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意义

张瓅方 吕芹 *

1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4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现代医学生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其全面发展和提高,在教授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操作技巧,提高医学技术和能力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需要创新和转变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积极的构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医学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本文主要探究分析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有效途径和方法,希望对这方面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有所帮助。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构建;意义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有效的提高现代医学的质量和服务效果,更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这推动着医学生文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完善。这要求现代医学教育重视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职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等,促使培养的医学生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医学的需求,更好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能够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基础,医学教育需要在教授医学生医学理论、医学知识、实践操作等的同时,帮助医学生强化其综合素质、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学会给予环节人文关怀,以满足医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1)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促使其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多与患者沟通,真正了解患者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进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2)人文素养的培养,能使医学生未来在岗位工作当中能够忠于职业,强化其职业道德和责任。(3)掌握治疗、康复、保健等卫生服务的复合型人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4)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矛盾、恶劣的医患关系。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构建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人文素质培养目标

现代医学教育需要充好的认识到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作用,教学实践中需要明确人文素养教学模式下,医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促使医学生掌握一流的技能,学会理解和尊重患者,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将医学知识、基本理论、实践操作的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有效融合,构建和谐的人文教学环境和氛围,通过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以逐步的实现医学生的人文、专业、职业、身心等素质的提高,就业、社会适应、个体发展等能力的提升,培养更适合社会和现代医学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1. 创新人文课程教学体系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根据具体教学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进一步实现其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创新。为促使培养的医学生能更好的把握和处理素质、能力、知识之间的关系,课程教学需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确保课程的设置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保证教学内容的选择能满足岗位实际需要。通过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工具课、方法论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等各类相关专业课程、技能课程的教学,培养医学生的核心能力;通过体验、情境、案例、实验和实践的教学,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相关人文选修课程的设置,构建完善、系统、连贯的教学课程体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医学生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素质培养模式下,要求医学教师具备较高的人文科学素质,将人文教育潜移默化的以课程教学相结合。日常多组织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师进行交叉学习和交流讨论,实现知识、理论和理念的互相渗透,以具备人文课程、医学专业知识。通过整合校内教师资源、引进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的方式,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促使相关的教学工作的高效化开展。

(四)加强实践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医学实践教学工作和相关实践活动,也需要将人文理念融入其中,强调这一教学过程中的人才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学校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构建开放型的社会人文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操作、专业技能和人才素质的培养提供平台和机会。临床学教师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一定程度的体现人文精神、道德情怀,指导医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会关爱病人,与病人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缓解和消除顾虑,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通过情景和案例及社会国情的导入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文素质,强化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五)加强人文素质学习

医学教育需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的人文素质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始终将人文教育和相关的内容与专业的教学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的构建,促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当中修德养性、磨练意志、塑造自我;通过专题讲座、著作欣赏、影视评论、阅读活动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医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通过加强医学生的学习、分析、归纳、创新、实践等能力和主体观念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医学生的业务素质;通过对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促使医学生在未来岗位工作中真正做到思想和行为上的统一,自觉的提高和遵守职业素质和修养,成为合格的医疗事业工作者。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需要对其有更加全面、准确的认知,积极的构建完善系统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学模式。明确这一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基础、职业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和重点,进而培养一大批能够满足现代医学、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需要的,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雁菊,刘春雨,王韫文等.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意义[J].学理论,2012(27):157-159.

[2]夏超明.二十一世纪医学人才素质教育模式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03(04):492-494.

  1. 河南省卫健委医学教育课题:基于隐性教育理论的医学生人文素养构建模式及应用研究(wjlx2019283)

2.南阳市软科学项目:基于文化自信的医学生隐形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KX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