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大班户外体育设置的构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4
/ 2

因地制宜大班户外体育设置的构思

冯红芬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下西新星实验幼儿园 528203


摘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増强体质;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这学期中班幼儿进入了大班,个儿高了,身体壮了,运动能力也明显增强了,现有的器械、单一的玩法和运动场地已不能满足幼儿日益增长的运动兴趣、运动技能和体能发展需要了。

关键词:因地制宜;大班;户外体育;设置


乘着幼儿园《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东风,我们级组进一步优化了大班幼儿户外体育设置实施方案。

  1. 教研反思,发现问题:

我们大级组教师们在对大班幼儿户外运动情况的考察中普遍发现:大班幼儿抽象的思维已经具备,想象力也丰富了,动作技能都有很大的提高,因而总喜欢新鲜的、有趣味性的,不喜欢单一的玩法。若单纯依靠材料、道具来丰富户外体育活动的实施,实现集体锻炼为主的目的,他们很快就会因为道具组合形式简单、玩法一成不变而失去持续参与活动的意愿,严重影响户外体育游戏自身教育价值和发展作用的体现。在此背景下我们深入学习了《指南》、《纲要》的内容,并围绕“如何进一步激发大班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展开了讨论,教师们一致认为:良好的活动环境的创设和辅助材料的紧密结合,更有利于诱发和培养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并明确了以幼儿园户外环境及体育器械的应用为重点调整思路。

  1. 合理规划,优化设计:

户外环境会影响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们在达成这一共识后,围绕“如何将园本环境资源融入到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问题对相关领域的理论进行了学习,并提出了以下活动优化方案:

  1. 环境资源方面的优化

幼儿园场地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如何实现场地与活动内容的完美结合是一个大问题。针对前期我们只利用体育器械进行循环,设置了走、跳、钻、爬、跨的区域,没有利用园内环境的问题,从而对园内环境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对场地进行可科学的规划,将舞台、草地、山坡等环境与之前游戏中的攀登架、跨栏、大型玩具等相结合,实现幼儿自身的感知能力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让每位幼儿获得主体性发展和锻炼的提升。

5fe40f36e5ad7_html_d7f2bf45aa5f4c5a.gif5fe40f36e5ad7_html_309fc5058649a231.jpg5fe40f36e5ad7_html_43398a534333e346.jpg

调整前的设计图 调整后的设计图

  1. 材料道具方面的优化

1.整合多种材料,丰富游戏体验

此针对前期活动中因材料投放单一导致幼儿兴趣缺失问题,我们在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能力运动发展层次不同对现有材料、器械进行分类整合,以此来丰富户外体育活动的趣味性。

例如:将轮胎、沙地、鹅卵石路面、大型积木等相结合,形成不同的“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5fe40f36e5ad7_html_1c688d496a176457.jpg

2.研究一物多玩,丰富游戏情境

每一种器械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器械,如球、圈、绳、垫子、沙包等,在熟悉各种活动器械的功能和掌握其技能后,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一物多玩,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玩法越玩越多,兴趣越玩越高,思路越玩越广。

例如:在对于“绳子”这一道具,传统体育活动中我们通常会以跳、攀爬的方式进行锻炼,此次活动中我们将绳子用在爬行区形成爬行障碍,让幼儿手、脚分别在绳子的两侧,以手脚并用的方式通过障碍区,以此锻炼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5fe40f36e5ad7_html_2a85958e91fe1978.jpg5fe40f36e5ad7_html_9dbc745ca2651156.jpg


  1. 反思调整,方案优化:

活动后的反思不仅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不断对活动过程的回顾、反思,及时发现成功的经验并找出户外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中不适宜、不流畅的环节,才能有效的解决方案及时的对活动计划进行优化调整,让户外体育活动方案在“设计-实施-反思-优化”中不断的进行完善。

据此,我们大级组一方面,以锻炼幼儿速度、躲闪的反应能力为思路优化活动方案,并通过每个点都有两条及以上的路径实现幼儿队伍的分流,以此缓解幼儿消极等待的状况;

另一方面,我们对户外体育活动进行了结合并优化了环境和器械的设置,形成了“舞台→攀登架→草地→躲闪区→走平衡→跳跨栏→爬行区→30米直线跑→舞台” 循环路线,根据以上调整开展以下具体方案:

