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变电所标准化施工工艺工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3
/ 2

牵引变电所标准化施工工艺工法

张宇明 1姚迪 2刘占玉 3

1-3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牵引变电所施工具有项目工期紧、地点偏僻、环境复杂、变配电设备贵重、交叉作业较多等特点,给现场施工人员及设备带来较多安全隐患。针对牵引变电所施工项目,为了弥补现场管理具体监测手段缺失、处理安全隐患不及时、潜在风险不识别等缺陷,凭借以往工程经验,着重考虑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相关因素,为牵引变电所建设现场的施工人员及公有财产等提供安全技术保障,同时为现场安全的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施工体系;牵引变电所;管理

1工程目标

为确保铁路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工程质量向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以满足设计要求及验收规范为原则,本次牵引变电站工程以科技攻关为手段,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实现各项建设质量目标,有效指导现场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2主要施工工艺工法

2.1基础制作工艺

提高变电所设备基础美观度,有效的防止施工中磕碰及踩踏对基础棱角造成破坏,使变电所设备基础创新,便于后期维护。本工程定做宽度为30mm的倒角条及圆角模具。倒角条根据基础模具尺寸进行固定,在模具上固定好后,进行基础磨具拼装,拼装完成后对基础模具四周采用钢管抱紧进行加固。地脚螺栓采用封堵帽防护。基坑开挖采用大开挖施工,基底整体夯实,便于支模,校核。三级隔离开关基础与基础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横梁连接,使多个基础连接成整体,避免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变电所基础棱角制作成圆弧型,提高整体感观质量,基础棱角不易被损坏。地脚螺栓安装防护帽,简洁美观,便于检修。

2.2设备安装工艺

2.2.1主变安装工艺

  1. 基础强度、预埋件平整度、基础外形尺寸及高程符合设计要求。(2)变压器基准线与基础中心线吻合,主体呈水平状态,允许偏差±10mm。(3)变压器本体端子箱与电缆槽采用法兰连接;端子箱内部预留不小于200mm的配线空间,本体线缆采用线槽敷设。(4)主变蓄油池在鹅卵石上方增加玻璃钢防护栅格,便于检修。

2.2.2室外设备安装工艺

  1. 高压设备机构箱内,电缆进出孔加设防火封堵盒。(2)保护接地线采用无铠护套铜芯电缆,高压设备保护接地及工作接地分别设立并连接可靠。(3)分级绝缘电压互感器的一次绕组接地端子单独引至主接地网。(4)设备铭牌、观察窗、避雷器计数器位于巡视道路侧。

2.2.3室内盘柜安装工艺

(1)屏柜端子排距柜门距离不小于200mm,交直流屏元器件距屏底距离不小于200mm,防火封堵严密,表面平整、光洁。(2)绝缘垫采用绿色绝缘垫,高压室地面刷防静电漆,提高运营安全性。

2.3接地制作施工工艺

接地线制作采用工厂化统一制作、统一喷漆,同时基础棱角边圆弧制作。检修接地端子采用直角扁钢,增加接地可靠性。避雷器放电计数器绝缘安装。接地体搭接长度:扁钢为其宽度的两倍(至少焊接三个楞边)。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两侧焊接)。扁钢与圆钢或者角钢连接时,除在扁钢两侧焊接外,还应将扁钢本体弯成弧形或直角形(或加焊L形扁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成一个整体。

2.3.1主地网施工工艺

  1. 接地体采用放热焊接,热熔焊接选取与接地材料相匹配的模具。(2)热熔焊接头表面应平滑无焊渣。

2.3.2架构接地制作工艺

  1. 接地线制作采用工厂化统一制作、统一喷漆,同时基础棱角边圆弧制作。(2)构支架接地引线方向统一,双螺母紧固;黄绿标识分界清晰均匀,间距100mm。

2.3.3主变接地制作工艺

  1. 牵引变压器铁芯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接引至主地网。(2)牵引变压器上下节油箱、油枕与安装支架等处应采用铜接地电缆或铜母排做电气连接。(3)牵引变压器本体应对角分别接引至主地网。

2.3.4互感器接地制作工艺

(1)220kV侧电压互感器工作接地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接引至主地网。(2)电压互感器本体接地采用黄绿接地电缆接引至钢柱上端预留接地孔处,保持横平竖直。(3)电流互感器钢柱上端需预留设备本体接地孔。(4)电流互感器本体接地采用黄绿接地电缆接引至钢柱预留接地孔处,保持横平竖直,工作接地单独穿保护管引至地网。

2.3.5避雷器接地制作工艺

(1)避雷器工作及保护接地线分别与地网连接。(2)避雷器放电计数器绝缘安装。(3)接地电缆保护管加封帽。(4)计数器或监测器工作接地,本体至计数器间采用单根电缆,计数器至地网间采用双根电缆。

2.4标识标牌制作和保证安全施工方法

防止带接地线合刀闸;防止误分、误合刀闸;防止误入带电间隔;防止带负荷拉、合刀闸;防止带电挂接地线。架空避雷线与门型架构绝缘安装,并与主接地网直接连接;接地引线在架构处设置明显断口。软母线及引下线采用专用电动液压工具压接,导线端头伸入线夹长度应达到压管的终端,压接时相邻两模间重叠的宽度不应小于5mm。软母线预制前应每组测量计算,每跨线条引下线同时制作,同时安装,一次安装到位。软母线和组合导线在档距内不得有连接接头。

3质量创优管理方法

3.1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推广应用新技术

在施工中,应大量采用电动工具、运输吊装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以改善作业条件,保证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在工程管理和施工中,积极采用计算机管理、网络技术等管理数据,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QC活动,并大量采用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发动现场工人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全面促进施工效率提高。

3.2优质工程管理方法

在施工中,控制源头,把住材料采购关。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从物资采购、供应商提供材料设备、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不合格材料控制、纠正、预防以及质量记录等六个环节进行控制。各种材料到达现场必须进行验收,投入使用前必须按规范进行报验。定好技术标准,编制好技术交底,按规范施工,每道工序开始前都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交清设计要求、验标要求、质量要求和工艺标准,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和工艺标准施工。

3.3质量管理方法

按照施工规范和验标要求,做好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各项检测,确保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按照过程质量测试的要求,对每道工序,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查,达不到标准的坚持返工。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4信息化工具应用

为提高管理效率,应采用以下信息化工具。(1)二维码技术。在项目中要积极落实,将设备信息、技术交底等资料都制成二维码,粘贴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以及相应的设备上,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及快速获取,既方便施工人员快速掌握施工技术要求,无需再去翻阅图纸与技术文件,又记录了设备及施工负责人等关键信息,方便管理人员及后期运营人员查阅,为施工和维护创造了好的条件。(2)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与建设单位互联互通,影像资料上传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高效率地发现和处理现场施工的安全信息,信息传递方便快捷,实现管理层对作业层的及时有效沟通。

4结语

牵引变电所施工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生产过程,风险隐患无处不在,施工地点工程任务重、周期长。本次运用的标准化管理创新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为牵引变电所安全施工增添一种新的施工管理监督方式,并为同类施工项目及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魏海斌,张航.谈高速铁路四电集成系统及施工技术要点[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1):195-197.

[2]杨惠文.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及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