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践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9
/ 2


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践及

工作建议

薛诚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积极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带头作用,紧跟地方垃圾分类工作进度,围绕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目标,以创建节约型机关为契机,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一、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践

(一)当地政策背景及措施

2019年11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在全省14个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城区及兰州新区城区范围内启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年稳步推进。2020年兰州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同时,明确个人和单位分投垃圾的行为,将逐步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并计划于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全省15个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19年以来,平凉市、陇南市、武威市、天水市、酒泉市、庆阳市、临夏州、甘南州等8个地区相继印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标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对城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规范指导,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目前,天水市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全覆盖,公共机构、国有企业、大型住宅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初步建立并完善了垃圾分类的标准系统和相关法规制度。

(二)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垃圾分类工作实践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垃圾分类工作机制。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地方政府部门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领导、组织能力。以“垃圾分类新时尚,公共机构作表率”为出发点,兰州中心支行向全省人民银行职工发出倡议,引导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于全民垃圾分类行动中;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制度,按需配备,为干部职工每人配备废纸篓,在机关大楼各楼层卫生间摆放可回收物垃圾桶,在食堂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桶,户外建设收集点垃圾房,放置大型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桶,统一存放生活垃圾;加强源头分类投放,保洁人员每日定时收集和清理可回收垃圾,投放到垃圾房。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每日由当地环卫部门垃圾收运专车收运,做到“日产日清”。建筑垃圾经批准同意后,暂时存放场地,施工结束后,由施工队负责清运。

庆阳市中心支行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工作有机制、有人员、有保障;天水市中心支行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全行节能环保考核和绩效考核,每个楼层实行科室负责制,科长负责本科室员工垃圾分类的组织与管理,办公室后勤部门对全行垃圾分类进行全面督导;临夏州中心支行组织举办“2020年节能宣传周暨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仪式,将垃圾分类工作列为全行重点工作;甘南州中心支行加大对物业公司的指导力度,明确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要求。

2.注重宣传引导,提高垃圾分类思想认识。兰州中心支行积极号召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系统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全辖员工对“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员工对“垃圾分类”的认同度。一是要求职工登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网,关注公共机构节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助手等公众号,及时了解节能相关信息。二是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国管局云直播、云课堂、云竞答、废旧物品回收献爱心云兑换等系列节能宣传活动,深入开展节能和生态文明教育,使“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陇南市、定西市、白银市、天水市中心支行开辟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知识,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甘南州中心支行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员、专管员、督查员、保洁员等“四员”管理制度。临夏州中心支行通过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开展“废旧电池兑换回收”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中、生活中主动开展垃圾分类。

3. 合理规划布局,强化垃圾分类器具布放。积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相关硬件设施配套工作,严格按照垃圾分类工作的标准和要求,配置分类垃圾桶。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机关均设置废弃口罩垃圾桶,在垃圾桶显眼位置张贴了分类标识,并指定相关人员做好运输工作,确保防疫举措落实到位。在机关职工食堂专门设置油水分离池,确保餐厨垃圾规范清运。

4.探索外部合作,提高垃圾分类专业化程度。兰州中心支行与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回收处置报废的非涉密电子设备;白银市中心支行与白银振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签订餐厨垃圾分类回收协议书,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定西市中心支行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由食堂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和清理,并与安定区天洁垃圾清运站签订垃圾收集、清运、处置协议。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系统垃圾分类工作在组织领导、宣传培训、器具布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健全管理体制、引导全员参与、强化处理能力、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仍需不断加强。

(一)组织领导需进一步加强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施行综合治理才能奏效。关键是引导有力、制度先行规范、部门有效联动,强化落实落地。个别单位尚未建立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案,仍停留在宣传动员阶段。干部职工垃圾分类的习惯还未养成,被动应付随意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备

目前,甘肃省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市场化程度不高,垃圾分类处理硬件设施建设能力不足,垃圾分类相配套的收运网络不健全,部分地区垃圾分类收集后,未能实现分类运输和处理,存在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的现象。

(三)监管体系尚未健全

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系统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方式尚未健全,部分单位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分工不够明确,有效的激励及问责体系、公共机构干部职工作为个体的分类投放责任明显缺失。

三、对策建议

(一)积极推动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后勤服务部门是引导人民银行机关开展垃圾分类的主力军,积极从粗放管理向微循环精细化管理转变,从关注末端向全过程管理转变,从立足无害化处理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举转变。

(二)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垃圾治理模式

垃圾分类工作量大、牵扯面广,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注重条块结合,强化运行机制,紧盯重点环节,理清垃圾的分类回收、运输、加工、处理等实施环节,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地。

(三)努力树立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

持续宣传垃圾分类的分类常识,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机关干部职工带头践行低碳办公,严控一次性消费品使用,从源头上推动垃圾减量见实效。通过积分兑换商品等方式,引导干部职工分类投放垃圾,增强垃圾分类的主动性、自觉性。

(四)倡导合同管理模式

采取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公司参与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推动公共机构形成垃圾分类专业化、科学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