  1. 综合区

区域特色:场地与攀登网、斜坡相结合,幼儿可以在穿过舞台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身平衡。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完成“蹬—跨—跑”动作的学习,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及腿部肌肉能力,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5fe40f36e5ad7_html_49c25c989a8981a0.jpg5fe40f36e5ad7_html_56989478c01716c6.jpg




  1. 攀登

区域特色:高矮不同的攀爬架,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系能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感觉。

活动目标: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5fe40f36e5ad7_html_f4560fd70e4e189f.jpg5fe40f36e5ad7_html_59386a1ea90e8ed9.jpg


  1. 钻滚区

区域特色:草地是幼儿园常见的原生环境,区域环境开阔,杂物较少安全性保障较高。孩子在该区滚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上坡下坡力度,速度的不同;还可以在滚的过程中接触到柔软的小草,硬硬的石头,松软的泥土,刺激身体感官。同时临近攀登区和沙池,适宜与周边场地结合开展活动。

活动目标:通过侧身滚、平衡走、钻圈等练习活动,锻炼幼儿运动协调能力和运动感知能力;

活动路径:

路径一:滚草地—钻山洞—走平衡;

5fe40f36e5ad7_html_6af0f84c3cbadff.png5fe40f36e5ad7_html_327b78291171e146.jpg5fe40f36e5ad7_html_28615044db396566.jpg





路径二:钻大型玩具—走山坡—过沙池边的轮胎或鹅卵石边;

5fe40f36e5ad7_html_693350ddebab5fa8.jpg5fe40f36e5ad7_html_299b12a28e226a6c.jpg5fe40f36e5ad7_html_1c688d496a176457.jpg







  1. 躲闪区:

区域特色:幼儿在该区能够安全的完成穿越障碍法、绕过障碍法等方法的练习。

活动目标: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性,锻炼幼儿反映能力和反映速度。

5fe40f36e5ad7_html_cbb0e3dad64b838a.jpg







  1. 平衡区:

区域特色:将难度不同的独木桥与垫子组合形成新的活动区,复合式的活动方式极大的满足了幼儿参与复杂体育活动的心理,同时也兼顾到了幼儿体育能力发展的差异性,满足了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

5fe40f36e5ad7_html_3b6d845231f49460.jpg 动目标:锻炼身体着地,匍匐前进的动作,发展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幼儿平衡感和提高身体灵活性;

活动路径:

路径一:走平衡;

路径二:垫上匍匐前进;



  1. 跨栏

区域特色:通过跨栏与其他各类障碍物的配合,增强练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此项运动的参与兴趣,培养幼儿克服了恐惧心理的能力。

活动目标:发展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fe40f36e5ad7_html_7c715e4698e6463e.jpg



  1. 爬行

区域特色:一物多玩的新尝试,借助绳子自身安全、可变性强的特点,可以随时、随需的为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创设路线,既节约了幼儿园器材投入的成本,又在满足了幼儿自主规划游戏路线意愿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变化持续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活动目标:通过手脚着地的方式完成直线和曲线爬行练习,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5fe40f36e5ad7_html_9dbc745ca2651156.jpg5fe40f36e5ad7_html_2a85958e91fe1978.jpg











  1. 奔跑区

区域特色:对运动场地选择要求较低,在操场、开阔地均可进行,有效的满足了幼儿随时随地进行体育活动的需求。而活动可以采用幼儿自主游戏、集体游戏、竞赛等多元化的方式开展,能够持续激发幼儿参与该项运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发展幼儿跑的能力,增强腿部力量,巩固正确姿势,训练跑的速度。

四、后期的展望

随着幼儿对循环路线的不断熟悉,幼儿运动技能的不断提升及体能的不断增强,调整和改进不会结束,我们仍需努力。以后我们会进一步扩展幼儿活动的范围,增加循环的路线,让幼儿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方位感知能力,提升幼儿体能。
       同样是大循环,不一样的路线、不一样的器械设置、不一样的环境规划,带来的体验感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园大班级教师在反复实践、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学习着、摸索着、改进着,为户外体育活动组织实效的提升注入鲜活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忠萍. 因地制宜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J].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4(7):77-78.

[2]魏晓梅. 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策略探究[J]. 学苑教育, 2019, 000(015):P.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