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导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中线导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任占凤

青海省人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目的:探讨中线导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88例危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对照组和中线导管组,护理对照组给予中心静脉置管治疗,中线导管组给予中线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中线导管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护理对照组;中线导管组并发症发生率(11.4%)明显低于护理对照组(29.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中线导管置管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中线导管;危重症;护理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线导管置管治疗以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中线导管是指经患者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将一长为7.5-20cm的导管置入患者上臂,使导管尖端位于或靠近腋窝或肩下部,但不超过患者远端腋静脉,并且无需使用X线定位[1-2]。该项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进而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基于此情况,我院对中线导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了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88例危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对照组和中线导管组,每组44例。护理对照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18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45.6±5.8)岁,其中心力衰竭患者9例,呼吸衰竭患者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0例,肺部感染患者12例,脑出血患者5例。中线导管组:男患者22例,女患者22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为(45.2±5.3)岁,其中心力衰竭患者11例,呼吸衰竭患者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8例,肺部感染患者14例,脑出血患者5例。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护理对照组给予中心静脉置管治疗,为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而后在X线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使患者手臂保持外展状态,而后将导管置入患者静脉中,记录患者置管时间及置管深度。每日进行输液治疗前,应用10ml的生理盐水为患者进行冲管,确保管路通畅,注射后使用肝素液为患者进行正压脉冲式封管,避免管路堵塞。

中线导管组给予中线导管治疗,首先为患者介绍中线封管,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而后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护理的注意事项,避免管路堵塞、弯折等不良事件。然后为患者取仰卧位,在超声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使患者手臂呈90°外展状态,导管长度为穿刺点至锁骨中点的距离。为患者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而后为患者进行置管穿刺,而后记录患者穿刺时间及置管长度。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营养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避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等不良事件。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导管脱落。

1.3评价标准

应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3],每项满分为100分,分数与护理满意度成正比。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5fa3645f44716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中线导管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护理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比较[5fa3645f44716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分]

组别

护理质量满意度

护理效果满意度

中线导管组(n=44)

95.56±2.62

97.62±3.85

护理对照组(n=44)

88.23±3.54

89.65±3.55

t值

12.4696

11.4354

P值

0.0000

0.0000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中线导管组并发症发生率(11.4%)明显低于护理对照组(29.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导管堵塞

静脉炎

药物外渗

感染

发生率

中线导管组(n=44)

1

2

1

1

5(11.4%)

护理对照组(n=44)

3

3

4

3

13(29.5%)

χ2





5.4678

P值





0.0000

    1. 讨论

    危重症患者因病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故而经常进行侵入性治疗[5],进而极易增加并发症的产生几率,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此,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加快患者康复。

    中线导管常用于短期治疗(<30天),因其可有效减少患者穿刺次数,且无需X线指导,减少了患者治疗费用,故而患者接受度较高。与中心静脉置管相比,中线导管感染风险更低,导管类型更多,可减轻患者疼痛症状,降低不良事件的产生,改善患者预后情况,进而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产生。此外,实施中线导管置管治疗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进而减少护理失误,避免风险事件的产生,加快患者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线导管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护理对照组,且中线导管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护理对照组;中线导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对照组,表明使用中线导管置管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对危重症患者实施中线导管置管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加快患者康复,减少治疗痛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故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方雪妍,彭利芳,朱芳.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并发心衰行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5):172-174.

    [2]罗刚,刘爱,王葵亮, 等.动脉导管支架在动脉导管依赖性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20,58(4):319-323.

    [3]黄晓倩,陈海燕,谢秀中, 等.穿刺针扩皮法在B超引导下中等长度导管置管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4):71-73.

    [4]刘亚萍,包浩莹,嵇武, 等.Power PICC导管对减少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2):149-151.

    [5]孟鲜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1(6):44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