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倒闸操作中的问题和防范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3
/ 2

变电站倒闸操作中的问题和防范探析

张小永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在变电站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因为要经常性的进行电路和其他设备工作状态的转换,因此倒闸操作就成为变电站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和最为关键的责任。变电站的倒闸操作是以安全、准确、无误为前提,结合站内系统运行方式、接线形式、操作任务,并通过变电站微机防误装置,充分做好倒闸操作的危险点分析和预控,以及严格执行规程规定等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来完成倒闸操作任务。本文将简单总结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容易出问题的危险点,并深入探讨其防范策略,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变电站;倒闸操作;危险点;预控措施
前言:变电站作为输电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保障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在变电站的整体运行工作中,变电站的倒闸操作是实现整个电网运行进行转换的基础和前提,变电站工作的过程中倒闸操作的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整个输电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因此在整个变电站的工作中,维护和保证倒闸操作对于整个线路中电网的正常运行和合理运转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目前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存在的危险点
  现阶段我国的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主要采用的是3/2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两组母线同时进行运行,这个时候电路中的所有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都处于一种闭合的状态。当线路停电的时候,线路中的所有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均处于断开的状态。在母线检修的时候会断开母线断路器和其旁边两侧的隔离开关,此时就相当于是单母线运行,这时候运行的可靠性较低,应该要减少单母线运行的时间,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性。
  1.1危险点预控措施不统一
  由于在变电站中的运维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就会造成在变电站中倒闸操作的危险点排查和预控措施没有一个标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变电站中新进入的员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对许多的潜在危险点没有意识到,不熟悉倒闸操作中的危险因素。另外,还有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对待工作没有那么的尽职尽责,对倒闸操作的危险点预控工作不是那么的重视,而且不同的工作人员对于同一个缺陷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在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对于危险点预控措施的不统一,增大的潜在危险因素的概率。不同的工作人员所编写的危险点预控措施有差异,难免会造成在倒闸操作中对于预控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因此要预防变电站倒闸操作就必须要统一危险点预控措施。
  1.2变电站倒闸操作预控措施不够全面
  当变电站中遇到了大型的系列操作的时候,运维的工作人员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操作,而且操作的过程非常繁琐,运维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会参考到《防误操作措施表》中的准则来进行操作,但是这个表中并没有覆盖到实际当中的所有问题,还有许多没有涵盖的问题,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在实际的操作中没有将危险点预防措施落实,造成了潜在的危险因素。
  1.3历年防误操作措施卡内容单一
  在现阶段我国的变电站倒闸操作中,为了现场的运维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进行日常操作,运维工作组一般都会保存历年来的《防误操作措施卡》来让运维工作人员进行查询和调用,能够从以前的操作当中总结经验。但是许多的變电站倒闸操作归档的《防误操作措施卡》当中的内容非常单一,没有对实际的倒闸操作起到作用,就会导致每次在操作的过程中会按照要求来重新编制《防误操作措施卡》,这就影响到运维工作人员平时的工作效率。
2、变电站倒闸操作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的一般步骤
  (1)接到调度部门下达的操作指令后,首先要明确操作方案,根据当前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方式,按照规程规定,结合检修工作的内容,综合分析后确定操作方案及操作步骤,涉及到重大危险源的设备操作时,应及时与电力调度部门、检修作业班组联系,全面了解即将开展的作业情况。(2)组织相关倒闸操作的操作人、监护人进行倒闸操作危险点分析,运用“人、机、料、法、环、测”“6S”管理方法,从作业人员、作业场地、工作环境、作业工器具、作业流程、安全设施等方面,对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预测,尽可能把所有的危险点全部找出,归纳出此次操作中应重点防范的危险点。(3)根据上述分析出的危险点即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集中大家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预控措施,并做好“三交三评”工作中的“三交”(即交代倒闸操作任务,交代倒闸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交代防止危险因素的预控措施),监护人明确所监护的操作任务,组织操作人明确操作的设备系统,了解设备运行方式;操作人则要明确自己的操作任务和操作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与监护人共同分析操作的危险点,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并熟悉和掌握危险点分析控制措施。监护人对操作人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4)倒闸操作结束后,组织操作人、监护人对本次倒闸操作的全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即“三交三评”工作中的“三评”,评价操作流程,评价操作过程中的不足,评价操作人、监护人的操作表现。


3、变电站倒闸操作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的方法
  3.1改变思维模式
  自觉执行标准化程序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到当地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的重要企业,应该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切实的自觉执行相应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要求,才能在根本上最大化的减少事故和意外的发生。经过实践的检验,电力企业工作中必须要严格的执行操作票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过程中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大多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都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即在工作中并没有严格的按照操作票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并且相应的监管人员也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造成了整体工作流于形式,导致事故和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对于电力企业这样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具有一定风险的企业单位,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时候必须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同时还应该加强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学习以及专业操作演练等活动,以此来减少工作中问题的发生。
  3.2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危险点分析与控制能力由于危险点出现的位置不定,数量不定,并且大多数危险点处于潜藏的状态,因此在进行危险点的控制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以及经验就对危险点的控制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运维人员和相关的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员工的技能和职业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估,以此来提高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效果。
  3.3非典型操作
  非典型操作指的是在原有的常规操作的情况下,打破原有的思维和套路,使得对于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能够得到更加有效地分析与预控。变电站中许多的违章操作都是习惯性出现的,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相关的电力企业应该严格的落实防范意识,坚决杜绝习惯性违章情况的出现。
  3.4发挥人的积极作用
  制定出特殊时期的事故预案电力企业应该培养未雨绸缪的意识和精神,对于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重特大事故应该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同时加强相关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将发生事故时的损失降到最低。
结语:安全的对立面是危险而不是事故,有危险即不安全。危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危险因素的存在。开展变电站倒闸操作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工作,旨在不断提高作业人员对作业危险的认识,认真分析可能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员工在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发供电设备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燕.220kV变电站倒闸操作常见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8(01).

[2]包威,黄家豪,朱昊,等.基于二次回路显性化的变电站设备倒闸操作风险管控研究[J].机电信息,2020(8):11-13.
  [3]黄家豪,包威,李星.基于霍尔三维结构分析法的500 kV变电站倒闸操作风险分析及预控[J].机电信息,2020(5):92-93.

[4]吕昆,霍艾莉.变电站倒闸操作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防范[J].大众用电,2020,35(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