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观察

李燕

江苏省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十六病区 江苏南通 226005

【摘要】目的:观察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0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15,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平均时间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12.53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分别为93.3%和60.0%(u=17.317,P<0.05)。结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术后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率。

【关键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围手术期护理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为最常见的四肢骨骨折类型之一,常见于外伤所致的青壮年人群[1]。临床治疗恢复周期短、预后良好是患者的一致诉求。目前对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基本常采取切开内固定,同时并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本文中,笔者对本院2017—2019年期间收治的3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进行观察,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现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0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15,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42.23±1.23)岁。对照组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2.59±1.3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本文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具体内容有,术后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主诉的处理、遵医嘱实施的结果、术后的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内容有:

(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成立心理护理小组,学习心理护理的相关知识,并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合格。骨折患者,导致身心均会受到极大创伤,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该类患者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此外,该类患者的发病人群差异较大,存在着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那些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心理压力大的患者也需进行心理护理[4]。②健康宣教:床位护士应该充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告知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手术的常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临床依从性,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

(2)术中护理:床位护士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术前的安抚。可告示患者的手术切口部位、切口大小、麻醉方式、大概的手术时间等,让患者做到安心,从而配合手术进行。

(3)术后护理:① 常规护理:术后患者需要去枕平卧,予以心电监护、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并和患者做一些简单的交流,如是否疼痛、有何需求等。术后6h进行半卧位,检查患者切口或引流球中渗液及渗血情况进行观察,如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前来处理[5]。并及时观察患肢皮温、皮肤颜色、感觉活动等,并做好护理记录[6]。②疼痛护理:患者术后均会产生疼痛感,疼痛感受不一,在进行镇痛治疗的基础上,床位护士应对其进行一些专业安抚,根据患者喜好,可播放轻音乐、看电视、与其聊天等,同时护理过程中应动作轻柔,防治加重疼痛造成不适。③专业护理:术后患肢予以抬高20-30cm,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从而减轻患者肢体肿胀,缓解疼痛。若患者肿胀情况较为明显,应于48h后采用硫酸镁湿敷并采用红外线治疗。若护理过程中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张力性水疱、皮肤发紫、严重肿胀等症状,表明可能存在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告知医生处理。若患者术后出现局部红肿或溃烂,表明可能已经出现患肢的感染,应及时进行细菌学检查,提前抗感染感染预防,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②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按照骨折愈合效果分为四等:优:骨折完全愈合,且关节活动不受限制,能够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良: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未出现明显受限情况,能够进行部分日常生活;差:上述情况均未发生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统计资料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26±1.21)周和(12.97±1.33)周,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12.536,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5facafa57ae58_html_3fe81cde36d0f64c.gif ±s)

组别

例数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周)

观察组

15

8.26±1.21

对照组

15

12.97±1.33

2.2 两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分别为93.3%和60.0%(u=17.317,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观察组

15

9

5

1

93.33%

对照组

15

5

4

6

60.00%


外固定支架为临床上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常用手段,术后患者的康复主要还是依赖适合的护理方法,考虑到该类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一定程度上严重延长了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2-3]。鉴于此,我们近年来对其在常规护理对的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目的为能使该类患者骨折术后能快速恢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为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高能量及高速损伤均可导致该类骨折的发生,且常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及感染等严重风险,临床治疗中往往病情复杂、治愈困难,如若治疗的方式不当,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康复,还可能会造成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切口感染、骨不连、骨缺损、骨髓炎、软组织坏死等[7-8],因而需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26±1.21)周和(12.97±1.33)周,可见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而通过两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分别为93.3%和60.0%,可见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更加优良。

综上所述,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术后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率。


【参考文献】:

[1] 王贻芳,范广丽,孙佳等.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6(2):58-60.

[2] 井艳,卞廷洁,吴晓云等.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5(18):36-37.

[3] 蔡美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5,22(12):5157-5158.

[4] 高洁.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护理分析[J].饮食保健,2016,3(6):127-127.

[5] 田太翠.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5,75(3):398-400.

[6] 李春梅.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55(33):170-170.

[7] 怡红.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10(23):385-385,386.

[8] 徐玉红,刘艳芳,蒋云等.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5,19(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