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及多次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胰岛素泵及多次皮下注射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周敏 胡涛

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德阳市 618100

摘要 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及多次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已诊断糖尿病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0例接受多次皮下注射,并命名为对照组,其余30例接受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并命名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比血糖值,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胰岛素泵;多次皮下注射;2型糖尿病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在不断的改变,从而也增加了一些患病的风险因素,导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频发,加上这类疾病较难治愈,属于慢性且终生的疾病[1],成为了医患共同面对的难题。胰岛素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式,而最大程度控制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也成为了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有研究学者提出了应该将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更加便捷、起效快、安全性高的方式,如下是本次的研究过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已诊断糖尿病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两组各有患者30例。

对照组:患者女16名,患者男14名,平均年龄为(58.63±4.11)岁,平均体重为(68.73±3.22)kg。

实验组:患者女15名,患者男15名,平均年龄为(58.54±4.03)岁,平均体重为(68.45±3.06)kg。

以上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具有生活自理能力;(2)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者。

排除标准:(1)不愿意参加本研究或不能按照医生制定方案配合治疗的患者;(2)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神志不清患者;精神障碍或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伴有严重循环障碍的高血糖患者以及出现休克的患者;(4)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以及心脏、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和其他全身性疾病、长期激素服用者,未明确诊断糖尿病或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者;(5)妊娠糖尿病或哺乳期或备孕者;(6)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选取甘舒霖胰岛素三餐前即刻皮下注射,再选取甘舒霖胰岛素于22:00进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以0.2-0.5 IU/(kg•d)计算,根据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随时的调整剂量。

实验组:胰岛素泵:选取我院的胰岛素泵和相对应的管路和储药器。选取甘舒霖胰岛素注射液300U,放置于胰岛素泵内,于腹部选取输注部位,经皮下埋置针头。每日泵入总量为0.5-1.0IU/(kg•d),将其分成基础率和餐前最大剂量两个部分,占比为1:1[2],三餐前最大剂量按分别1/3分配,之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值改善情况,并结合实际的情况调整基础率以及餐前最大剂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记录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以SPSS24.0统计学软件包为基础,采用t值检验和卡方检验做多项指标的数据整理,结果分别以(X±S)和%表示,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糖指标

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表一 血糖指标 (x±s)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实验组

30

5.41±0.23

6.19±0.41

5.35±0.75

对照组

30

6.21±0.62

7.01±0.67

5.85±1.01

t


6.626

5.718

2.177

P


0.000

0.000

0.034

2.2 低血糖发生率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二。

表二 低血糖发生率 n(%)

组别

n

发生率

实验组

30

2(6.67)

对照组

30

8(26.67)

X2


4.320

P


0.038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较难治愈,且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没有能够治愈的方式,只能通过药物进行病情的控制,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安全。胰岛素是近几年来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为了保证患者随时能够接受治疗,临床上开始对胰岛素的治疗方式进行研究,而本文的胰岛素泵就是近几年新的注射技术,其不仅提交小,便于携带,还可以通过模拟人体胰腺脉冲式分泌基础胰岛素[3-4],使得药效的利用率高,促进药物的吸收,最终提升治疗的效果,因此,该注射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的调整剂量,减少低血糖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而本文的多次皮下注射属于传统的方式,由于胰岛素吸收存在变异性,导致胰岛素的用量不好控制,还会因操作不便捷[5],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因此,二者相比,以胰岛素泵更加适宜临床推广。再结合本文的相关指标对比,可以看出,胰岛素泵不仅方面,还可以提升治疗的效果,因此,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Weissberg BJ, Antisdel LJ, Seshadri R. Insulin pump therapy: A meta-analysis[J]. Diabetes Care, 2003, 26(4):1079-10871079-1087.

[2]Bode BW,Sabbah HT,Gross TM,et al.Diabetes management in the new millennium using insulin pump therapy.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2,18:14-20.

[3]呙金海,李晓娇,杨拯,张晓;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2):3615-3617.

[4]Jennings Am,Lewis KS,Mundoch S,et al.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and conventional insuli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poorly controlled with sulfonylureas.Diabetes Care,1991,14:738.

[5]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DCCT).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 Engl J Med,1993,329:97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