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步行可达性的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高新北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7
/ 3

基于步行可达性的城市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高新北区为例

张鉴宇 钱锋

武进规划勘测设计院 江苏常州市 213000

摘要

“社区生活圈”是当下打造社区生活基本单元的主流导向,《常州市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聚焦居民日常“衣食住行”,形成社区生活圈规划和建设标准,指导社区规划研究、编制工作与社区生活圈的有序实施,促进自上而下的社区治理。本文基于步行可达性,围绕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与公共服务设施提出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模型”的研究思路,为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划分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步行可达性

1 概念释义

“生活圈”概念源自日本《农村生活环境整备计划》,主要针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 资源分布不均、城乡资源差距过大等问题。“生活圈”是根据城市居民的出行能力、设施需求频率及其服务半径、服务水平的不同,划分出的不同的居民日常生活空间,并据此进行公共服务、公共资源(包括公共绿地等)的配置。“生活圈”通常不是一个具有明确空间边界的概念。社区生活圈是生活圈的核心圈层,与居民生活最为贴近。

根据《常州市区社区生活圈规划》对生活圈的定义,社区生活圈以满足居民物质生活、文化需求或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以步行可达范围为标准划分15分钟、10分钟和5分钟生活圈,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划定后在规划层面将作为控规测算和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单元,在管理上将与街道(镇)和社区居 委会相衔接。其中15分钟生活圈是指分别以步行15分钟可达,居住人口规模约为5~10万人,配套设施满足居民需求的地区。

5fdaf69077e2a_html_f2807ab5669cb75c.gif

生活圈模型

普通人的一般步行速度为4~5km/h,15分钟内一个普通人步行移动大约1km的距离,以此为半径划分的活动范围约3~5km2,在此范围内,配备齐全的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商业、交通等设施,将大大提高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因此,划分和打造公共服务设施配备完善的15分钟生活圈也被认为是实现现代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以武进高新区北区(以下简称“北区”)为例,探讨基于步行可达性的城市15分钟生活圈的研究。

2 分析方法与模型建立

传统的社区规划一般以配置总量和人均面积为标准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往往造成设施配置和居民实际使用需求匹配度较低而影响设施的实际使用效率。生活圈规划区别于传统的社区规划的特征之一即强调对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的管控,将步行可达性作为设施配置的首要管控指标,针对步行可达距离结合各类设施的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划分服务覆盖范围。可及时发现步行服务盲区,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重点补足完善的地区。

步行可达性分析是基于ARCGIS模块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以城市道路网络为基础,计算出城市设施点在某种交通方式、某一阻力值下的覆盖范围。一个基本的网络主要由中心、链与节点组成,本文中以居民住地、生活设施及休闲空间的入口为中心,研究区道路抽象后形成的道路网络为链,道路交叉口为节点构建基本网络,结合规划用地及规划路网,设置步行时间和速度等参数,根据从中心点至链上某一位置的道路长度计算通行的时间属性信息,并以时间属性作为网络分析的成本数据,建立道路交通网络数据集。通过网络可达性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居住小区15分钟内最大步行可达范围,也可直观反映出生活设施的可获取性。

本文以满足居住区生活圈三大要素(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为划分标准,结合现状街道行政边界或现状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重大基础设施、大型山体与河流等综合考虑划分边界建立生活圈模型。

针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片区构建以居住区出入口为基点划分的片状开发生活圈模型与以公共服务设施出入口为基点划分的点状改造生活圈模型。

城市新建或大范围城市更新片区规划有尺度适宜的街区,建设强度高,环境要求高,公共服务设施类型较为完善且集中,公共空间形成串网,因此建议使用以居民出入口为基点划分的片区开发生活圈模型:首先选取中心地块,对中心地块出入口进行网络可达性分析,以与相邻地块的可达性、面积、人口、道路等级与可达率作为划分生活圈的影响因子,用GIS赋值权重叠加求和,计算得分最高的地块更适宜与中心地块联合形成15分钟生活圈。


5fdaf69077e2a_html_4934352a14c34d94.gif

片区开发生活圈模型

城市已建或小范围更新片区街区尺度较大,路网密度较低,建设强度较高,环境品质好,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商业沿街布置,绿化已成体系,因此建议使用以公共服务设施出入口为基点划分的点状改造生活圈模型:在现状s生活圈服务设施布点叠加形成的生活圈密度圈中选取设施密集度较高的片区进行分析,对选定片区内的服务设施分别进行网络可达性分析,对设施点进行道路阻隔分析与设施服务效率评分,将各个地块道路阻隔和设施服务效率赋予权重计算最终得分,权重计分最高的片区结合可达居住区用地的面积和人口划分15分钟生活圈。

