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部肌肉按摩联合感知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口部肌肉按摩联合感知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临床价值分析

李莉 罗慧洁 牛庆丽 王春红 孙宏伟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分析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特点与康复治疗需求,评价口部肌肉按摩与感知训练配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的语言交流障碍孤独症儿童(n=80),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对照组儿童采取感知训练治疗,联合组儿童采取口部肌肉按摩联合感知训练治疗,各40例。比较2组儿童治疗期间语言功能、口部运动功能情况。结果:2组儿童语言功能、口部运动功能比较治疗前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儿童功能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结论:口部肌肉按摩、感知训练联合实施助于改善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语言与口部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口部肌肉按摩;感知训练;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功能;口部运动功能

儿童孤独症是先天性疾病,患者有语言、社会交流障碍以及兴趣狭窄等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分析儿童孤独症疾病的原因,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也无特效治疗方法,所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工作中发现,超过一半的儿童孤独症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明显,甚至终身拒绝交流。随着康复治疗工作的开展,发现口部肌肉按摩与感知训练配合实施,可改善患者的口部感知觉失调等情况,效果理想。基于此,本文就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的儿童为例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孤独症儿童,时间选自2018-2019年,总计80例。纳入标准:(1)患儿有明显语言交流障碍表现;(2)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癫痫患儿;(2)其他精神疾病患儿。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8岁,平均(4.30±2.30)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8岁,平均(4.50±2.50)岁。孤独症儿童基线资料完整,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感知训练治疗。(1)听觉。选择可发出动物、交通工具拟声的玩具,指导患儿进行模仿。(2)视觉。指导患儿辨别几何形状,选择对比度高、色彩明艳的实物进行拼图训练。(3)触觉。选择不同质地、性状以及温度的物品指导患儿触摸了解物品的特性。(4)模仿。示范吃饭、推、拉等常用动作,指导患儿模仿,鼓励患儿日常应用。

观察组:配合实施口部肌肉按摩治疗。(1)口部肌肉训练。以指腹进行患儿水沟穴、迎香穴以及地仓穴顺时针按揉,100次/每穴。按揉上唇肌肉3min,指腹按摩面颊部、唇肌维持2min。(2)口腔内肌肉按摩。按摩牙床、脸颊,胆小者手法缓慢。(3)舌部训练。以棉签、棒棒糖带动舌头上、下摆动训练,以奶瓶

进行唇颊练习。

1.3观察指标

统计孤独症儿童语言功能、口部运动功能变化情况。

1.4指标评分标准

以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表测定患儿的语言功能,以简易口部运动量表评估患儿的口部运动功能,分数越高说明患儿的对应功能越好[1]

1.5数据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21.0统计学软件导入孤独症儿童观察指标,计量资料语言功能、口部运动功能评分以均数(Mean Valu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6033675f109a2_html_c20175e3c343ac58.gif ±s)表示与(t)值检验。P值小于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语言功能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功能变化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治疗后比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比较P<0.05。

1 孤独症儿童组间语言功能改善情况对比(6033675f109a2_html_37f52fb9cdd3fee5.gif,分

组别

(n=80)

表达发育商


理解发育商

治疗前

1年后

治疗前

1年后

观察组

48.80±7.60

85.50±6.50*


54.20±6.60

84.50±7.05*

对照组

49.80±7.80

73.30±5.60*


54.10±6.50

73.80±6.60*

t

0.0000

8.9933


0.0683

7.0075

P

1.0000

0.0000


0.9457

0.0000

注:*比较同组治疗前,P<0.05

2.2口部运动功能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孤独症儿童的口部运动功能变化情况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治疗后比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比较P<0.05。

2 孤独症儿童组间口部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对比(6033675f109a2_html_37f52fb9cdd3fee5.gif,分

组别

(n=80)

下颌口部运动功能


唇口部运动功能


舌口部运动功能

治疗前

1年后

治疗前

1年后

治疗前

1年后

观察组

8.45±2.15

25.50±2.50*


8.35±2.10

25.10±2.50*


13.10±3.20

44.80±3.50*

对照组

8.43±2.16

20.55±2.20*


8.33±2.20

19.45±2.20*


13.08±3.05

38.80±3.30*

t

0.0415

9.4009


0.0416

10.7303


0.0286

7.8886

P

0.9670

0.0000


0.9669

0.0000


0.9772

0.0000

注:*比较同组治疗前,P<0.05

3 讨论

儿童孤独症是神经系统失调所致的发育障碍,患者有不完整社交兴趣,可通过特殊教育进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感知训练核心在于感官刺激,以听觉、视觉等改善患儿的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表达、交流能力。口部肌肉训练以知觉刺激促使患儿口腔变化,改善呼吸、喉部等,进而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治疗基础上,促进患儿语言等功能康复[2]。张艳军研究指出,感知训练+口部肌肉训练治疗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效果理想,可以促进患儿康复、生活能力改善[3]

本文结果与张晓宇,吕梦丹,尚清研究结果有一致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表达发育商、理解发育商水平以及下颌口部、唇口部、舌口部运动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

综上所述,口部肌肉按摩与感知训练配合实施效果显著,助于孤独症儿童语言以及口部等运动功能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军石.口部肌肉训练和感知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J].医学信息,2019,32(12):118-119.

[2]周惠嫦,张盘德,陈丽珊, 等.口部肌肉训练和感知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6):474-477.

[3]张艳军.口部肌肉训练和感知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6):4541-4542.

[4]张晓宇,吕梦丹,尚清.口部肌肉按摩联合感知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临床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