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与行为学疗法治疗老年卒中偏瘫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早期康复训练与行为学疗法治疗老年卒中偏瘫的效果分析

刘星

天津警备区河东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 天津 警备区 300161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与行为学疗法干预老年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干休所接收的18例老年卒中偏瘫患者纳入参照组(n=9)和观察组(n=9),参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行为学疗法,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干预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卒中偏瘫患者干预期间,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后,联合使用行为学疗法,利于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行为学疗法;老年卒中;偏瘫


脑卒中偏瘫即中风偏瘫,该病是脑血管病常见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运动和言语等障碍,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为加快患者恢复通常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但仅依靠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干预,难以达到理想恢复效果,应对干预方式进行改进。本次研究将干休所接收的18例老年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干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比较两组干预结果,并探讨早期康复训练与行为学疗法干预方式及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干休所接收的18例老年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干预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组后设置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9例,观察组:男5例,女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3.5±3.7)岁,病程15d-61d,平均病程(28.86±3.59)d,疾病类型:脑出血2例,脑梗塞7例。参照组:男6例,女3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28.91±3.42)岁,病程14d-62d年,平均病程(28.85±3.60)d,疾病类型:脑出血3例,脑梗塞6例。入选标准:患者经核磁共振或(和)颅脑CT确诊为卒中后偏瘫;年龄≥60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患者为精神疾病;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早期康复训练:①常规基础训练:指导患者自行进行常规坐、站立或仰卧等简单训练,同时对其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训练,如洗脸、刷牙等。②视觉功能训练:选择患者喜欢的阅读方式,通过报刊、杂质、图书或阅读软件等外物媒介,对患者进行空间扫描能力锻炼,加快改善其视觉功能;③肢体运动训练:根据患者肢体情况,由易到难,逐步提升训练难度和强度,先进行肢体转向运动,旋转角度控制在150-270°,同时训练过程中保健医生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不足之处,并加强防范,避免患者训练中出现机体损伤;④交叉促进训练:由健侧向患侧活动,进行肢体协调功能锻炼,活动幅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确定,15min/次,2次/d。

行为学疗法:①肢体行为:患者进行肢体运动期间,保健医生及时纠正其不良运动方式,如行走、站立等方面。指导患者展开上肢旋转运动,以患者耐受程度为限,对肢体转动力度和幅度进行控制,逐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②协调肢体行为。观察患者运动过程中肢体协调程度,制定锻炼协调性干预方案,包括手臂、行走等;指导患者使用健侧指引患侧方式,提升双上肢及双下肢行动协调性。

③视觉行为:告知患者正确视觉训练方式,并指导起通过远方、近处以及远近交替观察方式进行视觉功能锻炼。20min/次,3次/d。

全部患者在干休所接受为期1个月康复干预,干休所安排保健医生进行指导,进行5个月随访,在患者家属协助下,完成相关保健行为。

1.3观察指标

(1)运动能力:分别使用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1]、步行能力评定量表(FAC)[2],对患者疗前后运动能力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恢复越好。

(2)步速与跨步长度: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均对其步数和跨度长度进行测量记录并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60331c2852398_html_51e7330b6d79db87.gif ±s)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1 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60331c2852398_html_23d014e77c4c007b.gif±s,分)

组别

时间

FMA(分)

FAC(分)

步速(m/s)

跨步长度(m)

观察组(n=9)

干预前

13.35±2.20

2.15±0.80

0.38±0.24

0.48±0.20

干预后

47.57±2.47#*

4.86±0.22#*

0.87±0.10#*

0.87±0.11#*

参照组(n=9)

干预前

13.31±2.26

2.16±0.79

0.39±0.61

0.47±0.19

干预后

30.68±2.51*

3.09±0.23*

0.58±0.13*

0.54±0.12*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脑卒时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该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而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患病后不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引发精神、意识等功能障碍,而且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因此,为减轻偏瘫对患者影响,应采用适合方式进行干预,促使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而在具体干预中,通过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利于改善患者状态,快速恢复期肢体功能。而联合使用行为学疗法干预后,能够进一步强化护理措施作用,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3]

本次对干休所卒中偏瘫患者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观察组与参照组FMA、FAC评分与步速、跨步长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提升,前后差异显著,而两组干预后组间对应指标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利于改善其肢体,而联合使用行为学疗法后,可强化干预措施作用,提升对其肢体功能改善效果,利于缩短患者治愈时间,干预措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对卒中偏瘫患者干预中,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措施,利于帮助患者及早恢复肢体功能,联合使用行为学疗法后,可进一步提升对患者病情改善效果,加快其功能恢复,干预措施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葛迎春.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期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21):25-27.

[2]张文,李金梅,梁淑灵,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3):66-68.

[3]肖芳.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骨密度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3):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