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物流价值链重构与优化模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2
/ 3

数字化背景下物流价值链重构与优化模型研究

伦家兴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在数字化背景下,数据与信息成为价值链中的关键性要素,产业价值链的结构随之也发生变化。本文从数字化角度出发,指出传统物流价值链模式的弊端,指出数字化背景下物流价值链的重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物流产业价值链优化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物流业;数字化;价值链;

引言

当前互联网正在渗透到各个产业中,伴随而来的是以互联网的思维对传统产业进行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业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比重日益增大,据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1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4.7%,其中新订单、库存周转、投资和预期等重要指标数据持续保持高位,我国物流业全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4%。同时,政策对物流业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大,在《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这说明物流业已经成为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途径。

目前价值链及其相关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许多产业中,但关于物流业价值链的研究较少。本文从价值链角度分析物流产业价值链的内涵,物流业数字化现状,指出传统物流价值链模式的弊端,重构数字化时代的物流价值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化时代物流业价值链优化的数学模型。

1 价值链理论与演化

1.1 传统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最早于1985年被提出来,提出者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E. Porter,他认为价值链可以被分解成两大部分,包括基本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1]。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Porter的价值链通常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链,较偏重于以单个企业的观点来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可能的连接,以及企业从中获得的竞争优势[2]

后来Peter Hines延续了Porter的基本思想,重新定义了价值链。Hines认为价值链的目标是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同时,原材料与顾客被纳入到价值链中作为其中的成员。最后的区别是,辅助活动包含了信息技术的运用。

1.2 虚拟价值链理论

虚拟价值链是在1995年被Jeffery F. Rayport和John J. Sviokla两位学者提出来的[3]。因特网的出现,使实物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并行,实物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与虚拟价值链相结合。区别于以往作为辅助功能的作用,数字要素在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以一种独立的面貌参与其中。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将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传统的采购、营销及售后服务活动的方式,给传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它缩短了价值链的环节,在价值创新方面对传统的企业价值链带来了影响。

1.3 物流价值链的产生与构成

物流价值链是把价值链的理论思想运用到物流业中。传统的价值链结构把物流视作辅助活动,其价值被隐藏在价值活动后方。有学者认为物流价值链是企业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一部分。它不仅承担了企业产品的交互过程,也承担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内部发生的物流活动。现如今许多企业为了全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纷纷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活动以及外部物流活动承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参与价值链各个环节构成了物流价值链。实体资源在物流的作用下进行优化整合。物流价值链的价值流动如1.3.1所示。


5ffd1455a9d0d_html_89985f5af50765e5.png

图1.3.1 物流价值链的价值流动

2 物流业现状分析

我国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近十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但也涌现了许多问题,发展水平低下,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物流环节整合性不高等等。2018年我国全社会的物流总额是283.1万亿元,2018年社会物流总收入达到10.1万亿元,从统计好的国民经济中来看,规模是很大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不高。以物流费用成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作为物流运行效率指标,2018年,我国的物流总费用达到13.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是14.8%[4]。对比13%这个世界平均的物流成本比重,我国物流业还是有发展的空间。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仅仅只有8%-9%。稳定且成熟的物流体系使这些国家十几年一直保持这个比重。丁俊发学者认为当前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水平低,行业标准化程度不高[5]。传统物流价值链的各个物流环节缺少连接,信息与资源的交互性不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迫使打破传统物流业价值链的架构,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资源与信息的利用率。

2.1 数字化的含义

在数字化产业下,数据的资源属性得到了凸显,不再作为辅助性角色。互联网应用扩张夯实了信息基础,将传统的决策模式从“人与信息对话”导向“人与数据对话”,并且试图实现“数据与数据对话”。于迎认为数字化是以信息生产和交换的技术革新为基础,以数字互联网为实现载体,从而带来了新的传播革命。可以看到,数字化不是手工处理,数字化过程的默认形态不应该包含任何人工介入或处理[6]。数字化也不是技术的更新,技术不能帮助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技术本身不是数字化的目标。数字化实际上是对工作流程进行重塑,通过重塑,使上游到下游的整个流程,全面实现无需人工介入的过程自动化。

