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3
/ 2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卢佳园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院系是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

摘要: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从2019年开始,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1+x;高职;双师型

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是新时代下支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进和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总体来看,“双师型”教师不但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是既掌握职业教育规律,又掌握生产技术规律的教学人员。根据“1+X”证书制度教育培训的需要,职业院校专任“双师型”教师就是主要从事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及实际操作技能实践,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一定的实践技术能力,在“1+X”证书制度要求下,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能够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师。

1 当前高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队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综合能力不强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大量引进专业教师,虽解决了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但又面临另一个问题,很多专业教师厚此薄彼,过于注重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忽视了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综合能力不足。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学校任教专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由于缺乏在企业的锻炼和实践,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从企业引进高职称技能人才,虽然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技能水平,但理论知识欠缺,尤其是教育教学能力上存在短板,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方式等方面与教学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一部分专业教师长期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和锻炼,对行业和企业目前的发展不熟悉,授课的内容不能适应当前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1.2“双师型”教师队伍未真正成“双”

具备什么素质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但由于在国家层面缺乏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认定标准,政策在落地执行过程中,不同省市、不同学校对“双师”认定标准不同。有的院校规定有6个月企业实践经历就可以认定为“双师”,而有的院校则要求有2年的企业实践经历,甚至有的院校规定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相关比赛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可以认定为“双师”。而且“双师”只是经过简单的具备某种条件而认定,而不是经过考核从而再评价认定。因此,认定的“双师”教师存在专业理论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问题,使“双师型”教师未能真正达到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成“双”。

2“1+X”证书制度下教师队伍建设举措

2.1 聚焦“1+X”证书制度打造“双能力”教师团队

“双能力”是指专业教师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培训两种能力,是“双师型”教师能力的重要体现。学历证书的获取,通过常规的教育教学、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就可获得,但要取得若干技能等级证书,就需要一批有“双能力”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培训,能指导学生针对专门“X”证书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就要打造一支能准确把握“1+X”证书制度相关内涵和理念,掌握“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和相应的技能要求,能对专业课程和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合的教师队伍,就需要打造一支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两种能力的“双能力”的新型教师团队[2-3]。

2.2 聚焦“1+X”证书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有助于提升对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科研能力,有助于提升学校办学的综合效率。在引进的教师中,大部分都是刚从高校毕业到职校任教,对职业教育缺乏深入的理解,对实践操作技能欠缺,特别是对如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熟悉,对如何指导学生获取技能等级证书还比较茫然。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按新时代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2.3 聚焦“1+X”证书制度建立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

校企专兼职教师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不是学校专职教师和来自企业的聘请的兼职教师在一起的简单组合,它是一种主要由校企双方专兼职教师成员为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而生成的内在需求的双向交流协作组织,是建立在基于校企双方自主、平等和互惠的,具有共同任务和目标的合作共同体。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中提出校企人员要双向交流合作,一方面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以及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企业文化、应用技术需求等内容,通过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与成果和学校教学资源融合一体化方式,使企业实践成果直接拿来用作教学资源,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前沿技术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发掘学校资源和转化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服务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可以设置一批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术管理人员、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各高职院校可以和当地产教融合新兴企业等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基于“1+X”证书制度要求建立校企双向互兼互聘的常态运行机制。

3 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我国高职改革与发展以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教师队伍建设得好与坏,是保证学校教育水平提高和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1+X”证书制度下,能否顺利获取若干“X”证书的关键在教师,高职院校应聚焦“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等内函要求,对教师队伍建设应当进行相应改革创新,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建设和培养力度,建设一支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向专家型、证书型教师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1(001)

[2]崔发周.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双师型”教师的科学内涵与培育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7):62-68.

[3]柯霜.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9,3(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