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输注方式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9
/ 2

不同输注方式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董大陆 1 张倩瑶 2 梁世君 2

1 杭州博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100 2 桐庐县检验检测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 311100








摘要:本文通过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药理学特点、用药剂量以及不同方式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进行相关阐述,希望能够为日后在临床中的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不同输注方式;罗库溴铵;肌松作用;影响

罗库溴铵是一种新型的肌松药,同时也是现阶段在临床中见效较快的非去极化氨基甾类神经肌松药。与其他肌松药物一样,在临床中仍会面临气管插管时肌肉阻滞的不充分,肌松效果差,造成手术时间长,对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情况下,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在进行手术麻醉的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会造成肌松要出现不同反应,其中年龄、性别、体重等都是影响其肌松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时,不同的给药方式也是对肌松药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

1.罗库溴铵的药理学特点

1.1特性

罗库溴铵其结构与维库溴铵和泮库溴铵相类似,同属于非去极化氨基甾类神经肌肉阻滞剂[1]。是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常见的肌松药物之一,在一分钟之内便可以达到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同时也是现阶段在临床中见效最快的一种特效肌松药,见效时间与琥珀胆碱相类似。与泮库溴铵相比,罗库溴铵缺少甾核A环上的乙酰胆碱结构,同时其D环上的乙酰胆碱结构又极易与神经肌肉接头向结合。所以具有见效快,对心血管造成的不良影响等优点。从作用机制的层面看,罗库溴铵既可以与神经肌肉接头的Ne胆碱受体相融合,亦可以起到约束接头前受体的作用[2]。其肌松作用起效时间的长短与药效有直接关系。其余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比较低,血浆可以进行快速清除,使血浆运送到给药部位的速度加快,从而达到起效快的目的。机体中的罗库溴铵能够与血浆之间进行25%的结合率,其被机体肝脏进行吸收,通过胆囊排出体外,大概有9%的罗库溴铵会经过肾脏直接进行排泄。罗库溴铵对神经和中枢系统没有作用,其有升高血压、心率加快的作用。通常在临床中使用罗库溴铵的剂量并不能引起机体出现明显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的现象。在进行心脏手术时,企业可以代替泮库溴铵进行使用,现阶段对罗库溴铵在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没有太多研究。

1.2剂量

罗库溴铵在应用于气管插管时,临床中推荐使用的剂量为2EDgs。经过夏海燕等专家学者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发现,如果罗库溴铵的使用剂量在1.5EDgs 和2EDgs之间时,其结果不会产生太多变化,但是在1EDgs和2EDgs之间时,则会使起效时间变短。如果将罗库溴铵的剂量增加,在起到起效时间短的同时,也使临床中的肌松时间明显延长。

骆耀文等学者认为针对老年患者应该减少罗库溴铵的剂量[3]。在老年患者中,血浆蛋白总量要比年轻患者低,在进行气管插管时,老年女性患者的罗库溴铵EDso要远比年轻女性低,所以在剂量方面应该适当减少剂量。幼儿与成年人之间犹豫个体差异的不同,对肌松药也会产生不同反应。对婴幼儿进行用药时,通过4-6分钟的肌注罗库溴铵2mg/kg,便可以使肌松作用达到2小时以上。进行颅脑手术时的气管插管剂量常为0.9mg/kg(3EDg),便可以达到气管插管的条件。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在进行用药时,可以适当将追加药物时间延长。

2不同输注方式对肌松作用的影响

2.1不同输注方式的特点

2.1.1间断静脉注射给药

间断静脉注射是指按照机体体重不同进行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如果手术时间比较长的患者要进行重复给药。但是这种给药方式最大的难题是血药浓度产生的波动。不同药物的血浆和用药部位浓度产生平衡的时间不同,所以当血浆浓度达到最高时,便会产生不良作用,如果血浆浓度过低有不能达到临床中的用药需求。既不能对肌松进行稳定维持,同时也使肌松作用的可控性降低。造成手术后肌松残余的产生。药物在机体中作用浓度时间变短,在机体中随时可能出现指数衰减的效果,从而达不到维持肌松的目的。

