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储能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分析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3
/ 2

新能源储能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分析与研究

黄晓磊

江苏杉杉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本研究是在对国内、国际储能产业及市场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orter五力分析模型系统性地分析了新能源储能企业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让企业了解自身在储能产业的基本竞争状况。本研究帮助企业决策管理层充分了解新能源储能行业的市场状况和竞争特点,从而有效地确定针对性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储能;波特五力模型;新能源


正文:

新能源储能产业是在经历了风电产业、光伏产业、充电桩产业、电动汽车产业等这些新能源产业后的又一新能源新兴产业,且无疑在未来新能源市场上又会掀起一波惊涛骇浪。如此庞大的市场既充满了无限的机会,同时未来市场的竞争也将无比残酷。新能源储能企业如何在储能市场上提前布局抢占先机,采取怎样的企业战略规划就显得格外重要。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着重对行业内的企业所处的竞争格局进行了深度分析,对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效判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制定具有深远影响。波特这五种力量的竞争状态及综合实力,决定了一个行业的竞争激烈状态,从而决定了这个行业的最终获利能力,进一步决定了各路资本在行业内的流向程度。在企业战略的正式提出之前,应该对这五种力量模型进行明确和评估。新能源储能企业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如下图所示。

5ffe665bd0dd9_html_13e09915cc05cfaf.gif

图 储能企业波特五力模型


  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中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是一个具有上千亿规模的巨大市场,锂离子电池的爆发性需求带动了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材料和电解液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在增长的同时,中国的锂离子电池企业和其相关材料行业也面临着诸如电池产能过剩、同质化、恶性价格竞争和后期利润下滑等一系列问题。预计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中低端产品将逐渐被优质高端产品所替代,未来将迎来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前景良好。由于储能行业的竞争本质无异于产品的竞争,最核心的三个要素依次为储能的成本、技术和质量。在与锂离子电池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在其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阶段尤为关键。这就从不同方面对供应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供应商需要能够不断的降低成本。


  1.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能源支持政策的落地,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相继配套到位,市场开拓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的储能产业和储能市场将会迅猛发展。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的能源体制改革的进展、可再生能源的大批量接入以及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都将给我国的储能产业和储能市场带来更大的商机。储能技术的持续优化发展,储能系统的多重价值不断被挖掘,储能的商业化应用将更加满足于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储能产业将会保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支撑我国的能源产业变革,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生态系统。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和发电百分比的增加,储能的系统成本不断降低,储能可盈利商业模式的建立和不断成熟,一大批新进储能企业进入储能市场等主要因素的驱动,未来储能买家的议价能力将会不断增强。


  1. 新进入者的威胁

随着我国能源政策的利好和市场环境的推动,国内的大型专业技术型企业纷纷进入储能市场。新能源的发展必将引发一场全球性的革命,而新兴的储能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一部分,将吸引更多新能源企业前来尝试,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将投入到这个产业中来。进入即意味着竞争,这些储能行业的新进入者基本都具备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期待能在储能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潜在的新进入者在给储能行业带来技术进步和市场资源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与目前储能企业在材料市场份额上的同质化竞争,可能增加该行业的生产成本,最终将导致现有储能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1. 替代品的威胁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储能的技术路线方向依然没有那么明确。每一条储能的技术路线都有其所适用的运行工况和应用领域,在不同的运行边界条件下均有其相对优势。评判一个储能产品的优劣势,可以从其系统成本(含度电)、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适应温度和安全性能等这些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量。目前,储能电池技术如百花争艳,各有其优劣势,但是无论这些储能电池企业采用何种技术路线,储能系统的成本、安全和质量是最关键因素,这些都需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检验。从全球储能的技术发展角度来看,电化学储能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对现有的各种电芯材料进行改进,储能新材料的不断迭代,电池技术将会不断进步,但是其突破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基本没有革命性突破的可能。但是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也不排除存在一种超级电池技术,有可能会颠覆石油时代,并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冲击,由此开启新一轮产业变革。


  1.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就目前的中国储能市场来看,中国储能起步还比较缓慢。2017年以前储能的应用只限于小部分示范性项目为主,因此前期各储能企业也只是报以观望状态,并未有大的动作,同业间也几乎少有竞争关系。2017年后至今,中国的新能源储能市场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在国内相关政策支持逐渐明朗的大环境下,各储能企业都在加大力度开发储能市场,积极探索具有持久盈利能力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外企业和资本纷纷瞄准储能行业之际,新能源储能产业后续将有待爆发,未来各储能企业间的竞争将异常残酷。


结语:

本文运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和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这五大方面,对新能源储能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储能市场的外部竞争环境的战略分析研究,有利于新能源储能企业充分了解储能市场的外部环境,为企业战略的有效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明,陈忠,苏建徽,等. 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电池储能系统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19-25,102

  2. 许守平,李相俊,惠东. 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系统发展现状及示范应用综述[J].电力建设,2013,34(7):73-80

  3. 张静. 2015年储能市场盘点——一个蓄势待发的产业[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6,5(1):58-64

  4. 国家能源局. 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专项研究报告[R].2016

  5.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摘要版)[M].北京,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