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技术要点

杨浩

天诺景观,湖南 长沙 41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现代城市建设工作对于园林苗圃工程愈发重视,其不仅可有效改善城市内部生态环境,亦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与生活环境。因此,加强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寻找更为科学的发展方式与技术要点,对于当前城市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针对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技术要点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我国相关行业发展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园林苗圃建设,园林生产技术,技术要点

引言:园林苗圃工程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采用更为科学的手段与方式,强化园林苗圃生产与建设,对于现代城市发展而言极为关键。园林工程的发展与建设过程很容易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影响,综合分析其影响结果,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技术决定整体工作的成败。因此,园林苗圃从业工作者需做到对各项建设与生产技术的全面掌握,并不断采取更为合理的手段,加强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技术的作用效果,为我国城市园林工程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基础条件。

1、选择更为合适的苗圃位置

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过程中,苗木位置将会直接决定园林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综合城市生态建设等多方需求,对苗圃位置进行合理选择。园林苗圃是一项现代化绿色生产基地,其与常规意义上的工厂存在很大差异,在位置选择时,应注重园林苗圃自身的生存环境,尽量远离污染严重区域,远离城市繁华地带。同时,园林苗圃工程自身带很高的生态价值,对于城市而言,其可有效净化土壤与水体,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园林苗圃位置最好处于城市的上风向,亦或是城市水源上游。此外,在选择园林苗圃位置过程中,也要对所在区域的水土条件以及气候环境条件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城市人文建设需求,确保园林苗圃与城市自身的匹配性。苗圃位置需尽可能保证植被的日常条件,避免阴冷、潮湿地带,苗圃周边也要有着较为良好的排水条件,总体面积也不能过小,并做好区域内部的合理规划,以便后期的科学维护与管理。

2、科学合理规划苗圃用地

工作人员在完成苗圃位置选择与土壤条件分析后,就要对区域进行全面细致规划。苗圃用地规划可依照苗圃的实际面积与形状进行调整,以确保苗圃观赏价值与生态效益为根本,不但要对主要的生产用地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也要对辅助区域进行有效调整。对于生产用地区域而言,园林苗圃工作者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将区域内部划分为大鹏区、移植区、大苗区、播种区、母树区等等,这些细化区域都是主要的生产地,其面积需超过园林苗圃工程区域总面积的60%以上。对于生产辅助区域而言,满足基础使用需求即可,尽量减少其占地面积,以提高园林苗圃生产建设的经济效益。辅助用地区域也要进行细致划分,避免不必要的工程浪费,在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过程中,从业工作者与规划人员可将这一区域分为堆料场、管理区以及道路用地、排管系统用地等等,这些辅助区域面积不能超过园林苗圃工程总面积的40%。

3、根据区域气候与土质特点,科学选择更为合理的苗木种类

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过程中,苗木种类也是影响整体工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键要素,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同时考量两个层面的要点,即苗木自身的市场经济价值以及苗木对当前气候环境的适应性。栽种人员需对所在地区的苗圃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细致调查,并对当地水土条件与气候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同时,也要考量具体苗木种类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所要投入的成本,在综合多层面要素前提下,选择更为合适的苗木树种进行栽种。此外,苗木树种选择完成后,对于其在苗圃中的实际栽种位置也要进行有效权衡。对于那些喜阳类苗木,需要尽量将其栽种在空旷区域,周围不能存在高大乔木、山体与其他人工建筑物,保证日照充足,同时,苗木之间的间隔也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喜阴耐寒类苗木,需尽量选择光照较少,亦或是不存在阳光直射的区域;对于那些不耐旱的树种,其位置应尽量靠近水源,最大限度保证苗木的存活率,提高苗木自身对所在区域的适应性,让苗圃建设与生产过程可产生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4、注重苗圃苗木培育技术的合理性

4.1、实施合理的灌溉过程

园林苗圃工程需配备较为完善的灌溉与排水系统,当苗圃苗木移栽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水分补充,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生长效果。在浇水过程中,尽量保证一次浇透,保证苗木根系与土壤之间有着更为良好的接触,降低栽种后苗木死亡的可能性。此外,管理人员也要定期观察土壤的水分状况,利用合理手段对土壤含水量进行细致分析与检测,并根据不同种类苗木的生长需求,及时进行补水作业。苗木栽植过程中,首次浇水需要浇透,但是,后续浇水过程不能过多,需要保证土壤的通透性,避免土壤长时间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如果土壤水分长时间处于饱和,那么植物根系将会出现缺氧现象,最终导致其腐烂死亡。此外,整个园林苗圃区域也要配备良好的排水系统,尤其是在雨季,苗圃区域不能存在积水,避免因排水不及时而出现苗木大面积死亡。

4.2、结合苗木生长状况,合理控制施肥过程

苗木生长过程对于土壤肥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需要针对苗木生长周期与当前状态,选择合理的施肥方式,并控制肥料使用量。苗木施肥通常可分为两种形式,分别为定点施肥与条垄施肥,施肥方式因苗木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施肥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肥料与植物根系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化学肥料,其不能与苗木主干距离过近,也不能距离过远。如果距离过近,那么肥料将会烧伤植物主干,植物很容易出现死亡现象;如果距离过远,那么肥料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也很容易流失,不仅起不到补充效果,也很容易带来生态污染。苗木生长所需肥料可分为氮肥与钾肥,这两种肥料有着不同的作用效果,其比例也要根据苗木的种类与生长状态来判断,此外,施肥工作应避开降雨天气,施肥后应及时覆盖土壤,避免肥料流失。

4.3、做好中耕除草与修剪工作

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过程中,耕作方式因土壤结构与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耕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与通透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更为良好的基础条件。如果在中耕过程中,实际耕作深度长期保持相同位置,那么很容易出现犁底层问题,进而造成土壤渗透性降低,这对于植物根系生长十分不利。现代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工作中,管理人员通常使用旋耕机,利用这一设备让土壤变得更为疏松。此外,旋耕过程也要同步进行除草工作,尽量不要使用化学除草剂。同时,为保证苗木生长的合理性,需要定期对其根系与树冠进行修剪。苗木根系修剪可提高其须根数量,提高其对水分、氧气与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树冠修剪可提高苗木自身的经济价值,提高整体培育效果与苗圃生产水平。

结束语:现代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过程中,从业工作者需要对建设与生产过程的各项技术进行合理控制,充分掌握各项技术要点,提高苗圃培育效果,确保整体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为更好实施园林苗圃发展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宋莉莉.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19,37(16):68-69.

[2]晃小莹.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2018(12):99.

[3]刘文会.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技术要点探究[J].现代园艺,2017(06):60.

[4]徐金林.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8(22):7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