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腹腔镜下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王法宝

蚌埠医学院第 二 附属医院 安徽省蚌埠市 233200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常规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标本由Trocar取出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标本取出难度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下系膜剥离法;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情况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厌食、恶心等胃肠道症状,以及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合并阑尾化脓、穿孔、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表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关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临床上多选择沿用开腹手术步骤的腹腔镜下常规阑尾切除术,但是该术式易损伤阑尾动脉导致术中出血,标本由Trocar取出困难,进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1]。为寻求更为安全可行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式,有外科医生应用腹腔镜下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了探究腹腔镜下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上述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阑尾炎,为腹腔镜下系膜剥除法阑尾切除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间接纳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为(43.62±4.71)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为(43.51±4.48)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诊断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经术前告知风险,患者同意进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排除标准:小儿患者;妊娠患者;高龄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签署知情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采用三孔法,脐上1cm处做10mm孔作为观察孔,建立气腹,维持腹压在11-12mmHg;反麦氏点做12mm孔作为主操作孔;麦氏点偏内下方做5mm孔作为副操作孔。

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在阑尾中点与阑尾尖端之间用电钩切断阑尾系膜至阑尾浆膜面,由远及近沿阑尾浆膜面剥离阑尾系膜至阑尾根部,以Hem-o-lok结扎夹夹闭阑尾及系膜根部,分别离断阑尾及系膜。由主操作孔Trocar处将阑尾及系膜分别取出。如若取出困难,可放置取物袋,将切除标本置入袋中,通过皮肤戳孔处取出。

对照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常规阑尾切除术。于阑尾根部的阑尾浆膜面和系膜之间以电钩和分离钳戳孔,在戳孔处以Hem-o-lok结扎夹分别夹闭阑尾及系膜根部,一并离断阑尾及系膜。由主操作孔Trocar处将阑尾及系膜一并取出。如若取出困难,可放置取物袋,将切除标本置入袋中,通过皮肤戳孔处取出。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及切口感染、肠阻梗、盆腔脓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5fa257c98ce25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通过对比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标本由Trocar取出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n5fa257c98ce25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下床活动时间(d)

住院时间(d)

标本由Trocar取出(例)

观察组

30

43.11±5.40

20.19±4.01

12.47±4.20

10.52±1.92

21

对照组

30

62.28±2.34

43.30±3.20

13.19±4.25

10.47±2.66

4

t/x2


17.841

24.673

0.659

0.083

19.817

P


0.000

0.000

0.511

0.933

0.000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切口感染、肠阻梗、盆腔脓肿和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n(%)]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

肠梗阻

盆腔脓肿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0

1(3.33)

2(6.67)

1(3.33)

4(10.00)

对照组

30

2(6.67)

3(10.00)

2(6.67)

7(23.33)

x2


0.350

0.218

0.350

1.001

P


0.553

0.640

0.553

0.317

  1. 讨论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多发于青壮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有研究表明,在急性腹痛的患者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比例达35.17%,位居首位[2]。急性阑尾炎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尤其是小儿和老年患者,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及体征常不典型,极易误诊而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危害极大[3]

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尽早行手术治疗。结合笔者体会,腹腔镜下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系紧贴阑尾浆膜层进行系膜剥离,剥离过程中做到小心谨慎,避免电钩过多损伤系膜,则可减少阑尾动脉的损伤率,降低出血的风险。由于系膜已经剥离且分别离断,阑尾及系膜可分次由Trocar取出,即使是阑尾及系膜水肿或系膜肥厚的患者,其标本取出难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提高了标本直接经Trocar取出率,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术中出血量减少,节约了处理出血的时间;标本直接经Trocar取出率的提高,减少了标本取出的时间;这些使总手术时间得到了缩减。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标本由Trocar取出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研究预期相符。而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切口感染、肠阻梗、盆腔脓肿和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能与腹腔镜技术日益成熟、标本量小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标本取出难度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经纬.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常规阑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9,38(25):42-44.

  2. 王伟,舒敏,涂汉坤.84例急性腹痛患者的急诊治疗研究[J].名医,2020(10):129-130.

  3. 牛臻,宋晓峰,孙静,侯金平.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特点及病原学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0,42(14):1449-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