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熊红霞

泸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四川 泸县 646100

【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82名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1名。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鼻腔用药、处理鼻出血、休息、锻炼和饮水率以及自护能力、健康知识、自我责任及概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 认知行为干预; 遵医行为; 自护能力

慢性鼻窦炎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鼻塞、头痛及浓涕等,易引发颅眼肺等器官的多种并发症,使患者视力改变,甚至因感染加重而死亡[1]。常规护理干预为我国目前较为常用的临床护理方法,虽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但由于慢性鼻窦炎患者伴随症状长期反复发作,因此干预效果不佳。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控制感,甚至有学者认为其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现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82名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名。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为20~63岁;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为22~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此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选取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且患者及家属都知情并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如入院时进行健康宣讲,告知患者遵从医嘱服药,并对其进行出院指导等一系列基础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包括:(1)健康信息干预:在患者手术治疗前夕,医护人员通过PPT、视频、图片等方式向患者详细介绍与慢性鼻窦炎有关的疾病知识、治疗方式等内容,并重点强调患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的安全性及优势及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应对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护意识。(2)生活习惯干预:督促患者在劳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保证睡眠充足,告诫勿做用力抠鼻、擤鼻等危险动作,术前术后要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治疗期间不能吸烟饮酒。(3)护理行为干预:指导患者自我护理方法,加强患者自我护理认知,如教导患者熟练掌握滴鼻、喷鼻、冲洗鼻腔的准确用药方法,及时处理术后血性分泌物等。(4)社会关系干预:鼓励家庭给予患者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如在为患者父母提供信息和情感支持的同时,应鼓励亲友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爱,为慢性鼻窦炎患者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患者良好的护理措施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1)遵医行为: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患者的遵医行为,内容包含比较两组患者鼻腔用药、处理鼻出血、休息、锻炼及饮水共5个方面的完成情况。(2)自护能力:采用本院自制的自护能力量表评定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其中包括自护能力、健康知识、自我责任及概念共4个方面,总分172分,分值高低与个人自护能力水平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遵医行为

研究组鼻腔用药、处理鼻出血、休息、锻炼及饮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组别

例数

鼻腔用药

处理鼻出血

休息

锻炼

饮水

对照组

41

26(63.41)

23(56.10)

25(60.98)

27(65.85)

31(75.61)

研究组

41

38(92.68)

35(85.37)

37(90.24)

39(95.12)

38(92.68)

χ2

-

10.250

8.483

9.523

11.182

4.479

P

-

0.001

0.004

0.002

0.001

0.034


2.2自护能力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护能力、健康知识、自我责任及概念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较[6033695c6c3f4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组别

例数

时间

自护能力

自我责任

自我概念

健康知识

对照组

41

干预前

22.96±3.88

15.69±3.07

18.36±4.10

36.73±6.48

干预后

27.13±4.561)

20.13±4.81)

22.59±4.781)

41.53±7.361)

研究组

41

干预前

22.89±4.02

15.71±2.96

18.37±3.69

35.71±5.89

干预后

35.23±5.691)

24.45±4.371)

28.96±4.281)

45.27±7.461)

注:与干预前比,1)P<0.05。

3讨论

慢性鼻窦炎属慢性化脓性炎症,其病因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可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抑郁、萎靡不振、纳差、失眠、记忆力减退现象等情况,因其病情反复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常规护理在缓解患者精神抑郁、失眠症状时可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慢性鼻窦炎患者病情之长久、发作之反复,故使达到理想的效果难度较大。

在认知护理干预中,通过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健康信息、生活习惯、护理行为及社会关系方面进行干预,使患者逐步掌握自我护理能力,进而可提升患者治疗过程中面对疾病的信念,促进病情恢复,同时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注重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建立生存信心,为其减轻心理负担。患者处于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有利于情绪稳定和压力释放,进而缓解患者的抗拒感,提升其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按时完成术前准备、鼻腔用药、处理鼻出血、休息、锻炼、进食及饮水率以及自护能力、健康知识、自我责任及概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个人自护能力,与陈凤明等[3]研究基本相符。

综上,认知行为干预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可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增强患者的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汤伟. 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江苏医药, 2019,10(2):153-155.

  2. 冯敏. 认知护理干预对鼻窦炎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14):198+206.

  3. 何秋兰. 认知干预对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及护理依从性的作用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7, (43):112-113.

[3]陈凤明, 王志敏, 卢沛明. 认知干预对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自护能力及护理措施依从性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19, 26(5):69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