薄菌斑,使用探针尖侧面,可将菌斑刮出;邻面或者龈缘能够看见中等量菌斑;邻面以及龈缘区堆积大量菌斑。

1.4统计学办法

计算患者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过程中参照SPSS 25.0统计软件包,分别利用(均数±标准差)、率的形式体现,P<0.05则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观察组左下4、右上4的菌斑染色指数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P<0.05;其他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 二组菌斑染色指数对比

组别名称

左上1

左上6

右上4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观察组

180

20

0

0

3

100

87

10

60

120

20

0

对照组

170

27

3

0

0

90

90

20

10

140

50

0

X2

2.2857

1.1814

3.0227

-

3.0227

1.0025

0.0912

3.6036

43.2900

4.3956

15.5844

-

P值

>0.05

>0.05

>0.05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

接上表

组别名称

右下1

右下6

左下4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观察组

150

50

0

0

0

110

90

0

90

100

90

0

对照组

140

60

0

0

0

120

77

3

20

120

60

0

X2

1.2539

1.2539

-

-

-

1.0230

1.7373

3.0227

61.4420

4.0404

9.6000

-

P值

>0.05

>0.05

-

-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

3 讨论

正畸治疗患者由于受到矫治器部件干扰,会增加菌斑量,评价菌斑程度难度较大,在矫治器部件粘接固定之后,若未能良好清洁,可导致致龋菌在颊面菌斑中大量聚集,存在产酸、耐酸特性[5]。对于正畸治疗患者来说,若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导致牙齿上大量堆积菌斑,应给予患者实施口腔卫生宣教。临床实践证实,正畸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卫生宣教的效果确切,可行性较高。由于患者口腔环境狭小,每个牙面上均贴有矫治器片,存在弓丝,牙刷很难清洁牙面,容易导致软垢堆积、形成牙石,利用健康教育,可将患者口腔卫生情况明显改善,可获得理想教育效果,可明显减少患者牙齿菌斑堆积量。

本组实验得出:观察组左下4、右上4的菌斑染色指数均明显改善。

综合以上得出,正畸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卫生宣教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左下4、右上4的菌斑染色指数,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鱼敏, 刘丽娜. 口腔卫生宣教和家庭干预护理对正畸患者口腔健康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9, 6(003):235.

  2. 柳敏敏, 李聪聪, 何虹,等. 口腔卫生干预对年轻正畸患者牙周黏膜健康的保护作用[J]. 浙江医学, 2019(23).

  3. 鲁光炜, 焉钰, 何武成. 改良式间接粘接法对口腔正畸患者的疗效、OHRQOL评分及依从性的影响[J]. 空军医学杂志, 2019.

  4. 赵佩朋, 茅海东. 口腔健康教育在预防固定正畸牙龈炎中的效果[J]. 当代医学, 2019, 25(29).

  5. 罗永军, 朱怀兰, 杨雪峰. 正畸固定矫治器对牙龈指数和口腔卫生指数的影响观察[J]. 中外医疗, 2018, 037(03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