2.1.2持续静脉输注

对机体进行持续静脉输注,常会造成肌松药给药量过大的现象,在延长药效时间的同时,需要药物进行拮抗时肌松出现残余。龙建晶等学者认为对机体进行持续静脉注射,是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可以根据临床治疗中需要时间对机体进持续静脉输注,有给药量精准,药后恢复快等特点

2.1.3以效应室浓度为目标的靶控输注



靶控输注技术通过药动-药效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内嵌的药动学参数,对效应室浓度进行计算,这就是所谓的效应室靶浓度。罗库溴铵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符合三房室模型,适于靶控输注。药效学和药动学与药物浓度有非常紧密的联系[4]。在肌松进行恢复的过程中,对CE进行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肌松恢复程度进行判定。在临床中对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会对药动学产生严重影响。

2.2不同输注方式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影响

通过龙建晶等学者对2EDg5罗库溴铵进行的研究发现,T的最大抑制时间便是起效时间。70秒的起效时间在持续输注组和间断输注组同样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这一研究与欧阳葆怡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想吻合。钱建华等学者对间断静脉输注进行研究发现,通过TCI给药罗库溴铵,会使起效时间变短,单位时间用药量的减少,可以使气管插管条件条件达到I级~II级。通过刘宇等学者的研究发现,靶浓度控制输注给药TCI开始到效应室浓度达设定浓度时间均为20s,药物产生作用的时间为73.3秒。通过靶浓度对将靶浓度控制并输注于给药者,同时检测TCI和TOF,在此情况下,便可完成气管插管,而且插管条件均在I 级和II级之间,不存在较大差异。

运用TOF检测和麻醉师在临床中的经验对肌松药的给药量进行判断,然后经过对比发现,运用TOF检测的闭环把控输注进行给药,可以有效缩短气管插管和给药的时间。

2.3不同输注方式对罗库溴铵恢复时效的影响

Mirakhur RK研究表明,在手术过程中,不管是对患者进行重复单词用药还是进行持续静脉输注,罗库溴铵都不会有明显的临床蓄积作用。经过龙建晶等进行的多次重复研究发现,罗库溴铵在进行用药后,起效时间会增加。另外在半小时内对罗库溴铵进行首次大剂量输注后,其余并没有显著差异。所以说明静脉持续输注与间断输注在剂量上没有变化,在停止用药后,机体便可以迅速恢复,在统计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单个气管插管剂量中的罗库溴铵术后肌松残余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其对罗库溴铵的肌松恢复可以达到3.5h55。

2.4 不同输注方式对罗库溴铵总用药量的影响
    针对首次静脉注入0.15mg罗库溴铵和静脉持续注射4~ 8μg*kg 罗库溴铵,龙健晶等通过研究证实,两组单位时间内用药量不存在较大差异,钱建华等通过研究证实,罗库溴铵的给药方式与肌松的恢复不存在一定的联系,虽然TCI组的单位时间用药量比间断给药组高,但肌松恢复时间并未出现差异性。相比按TOF监测调控输注给药和靶浓度控制输注给药来说,刘宇等通过研究证实,单位时间持续用药量明显变少,经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但平均用药量不存在较大差异性。梁斌及Terence等也认为,拮抗剂用量和肌松药总量有所减少,且临床一般给予的肌松药总用量和新型神经肌肉阻滞评价系统并不存在较大差异。

结束语

罗库溴铵是一种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且见效较快的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常采用的输注方式有静脉持续输注、间断重复单次输注等。随着在其用药方式的不断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目前针对罗库溴铵输注方式的研究还局限于传统方面,对TOF监测下闭环靶控输注给药却少有研究,针对TOF监测下闭环靶控输注给药方式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肌松维持,仍然需要去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海滨,陈新德.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J]. 健康研究,2019,39(02):205-207+211.

[2]孟冬祥,周书元,赵诗斌,贾乃光. 手术病人不同静脉给药方式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05):460-461.

[3]王东信,吴新民,秦翔,刘勇. 不同静脉和吸入麻醉药对罗库溴铵肌肉松弛作用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02):4-6.

[4]陈锡明,闻大翔,杭燕南,孙大金. 琥珀胆碱对罗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4(11):973-974+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