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肥胖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肥胖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张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对肥胖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探讨此护理方式对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诊治的60例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模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对疾病认知状况、饮食和运动的依从性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体重、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空腹血糖等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对疾病认知、饮食和运动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肥胖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其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体质量、血压、血糖等相关指标,且还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为控制饮食、运动起到积极作用,促进早日出院。

【关键词】肥胖症;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常规护理;满意度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状态,单纯性肥胖多与遗传、生活方式有关,继发性肥胖与体内多种内分泌代谢异常有关,影响肥胖的内分泌素包括: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胰岛素等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一旦没有及时诊治,将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可以随时观察患者身心变化,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自理能力,进而达到一种高效、优质、便捷的护理目的。故本研究对肥胖症患者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诊治的60例肥胖症患者。按护理模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在(66.6±0.9)岁。观察组男21例,女9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31岁,平均年龄在(65.4±0.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护理、合理饮食、运动指导等。观察组则给予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健康教育宣教。待患者入院后,及时想起讲解此疾病的病理知识,并向其告知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说明合理饮食、运动对维持体质量,避免并发症的重要性。强调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坚持护理计划,并建立起对治疗的信心,提高依从性。②心理疏导。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并如实告知患者的病情,指导其正确对待疾病。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维持其乐观、向上的心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和解决问题,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和疑惑,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帮助其释放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生活指导。创设舒适、温馨、和谐的病房环境,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避免过度劳累。尽可能多的给予患者关心和照料,帮助其恢复身体功能。④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具体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嘱咐患者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多进食一些新鲜水果、蔬菜以及丰富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⑤运动指导。结合患者的运动爱好,与患者共同制定运动方案,并叮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告知患者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影响恢复效果。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等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效果调查表,让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控制饮食、运动的依从性等方面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临床护理及健康宣教的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对本研究中所得的计量资料(t)以及计数资料(X2)分别进行对比,用5facd41c2ffd2_html_609163e8142e63e8.gif、%分别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体质量(68.15±4.5)kg、收缩压(102.64±8.6)mmHg、舒张压(128.31±4.6)mmHg、空腹血糖(4.88±1.2)mmol/L;对照组体质量(76.25±4.2)kg、收缩压(109.68±7.3)mmHg、舒张压(135.21±4.2)mmHg、空腹血糖(7.45±1.3)mmol/L。观察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8、3.418、6.067、7.957;P<0.05)。

2.2两组疾病的认知度、控制饮食、运动的依从性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的认知度(96.58±3.6)、控制饮食依从性(93.58±4.4)、控制运动的依从性(96.17±3.6);对照组疾病的认知度(80.46±2.1)、控制饮食依从性(82.64±2.1)、控制运动的依从性(83.46±3.2)。观察组对疾病的认知度、控制饮食、运动的依从性等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5、12.290、14.453;P<0.05)。

3讨论

近年来,肥胖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症对患者身体危害明显,不仅影响体型等外观,还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并发症的风险,此外,还可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不仅能够给予患者全面的、积极的护理服务,从而达到调节患者内分泌异常的目的,还可通过健康教育,来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和饮食、运动习惯,促使其有效控制体质量和体质的目的,稳定其血压、血糖的正常水平,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和康复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结果显示,观察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等指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对疾病的认知度、控制饮食、运动的依从性等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在肥胖症患者护理中具有确切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控制其体质量及血糖、血压水平,促进其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1. 陈静. 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肥胖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 饮食保健, 2018, 005(010):263.

  2. 邹志雁, 叶惠芳, 张晶. 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肥胖症患者的应用价值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14):188-189.

  3. 郑菲菲. 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肥胖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 7(0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