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50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分析

李国华 1 王娜 2

1 石家庄市鹿泉人民医院检验科 河北 石家庄 050200 2 石家庄市鹿泉区中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200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然后据此探讨相应的管理方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3月间的500份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共发现误差标本50份。通过分析此50份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在50例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原因分析中发现,患者自身的因素、血液采集因素、血液标本送检因素以及血液标本检验因素都是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重要影响原因。结论 血液检验标准出现误差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因此需要强化对血液的管控,提高血液质量,强化防范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够更为有效地提升血液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检验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血液检验,能够为血液病症的诊断提供依据和支撑,并为进一步的检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保证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最大限度降低血液标本检验的误差是保证临床诊断质量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就对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了提升研究的客观性,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17年12月-2018年13月间的500份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共发现误差标本50份。然后对50份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进行针对性记录,然后将误差结果交给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分析,总结误差出现的原因,最后经由检验科、临床等工作人员共同探讨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1.2 方法

对500份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进行针对性分析,通过全方位了解血液标本采集情况、外观、结果、时间、采血部位、存储环境以及患者因素等,综合评价标准的质量。然后对于50份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进行标记,总结并注明误差产生的原因,然后据此提出相应的防范方案,从而全面提升血液检验标准的准确率。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对比施行x2检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则使用(P<0.05)表示。

2.结果

通过本次对500份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50份标本存在误差,通过总结误差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身的因素有21例,分别为饮食因素6例、药物因素6例、例假因素6例以及剧烈运动因素3例,共占比例42%;采集因素有13例,其中,采集血管不合理4例、采血量不足4例以及送检时间过长5例,共占比26%;送检因素有11例,其中,送检时间过长5例、申请单、标本不同4例以及标本剧烈震荡2例,共占比22%;检验因素5例,抗凝管使用不当3例和处理方式不合理 2例,共占比10%。从结果来看,患者自身因素为临床血液检验误差标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如表一所示。

表一 50份临床血液检验误差标本的影响因素分析[n%]

误差原因

影响因素

误差份数

组内所占比例

组内所占比例


患者因素

(n=21)

饮食因素

6

28.57%

12%

药物因素

6

28.57%

12%

例假因素

6

28.57%

12%

剧烈运动因素

3

14.29%

6%


采集因素

(n=13)

采集时间不合理

5

38.46%

10%

采集血管不合理

4

30.77%

8%

采血量不足

4

30.77%

8%


送检因素

(n=11)

送检时间过长

5

45.45%

10%

申请单、标本不同

4

36.36%

8%

标本剧烈震荡

2

18.18%

4%

检验因素

(n=5)

抗凝管使用不当

3

60%

6%

处理方式不合理

2

40%

4%

3.讨论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检验环节质量管控,是保证进一步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而在实践管控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血液标本出现误差,影响了进一步的工作质量,这对相关医疗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3.1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

从本次研究总结来看,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体现为以下几点:

3.1.1患者自身的原因

患者自身为各种社会人员,每个人的知识储备、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异也很大,在血液检验过程中,一些患者的饮食不够合理,如食用了过于油腻的食物,或者存在剧烈运动的情况,同时,一些患者因为身体原因,服用了一些药物产生影响等,都让患者的血液标本出现了误差。

3.1.2血液采集不合理

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医务人员往往需要对多名患者进行血液的采集操作,因此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进而影响留取标本的质量,也会因为工作忙碌而产生诸如留错标本及粘贴标签错误的情况。一些医务工作者操作不够规范,操作技术掌握不完善,也容易造成检验标本出现凝血等状况,影响标本的质量,进而产生误差。

3.1.3血液标本送检不到位

如果血液标本留置时间过长、环境温度过高,就会造成标本质量受到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血液标本是来自不同的献血点,这些献血点的设施环境存在差异,血液标本的储存条件达不到标准,在运输后送达检验科检验,这一过程无疑会影响标本的质量。

3.1.4标本检验不合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检验人员自身能力的差异以及设备、环境、检验方法、试剂的效果、检验步骤安排等各个环节如果出现差错,就会让血液标本的检验效果出现问题,进而产生误差。

基于上述血液标本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为了提升标本质量,需要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2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防控措施

3.2.1 强化同患者的沟通交流


医务人员在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前,需要加强同患者的沟通交流,详细告知患者在血液标本采集前,合理饮食,对于用药情况以及例假时间等做全面掌握,并告知患者一系列注意事项,如果患者需要检测血糖或者血脂时,要告知患者禁食12h,同时也要告知患者在血液标本采集前半个小时不要做剧烈运动,采集工作尽量避开女性的例假期。

3.2.2 提高检验技术水平

医护人员要提高检验技术水平,加强临床交流,在实践中强化血液检验相关项目注意事项的认知,不断打磨操作流程,并根据采集标本、储存标本与送检标本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不断提升检验的质量。

3.2.3 加强核查制度建设

加强核查制度建设,严格流程管控。对于申请单和检验项目和病人资料不一致的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在三查七对机制的引导下,严格各项审查,避免检验标本出现误差。

3.2.4 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在进行血液检验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个环节,从血液标本的采集、存储、送检到检验,一定要严格按照医院的操作规程展开。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加强核对工作,严格确保采血量合理,杜绝标本中掺入空气。同时,要严格保证应用的仪器处于清洁和干燥的状况,杜绝应用乙醇消毒针头与注射器。在采血过程中,要保证病灶采血位置的干燥,合理保证采血的速度。采血完成后,严格表明血液量,维持标本量合理,并合理选用抗凝剂,保证其用量到位,避免因为过多或者过少出现标本稀释或标本凝血的现象。在标本送检过程中,保证标本存储的温度和送检时间,避免大幅度震动,有效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松.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研究以及预防措施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3):160.

[2]史艳辉.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4):154-155.

[3]岳才忠,滕学芳.浅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