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以《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为例

/ 2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以《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为例

张涵昱 许君怡 李诗薇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北京 100083

一.中国文化元素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学背景

动画艺术作为一种集文学创作与视听艺术为一体的极富表现力、感染力、时代精神和发展潜力以及巨大商业价值的现代艺术形式,其创作也必然以相应的文化为依托。【1】选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故事作为剧本,可以使故事本身经典易懂,不存在文字逻辑紊乱,人物关系复杂等基础性问题,降低了观看门槛。广泛的认知度也使得改编动画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如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以西游记为创作蓝本,通过讲述孙悟 空与江流儿相互陪伴,历经磨难的冒险之旅,此故事表达的主 题思想是不忘初心、自我救赎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封神演义》为参考,通过讲述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 的成长经历的故事,此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对生命的思考、 对命运的不忿。【2】《姜子牙》改编自《封神榜》封神大战之后。昆仑弟子姜子牙,率领众神战胜狐妖,推翻了残暴的商王朝,赢得封神大战的胜利,即将受封为众神之长。在巅峰时刻,他却因一时之过被贬下凡间。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为重回昆仑,姜子牙踏上旅途。在战后的废墟之上,他重新找到了自我,也发现了当年一切的真相。

视觉中的中国传统美学

大圣归来》在3D技术中比较合适宜地结合了中国古典美学场景,比如,和风细雨,绿水青山,青瓦红墙等等,随着镜头的切换,随处可见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风情,精巧细腻的具体景观穿插在气势辉煌的建筑群中,如江畔山前的帆船、玲珑有致的拱桥,这些都是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尽情渲染。该影片还将我国所特有的自然的淡彩风韵融入到了动画技术中,如屋角一枝梅的烟雨、石拱桥上的暴雨,从而带给受众种特别的中国式审美体验。

《哪吒之魔童降世》从哪吒初入《江山社稷图》时的奇幻感到最后人物打斗的轨迹与镜头的 推拉摇移完美配合,一气呵成,建构出一种新型的极具 观赏性、视觉奇观化的中国风动画,展现中国传统美学。【3】视觉化的巨大潜力在镜头选择上,画面除自然风景,涉及水墨画、书法两种具象化的中国艺术元素,在影片表达中蕴含着气韵生动的中国艺术精神,彰显民族美感,走向艺术美的统一。

《姜子牙》采用二维与三维融合的方式,二 维动画交代故事背景,三维动画叙述故事主线。二维动画画面采用了以线写形、以形写意的手法,绘出的场景富丽繁密,赋色浓重明艳,呈现出如敦煌壁画般宏大俊逸的美感。三维动画的画面显得简单质朴,制作团队通过角色夸张的个性表演和丰富多变的镜头语言,巧妙运用光线、 剪影、线条等手法,尤其通过具有强烈对称结构的建筑和法阵,很好地抽象出具有东方审美情境 的画面。【4】



[1]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的民族文学“入史”问题[J]. 马梅萍.  民族文学研究. 2020(05)

[2] 张琪.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的动画电影改编研究[D].浙江传媒学院,2020.

[3] 王元嫱.传统美学精神的表达与跨文化传播的启示——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J].电影新作,2020(02):62-66.

[4] 蚌非. 一场宗教式的反叛与殉身[N]. 文艺报,2020-10-14(008).

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体现

自古以来,儒释道三家学说便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历经时代更迭发展至今,三教思想学说早已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人的方方面面。儒释道文化对于生命、自然、命运、道德等各方面的思考探讨也对中国文化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道家思想内核讲究“无为为之而合于道”,崇尚天人合一,其无为并非理解为毫无作为,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精神。道教文化一是讲究“道法自然”,意指天道与人之间自然无为;二则信奉人道,对统治者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的观点,提倡“无为之治”,顺应自然发展,以达老子所言“圣治”之境界。【1】

而在影片《姜子牙》中,带着道教文化符号的师尊以成神之名诱骗九尾狐族霍乱人间,同时令其座下弟子姜子牙斩恶除妖,事成亦可一战封神。象征着天道之力的师尊已经拥有影响三界的强大能力和权力,却仍然利用手段人为设计出“善”与“恶”的对立,缔结下人狐两族的血色孽缘。“善恶”没有顺应它原本的逻辑自然发展,被下界规则之外的强权打破了平衡。无为的“圣治”蒙上阴谋的阴影,阴影之下是上界对下界生民近乎冷酷的睥睨。《姜子牙》便从这样的个人角度去对视了这种不平等,最终控诉这不公命运的压迫,并觉醒了与哪吒同源的抗争精神。只不过《姜子牙》没有将这种精神赋予一人之身,他的喊话背后回响着无数无法发言之人的心声。