产业数字化指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使得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而带来的产出增加的部分,这建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应用的基础上。

2.2 物流业数字化

2011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现代物流业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要制程,结合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将商流、物流、信息流与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先进水平的信息网络技术得到大型物流企业的关注和应用,与物流相关的电子政务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也得到政府、民营资本关注的,然而数量占物流产业80%以上的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推广。物流业中采用信息系统的仅有15%,尽管第三方物流采用信息系统比例较高,但第三方物流正处于起步和形成的阶段,所占市场份额小,没有一家能占超过2%的市场份额,总地来看,物流数据采集困难,数据标准不同意,信息共享欠缺机制仍制约着我国物流信息化快速发展。

互联网的加入导致价值链发生了变化。许多学者从产业互联网角度研究价值链的重构。有学者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技术系统、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的变革必将引致企业分工价值链的重构,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价值链分解。技术创新推动全球价值链某个环节分化独立,呈现专业化、模块化,进而使一个产业价值链分解成多个价值链,表现为产业模块化发展和企业专业化生产。二是价值链融合。随着价值链分解导致分工不断细化,技术进步、需求多样化等因素导致生产工序边界模糊,进而重新组合。三是价值链创新。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原有价值链基础上,经历不断的试错创构出新的价值链环节。

3 数字化时代下的物流价值链重构及原则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渗透,许多物流企业开始对内部实行信息化管理,对外加强“互联网+物流”的运用。在数字化时代下,传统物流业价值链受到了挑战。传统的作业活动从孤立的环节变成了相互协同合作。产品从供应商运送到顾客手里,透过现代物流价值链,顾客可以时刻对物品进行追踪。信息的收集与数据的处理能有效地计算产品送达的时效性、库房大小、车辆配备情况等等。数字化技术弥补了传统旅游价值链的不足,提升了物流价值链上的信息流传递的时效性与可靠性。同时相互割裂的传统作业环节通过数字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随着物品的流动信息的透明可依,企业减少了问题溯源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物流价值链的效率[7]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化时代下物流价值链重构的四个原则,分别是价值链增值原则、顾客导向原则、活动协同、资源协调原则和标准化原则[8-9]

价值链增值原则。价值链环节的增值是价值链重构是否有效的评判标准之一。在数字化物流价值链重构系统中,梳理活动环节及其间的联系。产生资源浪费、没有价值增值的环节活动要进行合理的整合优化,使物流系统中的价值最大化。

顾客导向原则。价值链环节的增值是价值链重构是否有效的评判标准之一。在数字化物流价值链重构系统中,梳理活动环节及其间的联系。产生资源浪费、没有价值增值的环节活动要进行合理的整合优化,使物流系统中的价值最大化。

活动协同、资源协调原则。传统的物流业作业活动较为松散,协同性不强。物流价值链各个活动环节并非相互隔离,互不干扰。数字化技术的加入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提升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各个环节的信息资源得到快速共享。在数字化物流价值链重构系统中,注意活动环节相互的关系,对其进行资源整合优化时,要实现价值最大化。

标准化原则。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关系着物流各个活动环节是否能有效协同发展。物流活动的标准化能节省物流成本开支,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对于环节冗杂、难以实行统一化标准的作业,可对其进行整合优化。

4 数字化时代的物流价值链优化的数学模型

物流企业要实现以比竞争对手低的成本实现增加顾客价值的目标,必须在各项作业活动间进行优化整合,从而降低物流成本获得竞争优势。数字化时代下物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联系更加紧密,协同性更强,实现物流业价值链上物流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物流业价值链不断增值,向前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以物流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构建实现整条物流业价值链价值最大化的数学模型,对优化物流业价值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物流企业前期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创造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此刻的经营活动绩效,更取决于物流业未来的长远且持久的盈利能力。本文构建了一个以物流企业未来收益(净现金流量)的现值5ffd1455a9d0d_html_784efda177a1366a.gif 代表物流企业价值的数学模型。因此,物流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可表示成:

5ffd1455a9d0d_html_9624c6e7839150b.gif (1)

式子中5ffd1455a9d0d_html_9f493334f0b0dcec.gif 表示第t年度物流业的净现金流量;E表示资金时间价值(资金成本或回报率水平)。

假定物流业可以永远经营下去,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风险因素,资金回报率E应是一种风险资金回报率,根据资本定价模型CAPM,用5ffd1455a9d0d_html_e322356ca584bd2b.gif 表示:

5ffd1455a9d0d_html_1b0ee1ad6606b04c.gif (2)

5ffd1455a9d0d_html_e322356ca584bd2b.gif 代入至(1)式:

5ffd1455a9d0d_html_5add2e6d33ec40e4.gif (3)

假定物流业价值链上有n个物流企业,其中第j(j=1,2……n)个物流企业有m个作业环节,第i(i=1,2……m)个作业环节上投入的资源数量是5ffd1455a9d0d_html_ee5fde0ae4962cb9.gif ,则第j个物流企业所占有的资源总量为5ffd1455a9d0d_html_965464dd4be84afb.gif 。假定每个物流企业投入的总资源是不变的,即5ffd1455a9d0d_html_965464dd4be84afb.gif 为一常数,且在该资源水平上,企业第t年度的总收益5ffd1455a9d0d_html_3f207891bae0ecf.gif 和总成本5ffd1455a9d0d_html_10d350e0bb5d8a35.gif 可测度,则企业j第t年度的利润现值可表为:

5ffd1455a9d0d_html_1e6ce392b8ab9d3f.gif

下面用Lagrange乘数法来确定物流企业j第t年度的最大利润现值及各作业环节上的最佳资源耗用量。可得到物流产业价值链上物流企业第t年度的最大利润现值。

5ffd1455a9d0d_html_20a56cbf7296dd0b.gif

5ffd1455a9d0d_html_992b4c948daef83.gif

5ffd1455a9d0d_html_33fea2b54638a4fe.gif

5ffd1455a9d0d_html_b8b15b6fb184452f.gif

5ffd1455a9d0d_html_fe73d63b3b8cd407.gif

根据公式(3)可得出物流企业j的利润最大值:

5ffd1455a9d0d_html_91a27d7507e3945c.gif

因此,整条物流产业链的利润最大值为:

5ffd1455a9d0d_html_b7796868b8451188.gif

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来实现最经济和最具效率的物流业价值链运行模式是分析和优化物流业产业链的根本目的。该模型通过确定各旅游企业资源的最佳投入,使得各个物流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进而实现整条物流价值链的价值最优。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著. 竞争优势[M]. 陈丽芳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76-113.

[2] Porter M E.Competitive Advantage [M]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11-21

[3] Jeffrey F . Rayport, John J . Sviokla. Exploiting the Virtual Value Chai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Dec. , 1995,75-99.

[4] 《中国物流年鉴》[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0):40.

[5] 丁俊发.流通创新驱动的十大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02):12-15.

[6] 于迎. 数字化背景下报业的商业模式转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4.

[7] 刘继萍.中国物流信息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物流技术,2015,34(01):270-271+293.

[8] 李建丽.基于虚拟价值链和价值网的物流价值链构建与管理[J].物流技术,2012,31(17):91-94.

[9] 邢赛鹏,陈琴弦.基于创新驱动的“互联网+物流”价值链重构[J].商业经济研究,2018(04):71-73.

[10] 丁一,林国龙,孙晓.基于价值链重构的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与实现机制[J].商业时代,2012(32):32-33.

[11] 周兴建.物流:从供应链到价值链[J].物流科技,2007(12):48-49.

[12] 汪鸣 ,冯浩.当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认识问题[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01):20-26.

[13] 刘玉奇,王强.数字化视角下的数据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重构研究——新零售与数字化转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9(16):5-7.

[14] M c Guffog.T, Ecommerce and the value chain [J] . M anufacturing Engineer, 1999 , (Aug):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