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地区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发展思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2
/ 2

关于淮北 地区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 发展思路探析

侯宇新

蒙城县水务局勘测规划设计室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受气候条件、灌溉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受到干旱灾害时常发生,极大地影响到了农业的健康发展。传统的水利工程在保障农业生产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浪费现象,根据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5%以上。针对这种情况,在国家大力倡导集约发展思路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业工作者开始探讨以“节水”为理念的新型农田水利工程,以实现更高效的节水灌溉作业。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

淮北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南部,拥有人口3000万人,总面积3.74万km2,其中耕地3150万亩,是我省主要粮食生产区。该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70~950mm,年内降雨分部十分不均,主汛期降雨量约占60%~70%。农作物种植主要是小麦、玉米、大豆等,一年两熟。农业灌溉主要以浅层地下水和河道蓄水为灌溉水源,采用地面灌溉的方式进行。近年来,受气候条件、灌溉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受到干旱灾害时常发生,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浅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农业生产受干旱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水资源予以高效利用,是今后发展农业经济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意义重大。

节水灌溉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当中的关键所在,备受关注。为了能够让农田实现节水灌溉,要对农田生产灌溉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基于节水理念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达到节水的灌溉目标,为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工程存在的问题

1.1 前期规划设计不合理

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工作对设计人员的综合要求较高,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缺乏设计经验,同时,设计人员对前期现场资料调查不细,导致设计不够合理,建成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在节水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2 种植结构经常变化导致节水灌溉效果降低

在设计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系统时,设计人员往往会根据该地区周围的地理环境及种植户种植的农作物进行设计,以确保节水灌溉系统的高效性。但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农民群众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往往会采用轮茬种植的方式,即经常改变农作物种植的种类,导致设计人员原本设计得比较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工程,因为种植结构的变化,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从而影响到节水灌溉工程的有效性。特别是一些地区对于农田规划布局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指导,导致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影响到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的工作效率。

1.3 农田节水灌溉系统缺乏后续维护

目前很多地方在进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建设时,工程施工人员及技术人员在接到任务以后开展施工建设,工程完成并交付使用后,并没有对使用者进行操作技术交底,导致很多使用者不了解这些节水灌溉工程使用的技巧,也不了解常见的故障问题,对于节水灌溉工程常见的小问题也不会维修,从而导致节水灌溉工程在使用中因操作不规范而出现各种问题,并且出现问题后,很多农民群众不知道已经出现问题,没有及时上报维修养护,导致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出现荒废的现象。

1.4 种植户自身对节水灌溉工程缺乏正确认知

当前农村地区大部分青壮年都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只剩余一些年岁较大的农民群众进行耕作,这些年岁较大的农民群众文化程度低,对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优势认识不足,在使用中不能进行规范的操作,也不能及时进行维修养护,从而导致灌溉的效果不理想,节水的效果也不理想。

2 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效率的发展措施

2.1 加强前期管理,做好规划设计

针对规划设计中的不完善,要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对本地区的种植习惯、种植结构、土壤结构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认真分析,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的规划设计,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现节水灌溉。

2.2 根据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合理配置水资源

针对当前农田种植作物结构经常变化的特点,设计人员在进行节水灌溉工程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环境、气候、土壤以及水资源分布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科学的评判,同时结合本地区农作物轮茬种植的情况,选择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灌溉技术,合理配置水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的灌溉效率,并实现节水灌溉。此外,在进行农作物轮茬种植时,还应积极采用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大力发展立体种植模式,进一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确保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

2.3 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系统的维修养护

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施工交付使用后缺少后续维修养护的问题,须进一步加强对其维修养护,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系统的使用年限。在实际操作中,工程技术人员在完成建设后,要对使用者进行技术交底,提高其操作使用的规范性,促使其了解并掌握节水灌溉工程使用技巧,并掌握一定的维修养护技巧,能对一些小问题进行保养维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上报,确保及时进行维修养护,避免操作不当和养护不及时导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出现荒废的现象。

2.4 提高广大农民的节水灌溉意识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种植人员思想认识较为落后、思想观念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技术下乡、电视广播和报纸宣传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宣传等不同的方式,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促使其能够转变思想观念,掌握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具体的使用方法,能够规范操作节水灌溉系统开展农业生产,并自主保养维护,对于一些较大的问题,及时上报上级政府部门,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必要的保养维护,提高其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灌溉水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并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5不断完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为了能够全面带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要对节水灌溉方案进行持续有效的完善,对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积极研发与应用,把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让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获得全面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整体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水资源却日益稀缺,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开展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降低农业灌溉用水的数量,并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不仅能降低灌溉成本,还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针对当前农业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张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20,(9).

[2]李更生,鲁小新,雷小牛,等.新疆沙雅县渭干河灌区南疆农业高效节水增收试点实践与探索[J].中国水利,2020,(9).

[3]杨伟.试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7).

[4]吕振东.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