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公路运输经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一带一路与公路运输经济发展

  1. 张秀美 2.祖 鹏 3.刘 蕾

1.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沂水县中心276400 2.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沂南县中心276300 3.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费县中心273400


摘 要:公路运输经济是社会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意义的交通运输经济,是适应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客观要求。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不断推进,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需要对公路运输体系进行整合优化,推动我国从公路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关键词:一带一路;公路运输经济;基础设施;转型升级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与发展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一带一路”通常意义上讲,普遍认为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起源于中国秦汉时期,东起当时西汉王朝国都长安,向西联接非洲和欧洲,是作为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的陆上商业贸易路线。随着商贸往来频繁,“丝绸之路经济带”逐渐发展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1877年,来自德国的地理学家-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用来概括古代中国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道路,并被学术界广泛接受。“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始于秦汉时期,是古代封建王朝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海上进行贸易往来、经济交流、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从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如泉州、扬州、广州、宁波等地起锚,经过南洋(今印度洋)到阿拉伯地区,甚至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地区。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经济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正摆在全人类面前,恐怖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影响持续发酵。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其具体的战略诉求与优先方向不尽相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全球治理体系出现了根本性问题,亟须找到新的破题思路与应对方略。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为新时期世界走向共赢带来了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向。“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将一国的发展规划与他国的战略设计相对接。同时尊重各国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和各自发展道路选择,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多赢。

二、“一带一路”战略与公路运输经济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公路运输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主题

“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各国之间互联互通,既包括制度、规则、标准衔接融通的“软件”建设,更包括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构建“一带一路”公路运输经济体系,加速形成中国公路运输国际化战略和战术格局,即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发挥公路运输经济引领功能的时代要求。通过对外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公路运输体系,树立中国公路质量品牌,形成引领行业前沿的公路规划、施工技术,在国际上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尤其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里程数跃居世界第一位,现代公路基础设施施工核心技术已经成熟,在国际标准、先进理念、运输技术手段推广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公路运输实现交通运输多元产品的立体支撑、协同发展和有机衔接。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公路运输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内涵

“丝绸之路经济带”由欧亚大陆上50 多个国家组成和支撑,“一带一路”战略陆上以亚欧大陆为重点,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自然条件存着差异,普遍存在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公路交通灵活方便,具有独特的技术经济优势,构建以国际化为着眼点、以现代化为特征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框架,逐渐缓解目前制约“一带一路”陆上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基础设施薄弱环节。

三、公路运输经济转型升级对策分析

(一)总体原则

构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公路运输经济体系,要遵循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理念,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定位世界一流,建成衔接高效、互联互通的公路道路运输衔接机制,满足各国人民日益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公路交通运输需求。

(二)具体原则

1、聚焦关键,统筹规划。深化“公路+”战略,将现代公路运输体系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名片,统筹经济、政治、生态环境、文化等要素,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参与和遵守的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规则,打造高标准、人性化、大品牌的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共同体。

2、立足现有,构建路网。依托现有双边、多边、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充分利用公路运输的便捷性和灵活性,依据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现有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分批次、有计划地对既有公路通道的改扩建和能力提升,提升国家和地区间公路交通运输综合价值。

3、精准定位,综合发展。聚焦枢纽城市和口岸、港口、机场等关键节点,以公路建设为契机,将公路运输经济与发展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统筹考虑、综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要素对接,加快形成内畅外通的国际交通运输网络。

4、交流对接、共同发展。以公路建设为契机,着眼于大布局、大网络、大服务,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和文化深度融合,塑造和传播中国交通强国形象,传递文化理念,促进沿线国家技术交流和标准对接,实现以公路联通促进贸易联通、民心相通。

(三)实现路径

1、实现金融支撑多元化。创新投资运营模式,加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拓宽交通运输融资渠道,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方面,鼓励国内沿线省份适当开发专项基金、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公路建设PPP模式。鼓励沿线国家充分遵守市场规律,以市场化方式从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专项平台获取金融支持,尤其是拥有丰富金融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发挥各主体责任担当,充分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将沿线各国从单纯的建设运营方逐渐转变为基础设施的投资商。

2、实现科技支撑前沿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形复杂,自然区位因素各不相同,涵盖高原、山地、丘陵、河流等多种地形地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面临许多工程技术难题。在参与实施“一带一路”等战略的项目过程中,积极与沿线国家展开合作,进行“一带一路”创新平台、技术交流平台建设研究,推进联合实验室、推广基地等建设,将技术进步作为推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巨大动力。做好两国甚至多国之间标准对接,支持沿线国家开展技术标准建设,创新过程管控与保障机制,共同开展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沟通,把国内公路的先进经验介绍给相关国家,促进科技资源的互联互通与服务共享。

3、实现运营服务支撑系统化。改变过去公路建设企业业务领域偏窄的状况,发挥公路运营企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推动公路建设运营企业更好“走出去”。鼓励运营服务企业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广泛参与境外公路运营“全链条”环节,带动企业运营、人才培训、服务支撑等公路“软实力”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曹琼,王琴梅.马克思《资本论》交通运输理论与“一带一路”道路联通研究[J].资本论研究,2015(1):215-223.

[2]于津平, 顾威. “一带一路” 建设的利益、风险与策略 [J]. 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1): 65–70.

[3]辛越优, 张炜, 吴伟. 面向 “一带一路” 的工程科技人才发展战略: 需求、问题与对策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 (4): 61–66.

[4]刘卫东. “一带一路” 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5): 538–544.


作者简介:

张秀美,女,1980.6,汉族,山东沂水人,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沂水县中心,主要从事公路运输经济研究。

祖 鹏,男,1985.4,汉族,山东沂南人,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沂南县中心,主要从事公路运输经济研究。

刘 蕾 女,1989.2,汉族,山东沂水人,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费县中心,主要从事公路运输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