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王双宏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9年6月~12月期间随机的抽取的7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数字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则采取人性化护理。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也比对照组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护理中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血糖指标,减少并发症,提高疾病疗效。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多在中老年群体中发作,以多饮、消瘦、乏力、肥胖等症状较为常见[1]。目前尚无特效药,需患者终身服用降糖药物,以起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预防病情恶化的目的。因疾病病程时间长,患者长期饱受疾病折磨,心理压力大、负面情绪重,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是拒绝接受治疗,不利于疾病预后。因此,本次研究将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并对其疗效情况予以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6月~12月期间随机的抽取的7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数字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则采取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19,年龄范围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1±3.8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1:18,年龄范围为40~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8±3.78)岁。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1)建立健康档案,为患者建立个体护理档案,包括治疗过程、服药历史、血糖变化情况以及患者一般资料。评估患者健康状态,便于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2)心理疏导,因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且多伴有其他并发症,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大、负面情绪重,不利于疾病康复。因此,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况,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求,耐心、真诚的为患者疑难解惑,消除患者心理疑虑,告知患者成功病例,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积极性。(3)对症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饮食计划,控制每日糖分摄入量,要求患者餐前餐后测量血糖。并督促患者按时用药,禁止私自增减药物剂量,及时观察组足部皮肤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要求患者每日温水泡脚,以有效避免足部病变[2]。若患者注射治疗时,医务人员应正确掌握静脉滴注方法,提高操作技巧,确保一次穿刺成功。静脉滴注治疗后,使用无菌纱布按压,并告知患者血管保护方法和注意事项。(4)环境干预,为患者营造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能够提高舒适度,提高治疗积极性。可在病房内摆放花草、播放电视等,天气变化时需提醒患者增减衣物,避免风寒。同时,可将糖尿病宣传手册放于病房或者走廊两侧,便于患者、家属翻阅,以提高健康意识。并于院内设置专门投诉台、意见台,方便咨询和反馈意见,提高护理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并发症率(肺炎、糖尿病足、泌尿系统感染)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n)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观察组

39

7.18±0.69

8.28±1.32

对照组

39

9.38±0.79

9.47±1.62

t


13.098

3.556

p


0.000

0.001

2.2两组并发症率对比

两组并发症率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并发症率对比

组别

例数(n)

糖尿病足

泌尿系统感染

肺炎

并发症率

观察组

39

1(2.56%)

1(2.56%)

0(0%)

2(5.13%)

对照组

39

3(7.69%)

3(7.69%)

2(5.13%)

8(20.51%)

x2


2.706

2.706

5.265

10.582

p


0.100

0.100

0.022

0.001

3讨论

糖尿病具有病程时间长、病因复杂、难以治愈等特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因该疾病属于终身性疾病,需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压,抑制病情发展,导致多数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缺乏信心,从而降低治疗积极性。因此,需针对患者治疗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提高积极性,改善治疗效果。

人性化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主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既能提高积极性,又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4]。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心理疏导、对症治疗护理和环境干预入手,及时了解患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档案,并根据患者心理评估结果,主动安抚、关心患者,帮助患者疑难解惑,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饮食上合理控制,严格控制糖分、钠盐摄入量,补充机体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免疫力,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5]。此外,帮助患者营造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舒适度,有助于拉进护患关系,提升满意度。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血糖水平和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血糖指标,提高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燕侃松. 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运用价值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12):144-145.

[2]孙红艳.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016(003):204-205.

[3]侯依媚. 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析[J]. 饮食保健, 2019, 006(031):116-117.

[4]黄秀芳, 许妙灵, 林秀铭.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021(012):124-125.

[5]顾鸣洁.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 饮食保健, 2018, 005(018):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