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
/ 2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探析

刘顺航

身份证号: 41132519861215****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对建筑物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而且随着建筑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建筑结构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丰富,由于我国各个城市之间的地形、地貌、环境等因素存在着巨大差异,给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从实际建筑案例入手,对建筑地基基础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水平。

关键字:建筑地基;基础处理;问题分析;措施分析;

建筑地基情况对建筑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为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施工技术人员需根据当地施工环境提出科学处理方法,在施工该过程中进行系统勘察,从而提升施工质量。地基需保证质量坚固,才能提高整个建筑的稳定情况,当发生沉降,位移等情况时,不同地基表现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不需要通过人力进行调整,能够直接承受荷载的地基为天然地基,如果天然地基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则需要人工方式来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为人工地基。

1.建筑地基基础概述

基础主要是建筑底部和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在工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将建筑物造成的荷载传输给地基,所以为保证建筑质量,地基必须稳定牢固。基础下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者岩体被成为地基,地基从结构上而言不属于建筑物,但是地基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基主要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地基本身就具有足够的荷载承受能力,在重压下的变形在允许范围内。而人工地基是不具备承受能力的淤泥等软性土层,通过人工加固,充分分析和利用人工加固处理,从而形成建筑物基地,需通过科学设计才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2.工程概况

A工程占地面积为13579m2,其中建构筑物占地面积为3742.5m²,占总面积的28.4%,道路面积及广场铺砌面积5234m²,绿化占地面积3202 m²,占总面积的26.7%。工程施工自然环境由于地势较平缓,加之夏季季风的影响,气候要素反应也较平缓。因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降雨量年、月分布不稳定,一般七、八、九月降水偏多。

3.施工方案

实际施工过程中,地基工程施工工序为定位放线、土方开挖、普探、基坑验收、放桩位线、灰土桩施工及检测、灰土桩施工、桩头扰动土清理、灰土换填、地基验收。

3.1灰土挤密桩施工

本工程地基为3:7灰土挤密桩,按照3:7灰土及灰土挤密桩的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控制。 

3.1.1 施工准备 

成孔工艺为沉管挤密桩成孔,桩距870mm,呈等边三角形布置。成孔孔径350,孔底夯实,在孔内分层夯填3:7灰土,用夹杆锤分层夯扩。成孔孔深8m,孔内用3:7灰土夯填,桩体压实系数应大于0.92,桩间土最小机密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67,平均值不得小于0.85。成孔挤密间距应间隔分批进行,成孔后应及时夯填。经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基坑周围由桩边外放500mm,错台处应重叠1000mm。石灰:采用三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6mm,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能含有过的水分。土料:外购黄土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能含有有机质或用耕植土;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4mm。工程中主要依赖的作业条件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础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应齐全[1]

3.1.2施工工艺

施工流程,测放桩位、桩成孔、桩孔夯实、夯实操作工艺,桩施工前先将槽底整平好,桩位放线采用整体分段控制,每五个桩位设一个控制点,并设标志牌。○A、○B轴两侧桩位逐个控制,设长度400的钢筋头钉入槽底控制,中心部位桩位布点依据两侧边桩位控制点拉线、测量随成孔随布桩位。桩的成孔方法采用沉管(锤击)法[2]。沉管法主要是用锤击沉桩机将与桩孔同直径钢管打入土中拔管成孔。桩管顶设桩帽,下端做成锥形约成60°角。本方法简单易行,孔壁光滑平整,挤密效果好。桩孔施工顺序应先外排后里排,成孔顺序隔排隔桩跳打。对本工程可采取分段施工,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孔缩孔成坍孔。成孔后应夯实孔底,夯实次数不小于8击,并立即夯填灰土。采用偏心轮夹杆式连续夯实机,则将灰土用铁锹随夯击不断下料,每下一锹夯三-四击,均匀的向孔内下料,夯实。桩顶应高出设计标高不小于0.5cm。若孔底出现饱和软弱土层时,可采取加大成孔间距,以防由于振动而造成已打好的桩孔内挤赛。

3.2施工质量检测标准

主要是对灰土机密桩数量、排列方式、孔径、深度等进行详细测量,需严格符合施工过程中各项标准要求,在普通的工程项目中,对桩孔直径、深度、夯击次数都进行详细检查,待施工结束之后对桩质量和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

3.3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施工人员需保证桩缩孔的挤密效果,而当地基土中的含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时候,挤密效果为最佳,而当含水量不断增加,需采用套管成孔。成孔之后发现桩孔缩颈情况非常严重,可在孔内填入沙土,生石灰等,稍等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将桩管在次放入土中,重新成孔之后使其能够接近最佳的含水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守成孔挤密的顺序,先外圈后里圈同时进行,对已经成型的孔,在施工过程中应防止其被水浸湿

[3]。施工人员需保证桩位的正确,桩深必须严格符合施工设计计划,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塞,应该打一孔、填一孔,而且需隔桩跳打夯实。桩身回填夯击可能会出现不密实等情况、酥松、断裂。成孔深度,需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要求,随填随夯,并对持力层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有效保证施工效果。建筑基础地基施工过程中,对持力层范围的控制,对夯实质量应该严格控制。而且回填料应拌和均匀,并控制其含水量,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进行判断。每个桩孔回填用料计算用量基本相等,施工人员可以使用锤子来对边缘土进行夯实,主要有梨形和枣形两种锤子。

4.施工成品保护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定位桩,轴线桩的位置并进行多次测量,防止其出现碰撞位移的情况。对基础地基,地下防水层、保护层和基础墙伸出的管件。需妥善给予保护,防止在回填灰土时造成碰撞和损毁。夜间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需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并提供足够的照明设备,防止铺填超厚,从而产生配比错误。地基打完之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流程和地坪面层施工相结合,如果施工停止需通过相应设备进行临时遮盖,防止自然环境对地基造成损伤。施工过程中需采取科学的质量保护措施,达不到要求的厂家禁止与其发生合作,对没有通过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杜绝,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在开展设计工作时,需执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设计文件中的内容进行施工,并规范自身施工行为。

结语

地基处理方法上,施工人员需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综合考虑土质、施工技术难度、周期和施工成本等多种因素,制定最优的施工计划,在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基础上,减少建筑工程的经济投入。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地基的处理方式需秉承着科学严谨的理念,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汪过兵、赵建昌、雷云霄. 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砌体结构基础变形规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 v.20;No.530(25):311-316.

[2]李国胜.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方法探讨[J]. 建筑结构, 2020, v.50;No.519(03):124-133.

[3]贾新军.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J]. 四川水泥, 2020, No.283(03):198-198.