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观察

蒋鸿元

乐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四川省乐山市 614000


摘要:目的 观察胃间质瘤患者采取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18.3-2020.3期间选出56例来院治疗胃间质瘤的患者,采取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间质瘤患者采取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均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但腹腔镜手术取得的效果要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值得应用。

关键词:胃间质瘤;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胃间质瘤常发生在胃肠道间叶组织的一种肿瘤,发病初期无特异性表现,病程短的可持续数天,病程长的可持续20年,严重危及患者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上常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选择何种术式对患者预后康复尤为重要,既往采用的是开腹手术治疗,但因创伤比较大,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逐渐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更有利于患者预后身体康复。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胃间质瘤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3-2020.3期间选出56例来院治疗胃间质瘤的患者,采取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观察组内有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26-71岁,平均(41.27±3.82)岁。而对照组内有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6-73岁,平均(41.25±3.81)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首先,根据肿瘤位置指导病人调整到适当,并使用“大”字状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一般采用五孔法,并将气腹压维持在11mmHg至13mmHg间。随之,在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器械触压定位法确定病灶所处部位,若定位不准,可采取胃肠镜协助探查。最后对病灶进行游离,再用Endo-GIA楔形切除法清理病灶。或者用Endo-GIA楔形切除法将病人病灶所对应的胃前壁进行切开操作,然后从前壁切口将肿瘤挤出,再对胃前壁切口进行缝合。

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时辅助患者调整到仰卧位,然后使用气管插管对其实施全身麻醉。随之在病人脐部上缘位置行一个切口,以观察病灶所处部位,然后对其进行直接切除,全面清理肿瘤与病变组织。清理完毕后,缝合切口,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其术后指标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分析,而并发症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胃壁闭合线部位渗血等方面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4.0分析,计算资料用±、%表示,检验用t值、X2值,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变化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显示观察组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变化 (X±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观察组(28)

89.85±24.64

111.35±48.64

8.24±0.97

对照组(28)

172.37±32.24

143.64±57.58

12.95±1.75

t值

10.7610

2.2669

12.4562

P值

0.0000

0.0274

0.0000

2.2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n(%)]

组别

肺部

感染

切口

感染

粘连性

肠梗阻

胃壁闭合

线部位渗血

并发症

发生率

观察组(28)

0

2

0

0

2(7.14)

对照组(28)

1

4

2

2

9(32.14)

X2





5.5434

P值





0.0186

3讨论

在临床上,胃间质瘤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现今,常使用手术方式治疗胃间质瘤,既往,常选择开腹术式进行治疗,但其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患者术后恢复较缓慢,导致其在临床应用中较受限,不能作为治疗胃间质瘤的首选术式[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上逐渐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因胃间质瘤基本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所以治疗时无需实施淋巴结清扫,更适合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3]。另外,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优势比较多,包括术野清晰、定位准确、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且采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更有利于患者预后身体康复[4]。通过本次试验数据显示,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少,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胃壁闭合线部位渗血等并发症风险比较低,相比实施开腹手术获得的疗效要更好。说明腹腔镜手术更适合胃间质瘤患者,有利于其预后身体恢复。

综上叙述,胃间质瘤患者使用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治疗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但腹腔镜手术疗效要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钟洁,刘小孙.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大于5cm胃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6):39-41+47.

[2]楼茜洁,刘芳腾,黄俊,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近期疗效对比Meta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8,19(2): 26-30.

[3]黄平,周卫平,蔡国豪,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0z1):131.

[4]何天湖,汤旭东,龙庆林,等.内镜和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8,17(8):84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