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企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浅谈如何提升企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

张旭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850

摘要:科技奖励是科技成果的行业认可,是对企业科研成果综合水平的评价与研究人员的研发工作的奖励,不仅可以激发研究人员的更高的积极性,更能营造企业的科技创新氛围。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与资金投入的提升,许多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工作均把科技成果奖励情况作为评价与考核指标,如国家、省市等各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与评估、国家、省级技术中心评估、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各级人才计划申报等等。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企业科技奖励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从顶层策划、管理体系以及报奖材料撰写技巧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提升措施,为今后企业在科技奖励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科技创新

引言

科技奖励作为一项最基本奖励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通过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引导资源向先进专业领域发展,提升核心关键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科技奖励力度,激励科技人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近年来,国家、部委、省市地方以及各级协会社会力量等奖励部门,通过不断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均形成了完整规范的奖励政策、管理制度与评审标准。随着科技政策的倾向与引导,企业逐步向创新形态发展,科技人员对科技成果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阐述企业申报科技成果奖励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查找分析原因,从而提出提升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具体措施。

1企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普遍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企业科技奖励工作大致存在四类问题:第一,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缺少科技创新的顶层策划,导致科技成果体量小,创新程度低,缺乏竞争力;第二,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不足,与研发投入不成正比,并且不注重知识产权的积累;第三,企业内部科技奖励与外部奖励不配套,激励作用不明显;第四,科技人员对国家、省市以及各级协会等社会力量的科技创新政策理解不到位,不能及时、有效利用科技政策,导致先进的技术不能得到应用与推广。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三点:1)企业内部科技创新组织机构不健全,创新体系不科学,创新能力薄弱;并且受研发水平的限制,不能在短时间内与国内高校、研究院所的研发能力比肩;2)大部分企业以生产为主,科研为辅,偏重内部实际技术攻关,欠缺对基础研究和未来先进技术跟踪;3)人才与资源积累薄弱,缺少技术领军人才;科技人员对科技奖励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边研究边提炼总结和积累知识产权的工作习惯,并且撰写材料的能力差,不能突出技术创新。

2提升与改进措施

提升企业的科技奖励工作,必须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学习国内外创新型企业先进工作经验,查找差距与不足,分析弱势与短板,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

2.1加强顶层策划

2.1.1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技术创新

建立内部专家系统,结合集团战略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理清核心技术和重点发展领域,并在相关政策、科研投入、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组建专门研发队伍,及时跟踪前沿技术发展方向,了解并掌握未来发展关键技术,完善技术储备;引进优秀人才,对技术专家、骨干集中培训,拓展视野和渠道。组建不同专业领域的研发团队,指定专业领头人,负责该专业的科技成果策划布局,制定中长期规划,提前培育优秀的科技成果。

2.1.2排摸布局,建立单位成果库

查找统计单位论文发表数量、专利授权、受理情况、企标、行标发布情况等;重点关注获得从国家到地方支持的重大科研项目;关注与其它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合作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情况,从中圈定有实力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走访科研一线人员,了解报奖意向;提醒科研人员不断积累报奖素材,提高报奖材料质量和获奖概率;系统分析其它单位获奖项目情况,对比客观数据,分析本单位相比较下的弱势与短板,为培育符合报奖要求的重大项目提供思路。

2.1.3统筹协调,多渠道申报奖项

组织协调单位科研系统内部关系,分工明确;提高各专业总师,技术工作负责人对科技奖励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专门研发队伍,及时跟踪前沿技术发展方向,了解并掌握未来发展关键技术;各专业密切关注科研动态,抓好大成果的产出,培育优秀的科技成果;对项目策划、立项、评审、实施、总结、成果申报、奖励全流程规范、严格管控;科技管理人员针对各渠道的科技奖励工作,制定三年滚动计划。

2.2完善管理体系

结合企业发展及重大科研项目研制,建立不同梯队的科技奖励申报体系。适当提高奖励额度,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成果报奖作为新研型号和基础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考核项。要求做到项目策划、立项、评审、实施、总结、成果申报、奖励全流程策划,严格管控,并在后续奖励中将成果作为关键考核内容。

2.2.1建立多元化激励体系

完善考核及奖励机制,提升技术人员积极性。实施绩效加分制,与绩效挂钩;根据成果应用及转化情况实施加分制,纳入个人、部门绩效成绩。推出精神激励政策,如技术能手、科技先进工作者和每周之星等荣誉称号。

2.2.2完善科研课题管理体系

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在源头处不断强化科技人员报奖意识。统筹规划,保证各专业科研发展的完整性、持续性;聚焦核心技术能力提升;对入成果库的项目严格把关,未能达到;报奖程度的不予以验收,并纳入绩效考核。重点关注核心技术研究;注重应用与转化能力;对于有实力、有影响的科研项目,重点关注并入成果库;制定申请相关知识产权的计划,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过程中不断监督与督促,深入科研一线,了解进展。

2.3合作交流

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获得“外脑”支持,合理利用“外脑”。借助行业内专业院所力量,向兄弟单位学习借鉴经验;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外部课题、产学研合作、内部基础研究等大力攻关;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创新理念,提炼创新点,提升申报材料层次,培训并提高科技人员撰写水平,冲击更高层级奖励。

2.4提高材料撰写水平

材料撰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作量非常大,它是评审专家获取成果信息的基本来源;影响能否获奖的重要因素;提高报奖材料质量是科技奖励管理工作的关键。组建团队,分工合作,积极沟通,互相配合;各项成果指定牵头人负责,对材料内容和质量负责,实行问责制;重点关注成果名称和创新点的提炼;材料规范填写、附件齐全,规范装订。

参考文献

[1] 黄忠德,谢海波,李雪梅.关于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的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