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120例框架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120例框架构建

王烨亮 1 王怀程 2 安安通讯作者

1.通化中盛综合门诊部 吉林省 通化市 134000; 2. 中日联谊医院研究生吉林省 长春市 130000; 3.长春市中心医院骨科 吉林省 长春市 130000

摘要: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对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积极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螺钉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


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性骨折类型,股骨颈机体供血不高,解剖结构复杂,受骨折影响,恢复难度大,处理不当可引发股骨头坏死[1]。股骨颈骨折按照骨折部位分型主要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基底部型,其中头下型骨折愈合较差,治疗难度较大。为进一步对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39~74岁,平均(52.05±3.17)岁;其中新鲜骨折34例,陈旧性骨折26例。观察组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为35~76岁,平均(51.78±3.26)岁;其中新鲜骨折37例,陈旧性骨折2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螺钉内固定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患侧臀部垫高,经C臂X射线机引导,对骨折段旋转复位,将导针置入大粗下方,临时固定骨折部位,然后以空心螺钉再次固定,并对切口逐层缝合。

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规行硬膜外麻醉,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患侧肢体朝上,将患侧髋屈曲前倾13°、外倾45°。将臀中肌切断,暴露关节囊,然后将关节囊切开,使其外翻,对股骨颈基底关节囊进行推行,并充分暴露。保留髋关节内大转子。适当旋转患肢,对骨折部位进行仔细探查,暴露髋臼内骨折端,将取出器钻进股骨头,拉离髓臼,将圆韧带截断并将股骨头取出,对股骨头颈进行测量,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股骨头假体,并进行适当修整,置入假体,然后对切口进行清理、缝合。

1.3观察指标

①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对两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量表满分50分,得分越高则髋关节功能越高[2]。以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按照无痛到极痛记为0~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3]。②对比两组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前后HarrisVAS评分变化

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手术前后Harris及VAS评分变化(X±S,分)

组别

时间

Harris

VAS

观察组(n=60)

术前

18.58±1.21

9.02±1.13


术后

40.31±3.66

7.44±0.65

对照组(n=60)

术前

18.73±1.25

9.05±1.06


术后

23.09±2.74

5.14±0.52

2.2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股骨头坏死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n=60)

1(1.67)

0(0)

0(0)

1.67%

对照组(n=60)

4(6.67)

3(5.00)

3(5.00)

16.67%

X2




11.284

P




<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不断提高。研究显示[4],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积极开展手术治疗,有利于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治疗股骨颈下头型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人工关节置换术、螺钉内固定术等,其中常规螺钉内固定术经临床实践表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效果不太理想。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根据骨折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假体进行置换。研究显示,对股骨颈下头型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确切等优点,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证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总之,对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积极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姚明永.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0):41.

[2]廖兴飞.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7):169-170.

[3]冷华平.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对比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7):92-93.

[4]郑维辉.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759-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