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宫剧中看满族服饰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1



从清宫剧中看满族服饰文化

朱颜

西安工程大学


清宫剧一直是中国电视剧的一大热点,《宫》、《步步惊心》《甄嬛传》《延禧攻略》等电视剧相继出来后,更使清宫剧大热。但要说其中让人们觉得眼前一亮的还是在电视剧中每一位人物身着的服饰。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时间跨度达到276年,这两百年的时间,不论是从生活、文化、思想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有过低谷也有过辉煌,服饰也产生了巨大变化。   

清王朝时期推行剃发易服,顺治时期颁布《服色肩舆条例》条例之后,废除了明朝的一些浓厚汉民族色彩的衣着服饰,比如明朝的冠冕、礼服以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是清朝的满族服饰却也吸收了很多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    

首先在大家最为熟知在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宫廷服饰中,皇帝的龙袍可以说是最华丽和奢贵的存在了。在影视剧中龙袍也常常是第一夺去观众眼球的存在了。清代皇帝的服饰分为四大类型:朝服、古服、常服、行服。皇帝的龙袍就是古服的范畴。龙袍皇帝日常穿着较多,穿龙袍的时候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主要以明黄为主,有时候也会有金黄、杏黄等色。皇帝的龙袍根据文献记载,绣有九条龙,但是根据流传下来的龙袍实物记载前后只有八只,缺了一条龙,究竟是记载失误还是另有别的寓意就不得而知了。有趣的是,乾隆皇帝口口声声衣冠服制遵循古礼,可他在许多宫廷绘画中都以汉装出现。还说自己的汉装像不过是“丹青游戏”。

清宫剧当中,后宫的妃嫔们往往是编剧最侧重的一个编写群体,很受观众关注,在《延禧攻略》中难得一见的灰暗、古典的色调与后宫嫔妃们的衣着服饰相呼应的时候,清代后宫服饰被带动为热门话题。后宫妃嫔们服饰分为四大种类:礼服、吉服、常服以及便服,在《延禧攻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重大的典礼之外,大多数时间妃嫔们都身着暗沉的石青色常服,该剧别出心裁采用初入宫的小宫女的桃红,普通宫女的豆绿,妃嫔们的霜色、藕色、靛蓝、蟹壳青、墨色、牙白、赭石、秋香色,偶尔出现的鹅黄、酡红、葱绿的古典、低调、舒适的配色颇受好评,被戏称为“莫兰迪配色”。

清代女性的鞋子也别具特色,喜欢看清宫剧的人对后宫女性脚上穿的高底鞋一定不陌生,看着女子们踩着高高的鞋子还能够健步如飞地跑来跑去,不能不佩服她们脚下的“功夫”。这样一个奇特的鞋式,使清代宫廷服饰与其他朝代的宫廷服饰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特点。传说,尽管满族的女性从不裹脚,但根据普遍的审美标准,大脚绝对不是漂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满族女性便发明了一种高底鞋,将脚藏在衣裙里,不会轻易显现出来。 也有另外的说法认为,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作得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

在服装样式上,乾隆时期过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变宽,加上云肩、领约,花样百出。到了晚清时期是妇女已经不再穿裙子开始穿长裤,衣裳上的花边配饰更加多变,每户每家的地位都体现在了衣服上,一眼望去就可知道这个人的家底情况。   

近十年来的清宫剧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制作风格和故事梗概,进而形成了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美学现象。而服饰则是中国清代宫廷剧中重要的美学元素,色彩、质感、图案和面料相辅相成,为观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服饰样式进行对比,使得观众能够深入剧中世界,深入剧中的人物内心。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