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收获质量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2

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收获质量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

刘应国 申洋洋

洛阳辰汉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目前,关于机械收获对甘蔗收获质量和宿根蔗生长影响极其与品种相关性的研究鲜见报道。调查甘蔗机械收获前后的农艺性状及收获质量指标,探明机械收获时土壤的物理性质变化特点,分析不同甘蔗品种在不同收获方式下宿根出苗及生长的差异,为优化甘蔗机械化栽培方法及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甘蔗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机械收获;收获质量;宿根蔗生长

引言

如今,甘蔗机械化生产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和依赖人力辅助等问题,这无疑降低了种植户使用机械进行甘蔗生产的意愿。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农机农艺融合整体设计研发适宜机械、大力开展社会化机种服务、加强技术培训、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发展种植机械以及完善收割机械和机械化系统多个方面出发,多方齐头并进,推动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最终达到推广农机来提高甘蔗产量的目标。

1机械化手段在广西甘蔗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能促进生产现代化的转变,农业科学和技术的应用是甘蔗生产现代化转变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将传统的甘蔗生产转化为现代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开发符合甘蔗生产实际需要的先进技术十分必要。例如,甘蔗收割机械化手段将用于生产甘蔗的秸秆粉碎再散布到田中,这有助于变废为宝,消除秸秆的污染源。为确保甘蔗种植地的水资源管理,必须通过机械化手段和有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办法改变传统的甘蔗收割模式。甘蔗收割机械化方面的科技进步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化生产机制,能优化甘蔗生产资源的结构,促进其有效分配,不断提高甘蔗生产量,提升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水平。中国农机协会会长曾提出,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中国劳动力红利在不断减少,蔗农在福利条件低的情况下不再愿意进行工作强度较高的甘蔗收获工作。因此,如今加快甘蔗全程机械化研发与推广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当前广西甘蔗收割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地区农业机械研发滞后和配套缺位

1)我国没有自主产权,影响了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甘蔗收割机械的研发大多只是整机改造,没有完整的具有自主产权的生产技术,许多模型的机械都是简单复制的。甘蔗收割机的研发缺乏工艺精神,即认真负责地进行研发,没有真正打造具有自主产权的甘蔗收割机。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急功近利——急于推出自己的产品,急于进入市场,跳过了许多产品测试和中试环节,让用户承担风险。2)全杆收获机的需求不如切割式收获机,补贴较少,导致研发和制造全杆收获机的厂家较少。机床配套不完善,作业效率不高。3)部分机具的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农民、合作社或糖业企业的采购需求。由此可见,国产农业机械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思想上不够重视

农村现在的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偏低,思想上不够重视新技术、新机具在甘蔗生产中的使用,影响了甘蔗收获机的推广应用。科学种植意识也不高,小农经济思想一直影响着甘蔗种植,农村各蔗农都是采用分散式、粗放式种植,行距过小机收难度大。传统的种植技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蔗农的文盲半文盲状态对复杂繁琐的机器操作不能快速熟练掌握,高效的农机具在农业上也得不到很好的宣传推广,使得农民与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不相适应。

3甘蔗机械化生产的改进措施

3.1农机农艺融合整体设计研发适宜机械

改良机具和研究新的种植机械不能单靠市场的反馈来进行,因为其所需成本较高、技术难度较大,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难以独立完成。因此,需要政府带头出资,由高校、研究所、农机生产企业、农户等多方合作,把农机与农艺融合进行整体设计,推出适宜甘蔗生产的机械改良方案。具体来看,农户要在生产作业实践过程中发现农机存在的问题,从农艺角度进行反馈,让生产商知道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良。比如,农户收获甘蔗时发现,受到特殊地形的影响,机械存在操作局限导致部分作物无法得到快速收割,农民则可把这一现象反馈给生产商对机械进行改良。另外,相关研究机构可以根据生产数据发现操作中难以发现的问题,并对生产商提供改良建议。生产商在机具研究过程中,要从农艺层面充分考虑操作使用的简单性和使用成本低等重要因素。通过持续的优化改良,提高农机的实用价值,会有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愿意使用机械生产,以达到推广农机来提高甘蔗产量的效果。

3.2甘蔗收割机械化政策,实施技术创新

目前,有关部门虽然意识到了推进甘蔗收割机械化的重要性,但是在推广农业现代化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各自为政,互不协调。甘蔗收割机械化的发展政策,在甘蔗收割的各环节保持思想统一,明确在甘蔗收割的过程中各相关环节的责任,在收割标准、种植品种、机械化推广等方面提出要求,在收购政策、补贴政策等方面采取保证性的措施,以保护和发展产业为导向,确保收割的各环节与机械化手段互相配合。为打破糖厂垄断局面,促进产业综合发展,可对甘蔗收割实行强制收购的政策,合理制定杂项扣除政策。此外,必须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是甘蔗收割机械化手段的重要支撑。没有研发技术,就谈不上机械化。要改变收割方式分散、机械化标准不统一、甘蔗收割机械化水平低的局面,就必须实施技术创新。甘蔗种植机械化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使农机与农艺、农机与品种、农机与自然条件、农机与糖业企业经营模式相结合,真正使甘蔗收割机械标准化。广西只有走这条综合技术创新之路,才能实现甘蔗甘蔗收割机械化。

3.3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以单家独户为主的种植模式,严重影响着甘蔗生产规模化,加之现在乡下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紧缺,农村土地丢荒严重,迫切需要利用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使农民的土地集中连片起来进行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政府应该加大力度鼓励蔗农联合成立合作社,并建设“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把分散一家一户的土地集中起来,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户分散种植劳动力不足问题,还可以利用大片的土地引导种植户改变传统的生产种植方式,然后根据机械的特点采用合适的行距统一经营管理,提高科学耕种收的水平。连片大块的土地再经过重新规划适合现代化的机耕道路和水利设施要求,把机耕道路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农业项目建设专项基金,建立机耕道路统一标准,集中维护管理,优化机械作业环境和提高道路运输能力,充分发挥机械的高效缩短甘蔗入厂开榨的时间。

结束语

与人工收获方式相比,机械收获宿根蔗的含杂率较高,但留茬高度和破头率更低;机械收获对宿根蔗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由机械碾压植蔗垄造成,并因品种宿根性不同而存在差异。综合考虑品种宿根性及机械收获质量,桂引C1-2003为更适合机械收获而云蔗03-332为不适合机械收获的甘蔗品种。

参考文献

[1]陈海军,王宝,李一,张菡,赵抒娜.甘蔗机械采收杂质对甘蔗加工性能及成本的影响[J].中国糖料,2020,42(01):38-44.

[2]黄志文.甘蔗全程机械化农艺配套技术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203-204.

[3]林嘉豪,李冰,李尚平.小型甘蔗收获机物流架隔振分析与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0,42(08):20-25.

[4]麻芳兰,王旭艳,丁翔,任晓智,郭衍超,赵静.甘蔗收割机切刀负载压力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0,42(08):147-153+160.

[5]朱卫江.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现状与发展路径选择[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9(1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