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分析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价值

陈涵锐

清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福清 3503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内我院1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长时蓝光治疗,研究组给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统计两组疗效。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TBiL与IBiL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应用价值显著,治疗有效率高。

【关键词】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新生儿黄疸;应用价值

新生儿黄疸作为临床新生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因为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胆红素大量释放入血引起。由于新生儿肝脏还没有发育成熟,胆红素代谢发生障碍,临床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等黄染。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医学干预,胆红素一旦入脑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留下听力、智力、视力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引起新生儿死亡[1]。当前临床中主要采用蓝光疗法进行治疗,而蓝光具体照射时间不同所取得的疗效也会有所不同,基于此,本文就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此次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时间内我院接收共1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当作研究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已经排除治疗禁忌症与先天性疾病,利用抽签法将患儿分成参照、研究两组,各70例,参照组男女比重38:32,出生天数在1-29天,平均(21.05±1.36)天;研究组男女比重37:33,出生天数在2-30天,平均(21.31±1.41)天;两组资料经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儿都给予蓝光双面照射治疗,首先将新生儿合理放置在蓝光疗箱中,新生儿眼睛需要利用黑色眼罩完全罩住,预防新生儿视网膜受到损伤,同时会阴与肛门部位也需要有效遮盖,预防生殖器官受到损伤,其余身体部位均可裸露,将光疗箱波长准确设置为420-470nm,温度需要严格控制在26℃,同时给予补液支持治疗。参照组实施长时持续照射,每次16小时,一天进行1次;研究组采用短时多次照射,8小时进行1次照射,一天进行2次,每间隔4h进行1次,持续治疗3-4天时间。

1.3观察指标

检测统计治疗前后患儿TBiL(总胆红素)、IBiL(游离胆红素)水平;统计临床疗效,当实施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已经逐渐消退,且TBiL、IBiL水平渐渐恢复正常,则可判为显效;若是患儿临床症状与TBiL、IBiL水平均取得显著改善,则可判为有效;如果患儿没有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3.0计算数据,行t、X2检验,以(60331f09c1fbf_html_e74d93fb24048e52.gif ±s)、(n/%)表示,若P<0.05,则代表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统计临床指标

如表1数据所示,治疗前两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TBiL与IBiL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

1统计TBiLIBiL指标(60331f09c1fbf_html_e74d93fb24048e52.gif±smmol)

组别

n(例)

TBiL

IBi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70

289.14±38.15

98.47±11.45

134.17±26.28

59.85±7.54

研究组

70

290.23±39.34

70.25±9.86

135.25±24.36

31.36±7.61

t


0.1664

15.6254

0.2522

22.2505

P


0.8681

0.0000

0.8013

0.0000

2.2临床疗效

经疗效评判统计,常规组接受治疗患者中,显效、有效与无效患者例数分别是29例、31例、10例,总有效率85.71%;研究组接受治疗患者中,显效、有效与无效患者例数分别是30例、38例,2例,总有效率97.14%;两组疗效对比,明显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X

2=5.8333,P=0.0157)。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临床新生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出生后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并且胆红素代谢发生障碍导致,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黏膜等黄染,一旦发生胆红素脑病则留下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以阻断胆红素入脑[2]

近几年以来,在临床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下,蓝光照射治疗逐渐应用在疾病治疗之中,且已经取得良好效果。蓝光照射治疗主要是应用410-490蓝光波长当作主峰,当患儿胆红素分子处在440-450nm下时,蓝光可以发挥出较强的吸收能力,所以可以有助于胆红素快速吸收蓝光,并逐渐分解成异构体,而所分解出异构体能够溶于水,最终经过胆汁与尿液可以有效排出,从而降低机体胆红素水平[3]。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因为单次照射时间过长,可能会促使胆红素逐渐形成耐光性,从而给疗效造成影响,因此应用短时多次照射,可以预防耐受性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十分显著,可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陈洪娜.对比分析间歇性蓝光照射,连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安全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v.8(08):70-70.

[2]武兰,王彤彤.蓝光联合支持治疗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心肌酶,C-反应蛋白及α-谷胱甘肽-s-转移酶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v.34(03):84-86.

[3]武兰,王彤彤.蓝光联合支持治疗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心肌酶、C-反应蛋白及α-谷胱甘肽-s-转移酶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 34(03):56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