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和推拿按摩方法治疗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临床治愈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针灸和推拿按摩方法治疗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临床治愈率分析

孟德潭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黑龙江 北安 164000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和推拿按摩方法治疗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治愈率。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选自本院接收的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患者中,70例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时间、正常行走时间以及临床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和正常行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和推拿按摩方法治疗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可观,具有广泛推广实施的价值。

【关键词】:针灸;推拿按摩;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e rate of non-fracture ankle injury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assage.Methods: The observation subjects in this study were selected from the non-fracture ankle injury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nd 70 patients were admitted from April 2019 to April 2020.They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by envelop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assage.The time of pain symptom disappearance, normal walking time and clinical cu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ain symptom disappearance time and normal walking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linical cur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erapy for non - fracture ankle injury has considerable clinical efficacy, and has the value of widespread application.

【 Key words 】 : Acupuncture;Massage;Non - fracture ankle injury



踝关节是机体的重要负重关节,踝关节外侧韧带同内侧韧带相比更为松弛,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可导致韧带受损甚至骨折情况。非骨折性踝关节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下青紫、局部肿胀和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等,可对患者行走、正常生活与工作等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尽早治疗对踝关节功能状态和疼痛症状的改善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为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针灸和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以供今后临床参考,其具体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以信封分组法将本研究中抽选的70例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患者(2019.4-2020.4)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5例/组。

对照组:男性患者例数占22例,女性患者例数占13例;年龄平均值(33.48±6.49)岁;病程平均值(3.28±0.16)天;其中内侧韧带损伤患者占11例,外侧韧带损伤患者占24例。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6例、9例;年龄平均值(33.52±6.35)岁;病程平均值(3.28±0.16)天;内侧韧带损伤、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例数分别为15例、20例。

两组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患者的资料数据相比,P>0.05。

纳入标准: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当中急性踝关节扭伤相关诊断标准相符的患者;存在关节肿胀和疼痛症状的患者;经过X线检查确定无骨折的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无意愿纳入研究者;确诊为骨折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依据患者的损伤位置、压痛位置取穴开展针灸治疗,外侧韧带损伤患者取悬钟、解溪和丘墟穴进行针灸治疗,内侧韧带损伤患者则取商丘、太溪穴进行治疗,以平补平泻法进行治疗,连续开展15天。

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和推拿按摩方法治疗,针灸治疗措施和对照组相同。首先为患者开展镇痛干预,在疼痛症状改善以后,内侧韧带损伤患者取解溪、阳溪、太溪、商丘以及太渊穴开展点穴治疗;外侧韧带损伤患者取阳池、昆仑、腕骨、丘墟穴进行治疗;选择环跳穴上方臀大肌隆部位实施肘薄治疗,连续30-40次;随后将其体位调整为仰卧位,嘱患者将踝关节伸出床边,医生以左手掌托握住患者的足背,右手手掌托握住足跟腱部位,开展拔伸操作,每次3-5min,连续治疗2次;最大程度上内外翻患者的踝关节,同时实施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治疗,医生以双手的拇指对肌筋断裂部位实施按压治疗,同时实施游离操作。连续治疗15天。

1.3观察指标

  1. 观察并统计两组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疼痛、肿胀症状在治疗以后完全消失,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疼痛和肿胀症状有所改善,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且可下地行走为有效;未符合上述任一观点为无效[2]

  2. 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正常行走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中两组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数据,计量资料以(5ff572d45b8ee_html_dfb5f4cabeaba302.gif5ff572d45b8ee_html_1d9079c21176c751.gif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分析表1数据,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和正常行走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短,P<0.05。

表1:对比两组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和正常行走时间(n=35,d)

组别

疼痛症状消失时间

正常行走时间

对照组

14.35±0.92

12.39±1.16

观察组

18.43±1.33

8.93±0.84

t

14.93

14.29

P

0.01

0.01

2.2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文: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13例、20例、2例,其临床治愈率为94.29%。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77.14%,其中显效占10例,有效占17例,无效占8例。


3讨论

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属于外科常见病,该疾病的发生同踝关节活动范围过大以及撞击等因素有关,病情程度轻者常有明显疼痛和无法正常行走症状,严重者常存在剧烈疼痛以及完全无法行走的表现,及时为患者实施治疗工作可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3]

针灸治疗即为医生依据患侧选择穴位开展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将神经兴奋性降低,且可获得化瘀活血的作用,对疾病症状改善有积极作用。在实施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推拿按摩治疗,可以通过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促进神经系统运作改善,同时将炎性介质含量降低,改善神经根内的水肿程度。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正常行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针灸和推拿按摩方法治疗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可促进疼痛症状改善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在针灸的基础上给予按摩推拿治疗具有止痛消肿和运行气血的作用,其可以将踝关节的压力降低,缓解机体的应激程度以及神经根压迫和关节交锁症状,促进关节活动度的提升。

总而言之,为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针灸和推拿按摩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林兴, 王菊艳, 钱丰,等. 温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寒湿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 2020, v.18(02):144-147.

  2. 林连福. 针灸联合推拿按摩治疗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的疗效[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 v.35(05):185-187.

  3. 赖剑萍, 薛爱国, 阮波. 针灸及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率对比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 v.48(05):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