5fdaf69077e2a_html_e4a5d1fd081f7db.jpg

点状改造生活圈模型

在片状开发生活圈模型指导下,新城区可在后期规划中新增生活圈服务设施用地或点位;在点状改造生活圈模型指导下,老城区可通过功能更新,选取已有建筑进行改造,重新赋予功能性质;新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应遵循资源共享原则,错峰开放,全民共享。

3 十五分钟生活圈模型的具体应用

截止2018年,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常住人口大11.7万人,划分为十个社区,人口密度最高的东庄社区可达245人/公顷,而人口密度最低的马杭社区仅为71人/公顷;0-15周岁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6.7%,远高于全国学龄人口占比的17.8%。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导致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存在明显的向人口密度较高的西部地区聚集的倾向,学龄人口比重高但教育设施数量不匹配,无法满足服务数量与半径的全覆盖;商业设施分布同样向西部地区倾斜;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则出现新老社区不平衡的现象;此外武进高新区北区整体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层次等级单一,缺少针对不同需求人口的多样化服务。

在高新区北区居民对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现状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采用量表信度校验与权重赋值法分析可知,在问卷列出的12项公共服务设施中,社区环境与社区服务中心是居民最为满意的选项,而公共交通及停车设施是居民满意度最低的选项,同时,公园绿地、医疗卫生、商业设施、养老设施也都是居民满意度较低的选项。综合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当前满意度低、迫切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为大型规模集中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场所、公共绿地与机动车停车位(场),而教育设施、大型商业设施需要提高可达性,医疗养老设施需要提升认可度。

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升北区居民幸福感,为北区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生活圈体系,本文通过可达性分析为北区划定15分钟生活圈。

在公共服务资源匮乏,需要大量新建、大范围更新的东部片区,采用以居住区出入境为基点划分生活圈的片状开发模型。选取中心地块后首先对参考地块进行中心地块可达性判断,中心地块与参考地块不可达则判断不合适,若可达则进行面积判断,参考地块与中心地块若面积和大于18公顷则判断不合适,若面积和小于8则再次循环进行相加;其次进行人口判断,参考地块与中心地块若人口和大于1.2万人则判断不合适,若人口和小于0.5万人则再次循环进行相加;再进行道路阻隔分析。将道路分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对空间阻隔效应赋值,得分0-1。临近1,支路0.8,次干道0.5,主干道0;随后对可达长度与地块周长占比进行计算得到覆盖率,覆盖率从0-1进行赋值;最终将交通和覆盖率两者赋予权重求和可得参考地块得分,评分最高地块更适宜联合中心地块形成十五分钟生活圈。



5fdaf69077e2a_html_932fbc1d6bcc2e96.gif
新区北区片状开发生活圈模型叠加因子分析

在公共服务资源现状相对完善,需要进行局部改造与小范围更新的东部片区使用以公共服务设施出入口为基点划分的点状改造生活圈模型。选取设施地块进行可达性分析,对设施判断可达的居住地块点位进行居住面积与居住人口的分析;随后进行道路隔断分析,将道路划分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对空间阻隔效应赋值,从设施出发前往居住地,最短路径前提下,每穿越一次主干道-0.5,次干道-0.3,支路-0.2每个设施从一分开始记录。将公共设施的得分和相加得到地块的空间阻隔评分;同步进行设施服务效率分析,对每个地块使用设施效率进行评价,即计算设施到居住地块的可达长度与地块周长占比,设施服务效率从0-1进行赋值,将每个地块的设施服务效率评价相加,得到设施效率评分。道路阻隔和设施效率赋予权重得到最终评分,分数即对应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结合居住用地面积和人口,划分十五分钟生活圈。。

5fdaf69077e2a_html_91d1a3567a8d88da.gif

高新区北区点状改造生活圈模型叠加因子分析

根据模型研究,最终规划北区形成2个15分钟生活圈,每个生活圈人口5-10万人,居住区面积约130-200ha。在十五分钟生活圈引导下,结合步行可达性研究,增设大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商场、卫生服务中心等十五分钟生活圈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功能与范围的全覆盖。同时,在有条件建设服务中心的区域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无条件的区域则利用现有设施用房适度分散布局各类设施形成空间集约、内容多元的街道级生活圈服务中心。

4 结语

目前我们对“15分钟生活圈模型”的构建以及“高新北区15分钟生活圈”规划研究,仅仅是对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初步探索,未来还需扩展对象范围,继续深入研究。对于已经形成的《常州市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我们也将同步反馈研究成果,积极沟通、更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奚东帆,吴秋晴,张敏清,等.面向2040年的上海社区生活圈规划与建设路径探索[J],上海城市规划,2017,(4)

[2]席广亮,甄封.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规划评估思路与方法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7,(1)

[3]廖远涛,胡嘉佩,周岱霖,等.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实施途径研究[J].规划师,2018,(7)

个人简介:

张鉴宇,1994年5月,女,汉,江苏省常州市人,本科学历,助理规划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钱锋,1987年3月,男,汉,江苏省常州市人,本科学历,高级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