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杨楠

新疆军区乌鲁木齐第六离职干部休养所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方法:将我所的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评估对象,通过奇偶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心理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患者33例,分析两组护理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血压状况优于对照组,此时P<0.05,表示两组差异结果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高血压;心理状态;临床效果


老年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具有并发症多、病程长以及治疗难度大等特点,疾病发作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会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对机体健康产生威胁[1]。相关研究表示,患者负面情绪与疾病治疗效果、患者恢复速度具有直接相关关系,临床应将疾病护理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2]。本文主要是对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血压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所66例(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采取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8:25;年龄最大为98岁,年龄最小为85岁,平均年龄为(89.56±1.23)岁。研究组: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6:27;年龄最大为92岁,年龄最小为83岁,平均年龄为(87.09±1.07)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不存在对比分析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血压监测、健康指导以及环境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如下:(1)心理疏导:时刻与患者保持交流与沟通,认真并耐心为患者解决疑虑问题,增强患者的信任度,构建和谐的关系,进而为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2)负面情绪的疏导:及时对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状况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患者缓解情绪状况,引导患者保持情绪积极、乐观,可以为患者讲解成功治疗案例,进而提升患者治疗自信心。(3)护理前,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告知患者相关操作方法、内容以及意义等,使患者有一定心理准备,打消其顾虑。(4)加强巡视:对于负面情绪状况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进行疏导,必要情况下可聘请心理医生进行开导。(5)音乐诱导、深呼吸等疗法:加强情绪缓解训练,引导患者保持规律的呼吸频率,通过音乐转移注意力,让患者中枢神经得到有效调节,保持肌肉放松,进而降低患者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

采用本所自制的心理状况评估表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两项总分均设置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情绪状况越差;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主要评估内容包括舒张压、收缩压。

1.4统计学分析

66例患者资料均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605d54a30c38d_html_4d0a59fcc448cff2.gif ±S)采用T检验,以P值为评估标准: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情绪状况评分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数据差异明显,表示分析结果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情绪状况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分)

抑郁评分(分)

研究组

33

19.33±1.28

20.11±1.08

对照组

33

28.59±1.55

29.11±1.38

T

-

26.4623

29.5035

P

-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状况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各项指标状况差异较小,此时P>0.05,对比结果不存在分析意义;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指标状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状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3

168.33±11.23

112.27±10.22

114.56±9.44

83.34±7.28

对照组

33

168.37±11.48

129.46±12.27

114.28±9.36

96.33±8.23

T

-

0.0143

6.1838

0.1209

6.7913

P

-

0.9886

0.0000

0.9041

0.0000


3讨论

老年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增长,目前临床关于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学者认为疾病发作与血管硬化、心功能下降、血压调节功能下降、情绪以及年龄等具有直接相关关系[3]。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头晕以及胸部不适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健康具有较大威胁[4]。心理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估,以患者为出发点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时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状况,进而为血压状况的稳定与调整起到促进作用,实际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从入院互心理疏导、不良情绪评估与疏导、加强病房巡视以及实施音乐疗法等方面落实护理干预,旨在引导患者保持最佳情绪状况,进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收缩压及舒张压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焦虑及抑郁评分较低,以上各项指标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优势(P<<0.05)。由此可见,与常规干预措施相比,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优越性,可以作为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案。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压状况,而且对情绪具有调节作用,该种护理措施临床价值较高,各院可将其作为首选干预措施,并进行积极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秋芳.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及SAS、SDS评分的影响观察[J].吉林医学,2019,40(5):1136-1137.

[2]陈群.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自我护理效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154,170.

[3]甄丽娜.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5):275-276.

[4]张丽丽,王琼.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9):331-332.

[5]庄素梅.门诊慢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行心理护理对SAS、SDS的价值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17):88-90.

作者简介:杨楠(1990.11-),女,汉族,天津,护师,本科,单位:新疆军区乌鲁木齐第六离职干部休养所,研究方向:老年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