而在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主角哪吒与敖丙的人物设定也直观表现出了道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念。二人一善一恶,一阴一阳,相克双生却又彼此吸引,最终“与道同体”,实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境界。【2】“魔丸”的身份和哪吒真正的自我就像一场关于“本我”和“非我”的争辩,最终以一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怒吼挣脱了宿命的难题【3】。这同样也对应了佛家思想里关于“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化相”的观点。

时代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改变传统伦理道德观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现代动画电影艺术进行碰撞,不仅表现出了东方哲学思辨的普世化,也为动画电影提供了文化内核,寄托了创作者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古老的思想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的信仰与价值,而这种独特的认同感也只有受此文化熏陶而成长的中国人才能为之共鸣。

[1]黄梓汶.论儒释道三家经典中“圣”与“凡”的平衡.文学教育(下).2020年(09):9-11

[2]袁方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天人合一”思想探微.宜宾学院学报.2020年(07):91-98

[3]袁方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道教思想探微.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7):147-152

三.国产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选材于国粹京剧剧目《定军山》,由此可见中国电影一经问世便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国产动画电影也是如此。国产动画电影大量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在剪纸、壁画、脸谱上获取灵感,并创造性地应用到了影片创作中。经典影片1961年版的《大闹天宫》便是标志性的民族文化作品,建立起了国产动画电影极富特色的审美品位。

时代的发展使动画电影创作处在了新的语境下。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艺术的创作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国产动画电影在经历 20 世纪 80、90 年代整体的低迷状态之后 ,创作者不断地探索着新的切入点 ,利用所谓大 IP 的知名度来实现电影市场的商业运作是动画创作的常态化表现 ,动画电影在后现代影视艺术美学的影响下 ,增加许多除“教化”以外的作用 ,贴合了当代观众的心理。[1]

《大圣归来》起到了将民族符号与当代文化杂糅的破冰作用 ,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西游记”故事。主角孙悟空在整部影片中都弱化人性, 在影片中孙悟空处在危险境地时, 其表现出来的多是猴子本性的行为, 猪八戒也更具有动物野性。[2]还有重要人物唐僧, 唐僧在影片中呈现为一个7岁的幼僧, 因机缘巧合将孙悟空封印解开, 由是开启了一段江流儿与孙悟空充满惊险的寻找与流浪之路, 影片构建出前西游记时代的背景故事,并侧重刻画出江流儿的真善美形象特征。

在《姜子牙》中,全新的姜子牙形象被赋予了具有现实性和社会性的内涵,此外,“静虚宫”里“师尊”与“师祖”之间“权责分离”的权力结构设计,也像极了一个颇具现代管理理念的大型企业。[3]

国产电影中的喜剧元素也大量运用在动画电影创作中,让观众在欢笑中陪伴人物进入冒险历程。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大量的喜剧元素呈现,深受观众的喜爱。《哪吒》当中人物设定充满周星驰般无厘头的形象,如四川口音的太乙真人、结巴的申公豹[4];“神仙的自我修养“等桥段又是结合了当时的热门话题,实现了与影片外现实世界的呼应,”打了个大西瓜“又是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承载着基因般的文化情感。在国产动画电影制作中全方位地表现中国元素,也说明现阶段国产动画的制作趋于成熟。

结语:

研究国产动画电影中的文化内蕴,不只是为了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价值,更是要运用当代理念来解构动画作品,在诠释经典的同时学习其经验并运用在创作中,更好地建构中国风动画。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有过辉煌成就,然而在世界范围来看,当下国产动画电影稍逊于美国及日本动画电影,文化全球化要求我们不断进步,国产动画电影肩负着将中国神话叙事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使命,在新时代的政策与市场引导下,国产动画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对更多的挑战。

  1. 曹云龙.国产动画基于民间文化创作的传统与创新[J].影视制作,2020,26(07):89-93.

  2. 牛嘉莹.中国动画电影形象探析——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J].视听,2020(09):84-85.

  3. 郑炀. 《姜子牙》:符合当代社会气质的成人童话[N]. 中国艺术报,2020-10-14(009).

  4. 蒋心一.中国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风,2020(26):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