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皮肤湿疹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中医中药治疗皮肤湿疹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葛连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中药用于皮肤湿疹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科接诊皮肤湿疹病患8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治疗用中医中药,对照组用西药。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9.52%低,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7.62%,比对照组78.57%高,P<0.05。结论:于皮肤湿疹中运用中医中药,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

【关键皮肤湿疹;安全性;中医中药;疗效

临床上,皮肤湿疹十分常见,通常是由表皮和真皮出现过敏性炎症所致,乃炎症性皮肤病之一,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损害身体健康[1]。目前,西医对皮肤湿疹的治疗主要利用的是激素和抗生素等药物,以有效缓解患者瘙痒与疼痛等症状,但在停药后容易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本文选取84名皮肤湿疹病患(2019年1月-2020年10月),旨在分析中医中药用于皮肤湿疹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科接诊皮肤湿疹病患8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女性18例,男性24例,年纪在15-57岁之间,平均(40.59±3.21)岁。对照组女性17例,男性25例,年纪在15-56岁之间,平均(40.02±3.57)岁。患者意识清楚,无药敏史,无精神病史,心理健康,资料齐全。2组年纪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肝肾功能不全者。(2)全身性感染者。(3)孕妇。(4)不耐受治疗药物者。(5)恶性肿瘤者。(6)精神病者。(7)哺乳期妇女。(8)心理疾病者。(9)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研究组治疗用中医中药:(1)口服中药汤剂组方:蝉蜕,9g;五倍子,12g;苦参,15g;黄柏,12g;地肤子,9g;金银花,15g;牡丹皮,12g;车前子,15g;紫草,12g;白鲜皮,15g。诸药配伍好后,加适量清水浸泡30min,此后,用大火煎煮至沸腾,转文火继续熬煮25min,留取汤汁约200ml,于早晚餐后30min分服,每日1剂。(2)外敷中药方剂:黄柏,25g;白鲜皮,30g;枯矾,20g;蛇床子,30g;冰片12g;百部,15g;土茯苓,25g;地肤子,15g;苦参,25g;五倍子,30g。诸药配伍好后,将之制作成为外敷药,贴于患处,1次/d。

对照组用西药:息斯敏片,单次用药量4mg,口服,1次/d。地塞米松片,单次用药量0.75mg,口服,2次/d,同时于患处涂抹适量的派瑞松,2次/d。2组的疗程都是2个月。

1.4 评价指标

统计2组不良反应(头晕,及腹泻等)发生例数。

1.45 疗效判定[2]

2个月疗程结束时,按照下述标准评估2组疗效:(1)无效,皮肤瘙痒与皮损等症状未缓解。(2)好转,皮肤瘙痒与皮损等症状明显缓解。(3)显效,皮肤瘙痒与皮损等症状消失。(好转+显效)/例数*100%即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t对计量资料(60345bab79ba5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分析

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9.52%低,P<0.05。如表1。

表1 不良反应统计结果表 [n,(%)]

组别

例数

头晕

恶心呕吐

腹泻

发生率

研究组

42

0(0.0)

0(0.0)

0(0.0)

0.0

对照组

42

1(2.38)

2(4.76)

1(2.38)

9.52

X2





6.8354

P





0.0293

2.2 疗效分析

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7.62%,比对照组78.57%高,P<0.05。如表2。

表2 统计疗效评估结果表 [n,(%)]

组别

例数

无效

好转

显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2

1(2.38)

9(21.43)

32(76.19)

97.62

对照组

42

9(21.43)

15(35.71)

18(42.86)

78.57

X2





7.1369

P





0.0247

3 讨论

目前,皮肤湿疹作为炎症性皮肤病之一,在我国临床上十分常见,以皮肤出现水泡、肥厚与渗出等为主要病理特征,可损害患者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相关资料中提及,皮肤湿疹具有诱因复杂等特点,包含外部与内部原因,当中,外部原因以过敏为主,其发病具有渗出性与多发性等特点,在任何季节都能发现,若干预不及时,将会损害脏器功能[3]。西医一般是利用激素等药物来对皮肤湿疹病患进行治疗,但患者在停药后容易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且长期使用西药还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得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祖国医学认为,血瘀生风与血热乃皮肤湿疹的常见病因,可引起瘙痒与疼痛等症状,故,治疗时应从清热除湿、泻火解毒与健脾养血这三方面入手。此研究所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止痒消痛、抗过敏与消炎等作用,当中,黄芪具备补血益气之功效,苦参具备清热止痒之功效,金银花具备清热祛湿之功效,蝉蜕具备祛风止痒之功效。诸药合理配伍,可起到祛风除湿与泻火解毒等作用。

王怀军的研究[4]中,对35名皮肤湿疹病患进行了中医中药治疗,并对另外35名皮肤湿疹病患进行了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显示,中医组总有效率95.3%(34/35),比西医组76.5%(26/35)高。表明,中医中药对提升患者疗效具有显著作用。此研究,在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这和王怀军的研究结果相似。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皮肤湿疹用中医中药,利于疾病的控制,且药物副作用也较轻,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萍.左西替利嗪、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肛门湿疹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20,5(17):116-118.

[2]郭晓明.中医中药治疗皮肤湿疹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4):158.

[3]何毅.中医中药治疗皮肤湿疹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5,(1):1253-1254.

[4]王怀军.中医中药治疗皮肤湿疹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20,(20):80-81.

作者:葛连佳 性别:女 学历:本科/在读研究生 出生年月:199412月 研究方向:中医皮肤科 职称: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